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016-10-27赵永田李宇晨

关键词:引流术开颅血肿

赵永田,陈 辉,李宇晨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69)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赵永田,陈 辉,李宇晨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69)

目的 探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观察组存活率为98.33%。死亡率为1.17%,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83.33%,死亡率为10%,并发症发生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与采用开颅穿刺引流术相比,微创穿刺引流术疗效更为显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疗效观察

脑出血属于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内动静脉发生自发性破裂造成的脑实质性出血,最常见的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紧急突然且病情危重的特点,一般发病前无明显征兆,死亡率较高。由于脑出血一般发病紧急且常伴高血压,如果血压过高会造成患者出血加重,相反血压过低会造成患者脑缺血性损伤[1]。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展开微创穿刺治疗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3.33±6.25)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6.5±4.78)岁。所有患者均经CT确诊为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进行血压检查,45例患者的收缩压为180~210 mmHg,27例患者收缩压高于220 mmHg;33例患者的舒张压在90~110 mmHg,18例患者舒张压高于110 mmHg。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74例,小脑出血6例,脑干出血8例,脑叶出血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行微创引流术。术前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并进行CT定位扫描,将血肿的中间部位设置为靶点,然后选取额部或者颞部作为穿刺的径路,采用YL-1型微创针通过此路径将穿刺导针插入直达靶点位置,选择合适的注射器负压进行抽吸,同时用<5 mL的含有肝素的生理盐水对血肿腔进行冲洗。然后在合适的时机置入硅胶管进行引流。开始向引流管内均注入1000 U~3000 U/5 mL的尿激酶,3.5 h后放开开始低位引流,3~4天后将引流管拔出。最后在术后进行头部CT复检;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1.3评估标准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依据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评分标准,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天、3~4天、5~7天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估。治疗后评分降低90%~100%为基本痊愈;降低45%~90%为疗效显著;降低18%~45%为有进步;降低18%或以下为恶化。临床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手术后3~5天进行CT复查

观察组患者血肿大部分已全部清除,存活率为98.33%。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83.33%。再出血4例,肺部感染3例,颅内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格拉斯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评分比较(±s)

表1 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评分比较(±s)

组别 n  术后1~2d  术后3~4 d  术后5~7 d观察组 60 13.01±1.55 13.89±1.53 14.67±3.12对照组 60 7.95±1.78 8.46±2.67 12.86±3.12

2.2疗效评价

观察组基本痊愈31例,疗效显著23例,进步5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基本痊愈18例,疗效显著20例,进步16例,恶化6例,总有效率为63.33%。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发病后需要尽快清除血肿,减少继发性的脑损伤,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2]。所以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主要以清除血肿为主、降低颅内压为主。微创穿刺引流术可以对患者的血肿进行抽吸引流,操作简单,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安全可靠,且对患者的脑部结构损伤小,手术中可以不必将脑实质暴露,减少对脑周围血管与脑组织的影响[3]。且随着近几年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穿刺引流手术的优势也逐渐受到关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4]。

与开颅手术相比,微创穿刺引流术可以将患者的血肿尽快清除,且能够防止周围血管与脑组织受损伤,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更为显著。此外,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医院与患者的前提要求较低,进行局麻便可手术,对于心肺功能较差以及年老体弱的患者尤其适用。但是微创穿刺引流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血肿清除不彻底、颅内压降低效果不显著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在手术时严格的选择适应症[5]。

综上所述,微创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李泽华.开颅血肿清除与微创钻孔引流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比较[J].吉林医学,2014, 30(3): 265.

[2]李普选.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27例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 30(8): 949.

[3]艾子敏.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0(4):94-96.

[4]李辉雄.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0(36):62-63.

[5]滕宏伟,仇劲松,周 静.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40例微创治疗分析[J].交通医学,2014,28(6):707-708.

本文编辑:徐 陌

R651.1

B

ISSN.2095-6681.2016.04.188.02

猜你喜欢

引流术开颅血肿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性皮肤缺损的效果评价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