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2016-10-27李春艳

关键词:连续性稳定期康复训练

王 艳,张 芬,李春艳

(郑州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王 艳,张 芬,李春艳

(郑州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郑州450000)

目的 研究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1例。对照组采取医院常规护理模式,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实验组采用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要求患者进行特定的康复训练、稳定患者不良情绪、要求患者按医嘱服用药物,走访病人了解康复情况。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肺功能、呼吸困难的症状、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连续性协同护理后,患者不良心理反应、肺功能、呼吸困难的症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降低了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增强了患者肺功能、减轻了呼吸困难的症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COPD稳定期患者;连续性;肺康复;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使患者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又高发于老年人群体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生理以及心理带来负担[1]。COPD稳定期患者大部分只在乎急诊,而忽略了该病仍然有慢性肺功能损伤。据医学研究显示,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特定的康复训练、稳定患者不良情绪、要求患者按医嘱服用药物可以缓解肺功能衰弱,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协同护理强化护理集体协同作用,其主要强调的是护士——家属——患者三者为一体的协同护理,将护士作为临床教育者,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患者健康,保证基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重点从以前的医院护理转化成家庭护理[2]。本文通过两组对比得出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优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1例。COPD稳定期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无其他并发症。其中男73例,女28例,实验组男35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27±3.65)岁;对照组男40例,女11例,平均年龄(64.61±3.24)岁。病程8~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COPD稳定期患者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和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祛痰,排痰,抑制痰分泌),以使用β2受体激动剂:长效制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治疗[3],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以及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加以治疗(医药人员建议的慢阻肺的腹式呼吸锻炼、长期家庭氧疗、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建议、戒烟方法、医生建议的运动计划等)。

1.3效果判定

3~6个月由专家小组采集数据,对比两组患者在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下的效果,比较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统计患者情绪改变,护理前后对治疗是否有信心。观察肺活量、第1 s用力吸入量/呼出量、血氧饱和程度。观察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生活质量。以患者一般护理需求行为和健康偏离性自我护理需求为主的两个方面。合计37条项目,以蒋晓莲编制的问卷调查来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实验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试验后发现,使用连续性协同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评论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s)

项目  实验组(n=50)  对照组(n=51)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第一秒用力吸入量(L) 1.33±0.211.26±0.26 1.55±0.181.36±0.23血氧饱和程度(%)91.11±4.0091.01±2.83 98.33±3.2191.20±2.81护理需求行为 42.11±4.3140.78±0.22 45.32±1.2336.22±2.12健康偏离性自我护理需求 42.12±2.6341.23±1.32 55.12±1.2237.32±2.12

2.2两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比较

实验组实验前不良心理反应例数为23例,实验后为4例,对照组实验前为26例,实验后为23例,两组患者实验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有助于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由表1可知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了解,80%以上的患者对COPD缺乏了解,不配合特定的康复训练、患者不良情绪加重,导致慢性肺功能损伤[4],协同护理模式注重责任护士建立好良好的医患关系,发挥病患的自我护理,减轻医院负担,减少治疗费用,加大对患者的疗效[5]。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医院的照顾,没有对病情有细致的了解,对自己管理能力低,甚至住院期间仍有较大烟瘾,不能满足自理需求,在病情稳定的时候,误解为痊愈。没有稳定后进行护理,导致再次入院。由此可见连续性协同护理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连续性协同护理是十分优秀的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

[1]方晓聪,王向东,白春学,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国的诊治现状[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7):493-497.

[2]何兰珍,刘丽萍,张旭辉,等.协同护理模式在透析室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1,15(6):349.

[3]石 群,康 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9):635-636.

[4]王新歌,樊少磊,韩 晗,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07-209.

[5]张 洁,王 嫱.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9(24):2885-2887,2888.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5

B

ISSN.2095-6681.2016.04.189.02

猜你喜欢

连续性稳定期康复训练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