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6-10-24颜国树刘新群

考试周刊 2016年81期
关键词:病号高粱思维能力

颜国树 刘新群

新课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奇招激趣,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接创新的人才,开启求知的大门。

1.巧设悬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如我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上课伊始,用上几句导语:长征路上,一位红军老炊事班长为照顾三个病号,在干粮吃完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钓鱼,让病号吃上鲜美的鱼汤,而他却从不吃鱼,只啃鱼骨头。三病号走出了草地,而他却倒下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一巧妙的导语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的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因此,在分析课文时,学生特别专心,特别用功,从老班长和病号小梁的对话中,找到了老班长不吃鱼的原因:是他身体不好,钓鱼特别难。更深层次是他牢记连长的嘱托,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学生学了这一课收获很大。

2.创设情境。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享。”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情真意切,富有感染力,有的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课件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三峡之秋》,课文按一天的时间顺序描绘了三峡秋色的壮丽多姿。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教学开始时,我播放了“三峡之秋”录像,向学生展示了三峡之秋的壮美与多彩,让学生在欣赏美景时激发了求知欲望。

3.联系实际。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我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以《我和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了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二、引导质疑,萌生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探究欲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之一。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当创设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中找到答案。如我教学《高粱情》一文,特别带来一株高粱让学生观察高粱的杆子、穗头和根,再让学生说说它的特点。一个同学亲自上台折断高粱秆子,用嘴嚼一下,因此,他大胆地说高粱的根味道有点甜。这是一个意外的发现,我们也想不到。也许是水土不一样,长在我们这里的高粱的根与其他地方的根不一样。这是同学们凭借敢于尝试探究的结果,无疑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是“草船‘骗箭”,为什么课题中却说是“借”呢?这位学生的提问很有价值,得到了表扬。在分析课文,探究原因,结果发现原因是“借”就要“还”,暗示了曹操造箭射自己,体会诸葛亮的聪明才干。此时,大家很佩服那位同学,而他因得到老师的支持和学生的赞美而更有自信。

3.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质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捕捉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寻找答案。

三、大胆想象,创新不断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动力,是人的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渗透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丰富表象,唤起想象。

想象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材中有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甚远,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想象力难以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想象。如我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要求学生课前一定要收集好有关鲁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资料。课上让学生交流,讨论收集到的资料,使学生获得很深的感受。因此,在分析“四周黑洞洞,还不容易碰壁”这一句话时,学生踊跃发言,含义准确。即“四周黑洞洞”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鲁迅为了革命受到反动派的迫害的压制,从中看出鲁迅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2.篇末拓展,发散想象。

很多文章篇末言已完,而意未尽,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老师可以利用这种文章,引导学生发散想象。比如教学《穷人》一文时,桑娜和渔夫夫妇同意抚养西蒙两个孤儿。老师紧接着问:他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他们怎样对待西蒙的两个孤儿?结果会怎样?学生们各抒己见,在想象中思维相互碰撞、启发。篇末拓展,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埋在学生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猜你喜欢

病号高粱思维能力
最多可以做多少面
高粱名称考释
高粱红了
金秋时节高粱红
培养思维能力
认识钟表两病号
培养思维能力
加法减法五病号
YY英语救助站(2)
高粱米饭治烫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