APP下载

内蒙古通辽地区近55年气温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2016-11-01祁雁文李巍巍马国贵张连霞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通辽特征分析平均气温

李 莉,祁雁文,李巍巍,马国贵,张连霞,夏 莹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内蒙古通辽地区近55年气温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李 莉,祁雁文,李巍巍,马国贵,张连霞,夏 莹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主要对内蒙古通辽地区的7个观测站点1961—2015年的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以了解该地区的气温变化及气温年代际变化所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从而为当地农牧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气象资料。

气温;年代际变化;气候变化特征

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由高原向平原过渡的区域,位于北纬 42°14′37″~45°59′24″,东经 119°14′28″~123°42′30″之间,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通辽市于每年10月即会进入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而春秋两季降水较少且多大风,夏季天气较为炎热且是降水集中期,这是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近年来,随着气候异常事件的增多,各种气象灾害也频繁发生,这就对当地的农作物及经济产生了严重危害及影响。由于分析和研究某一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对通辽地区1961—2015年的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以研究和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从而为其农牧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气象资料。

1 资料的使用与方法

首先考虑的是资料的代表性,其次考虑气象资料记录年代的长度,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选择通辽市所辖区域的7个观测站点1961—2015年气象观测资料作为特征分析的资料依据。采用气温年代际变化(年代际变化:不同年代之间平均值变化的量)分析气温随时间序列变化的波动特点及所在期间反映的气候特征。

2 气温的季节变化特点

2.1 春季 由表1可知,通辽地区1961—2015年春季的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时的变化很小。但从其总体来看,大致呈现为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最大的是1981—1990年,2001—2015年达到最大值,2001—2015年已比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时高出1.4~1.5℃,这一气候变化规律也显示出该地区春季气温明显升高,气候在逐渐转暖。

表1 通辽地区春季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 ℃

表2 通辽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 ℃

表3 通辽地区秋季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 ℃

2.2 夏季 由表2可知,通辽地区1961—2015年夏季的平均气温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最大的是1991—2000年,而2001—2010年气温平均值却达到了最大值,为23.1℃,比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均高出0.9℃,说明该地区夏季气温在不断升高,高温日数在逐渐增多。

2.3 秋季 由表3可知,通辽地区1961—2015年秋季的平均气温自1961年开始呈平稳上升趋势,其气候变化特征表现为:20世纪60年代平均气温为6.5℃;70年代为6.7℃,比60年代升高了0.2℃;80年代为 6.9℃;90年代为 7.2℃;到2001—2015年秋季时平均气温达到7.9~8.0℃,每10年平均升高0.3℃,说明该地区秋季气候明显变暖,秋季气温由快速下降转为缓慢下降,初霜冻也较20世纪60—70年代出现得晚,这就为该地区的秋季农牧业生产作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气候条件。

表4 通辽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 ℃

2.4 冬季 由表4可知,通辽地区1961—2015年冬季的平均气温自1961年开始基本呈现为波动上升的趋势,该季节不仅是温度升高最为明显的一季,也是气候变化特征最为明显的一季。在20世纪60年代平均气温为-12.3℃;70年代为-11.8℃,比60年代升高了0.5℃;80年代为-11.0℃,比70年代又升高了0.8℃;90年代为-10.2℃,比80年代又升高了0.8℃。冬季气温的逐年明显升高,说明该地区的气候已不再如20世纪60年代那样寒冷,漫长冬季的寒冷日数也在逐渐减少。

3 小结与讨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辽地区1961—2015年的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这与兰斌等[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相关研究[2-8]也表明,通辽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气温明显升高,到了90年代其气温已比60—70年代平均气温高出1℃;温度变化最大的是冬、春两季,冬季气温在80年代中后期升高最为显著,使得整个冬季寒冷日数明显减少,终霜冻日提前,初霜冻日推后,无霜冻日数增多。由该研究可知,通辽地区季节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55年来气候变暖主要表现在冬季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明显升高,夏季气温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明显升高,其气候特点以冬季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为明显,使得漫长冬季的寒冷日数减少;夏季增温幅度使得该季节的高温日数增多,随之而来的高温热浪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且该季节主要气象灾害是大到暴雨和冰雹;春季和秋季升温幅度次之,春季回暖较快,秋季降温速度变得迟缓,出现秋霜冻日期较晚,秋作物危害减少,这也更加适宜该地区农牧业生产作业。

[1]兰斌,孙红斌.化德地区气温变化及特征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7(3):27-28.

[2]杨素英,王谦谦,孙凤华.中国东北南部冬季气温异常及其大气环流特征变化 [J].应用气象学报,2005,16(3):334-344.

[3]向辽元,陈星.近55年中国大陆气温突变的区域特征和季节特征[J].气象,2006,32(6):44-47.

[4]唐红艳,么文.内蒙古兴安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C]//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09.

[5]陈隆勋,邵永宁,张清芬,等.近四十年我国气候变化的初步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1,2(2):164-174.

[6]仝文伟,张春红,贺伟光,等.开封市近55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增刊):90-94.

[7]张洪芬,王劲松,黄斌.中国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影响区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对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2):93-97.

[8]王建源,薛德强,邹树峰,等.气候变暖对山东省农业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6,28(1):163-167.

P468.021

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6)04-0058-02

2016-03-29

李莉(1963—),女,副研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短期气候预测工作。

(责任编辑:慕宗杰)

猜你喜欢

通辽特征分析平均气温
通辽西站北京端咽喉区通过能力分析
1822号台风“山竹”演变特征分析
穆夏艺术特征分析
高中生生涯规划需求与现状调查——以通辽地区为例
乌兰县近38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刍议通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电化工程通辽枢纽GSM-R网建设方案研究
从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看莱州市30a气温变化
1981—2010年拐子湖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近50年来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