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快促进群众文艺活动发展的策略

2016-10-24黄俊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艺创作群众

黄俊

(揭阳市群众艺术馆,广东揭阳522000)

新时期加快促进群众文艺活动发展的策略

黄俊

(揭阳市群众艺术馆,广东揭阳522000)

群众文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群众素质、推动我国社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有极大作用,对社会经济及文化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更是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新时期如何促进群众文艺活动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新时期促进群众文艺活动发展的策略展开了探讨,为群众文艺工作提供了指导。

文艺活动;文化建设;发展策略

群众文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作用,无论是对提升群众素质、规范社会文化市场的方向,还是对于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推动我国社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群众文艺活动,在策划、开展以及作用发挥上还不够充分。因此,这就需要文化思想宣传工作者与时俱进,在开展群众文艺工作时,不断改进与创新工作方法,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而努力工作,从而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对新时期加快促进群众文艺活动发展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一、激发文化自觉,提高群众文艺的地位

顾名思义,群众文艺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包含着群众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文艺如果脱离了群众,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现阶段的群众文艺是将实现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的一项重要事业,优秀的群众文艺作品能够弘扬真善美,讽刺假丑恶,传播社会正能量。同时,群众文艺还因门类众多,普及性强,时代特征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等特点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因此,群众文艺的创作一定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绝不能为评奖而创作,也不该为应景而创作,而是要形成常态化,实现真正为人民群众所共享。也唯有如此,才能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的今天,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群众文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引领社会风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地区仅重视经济发展,却忽视了文化内涵的突显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就会使人的价值观产生偏离,从而对整体提升人的文明素质无益,更谈不上让老百姓在丰富的文化生活中享受有益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我国城乡小康社会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对文艺创作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化、多样化,只有有效对接群众对文艺创作的需求,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才能切实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激发群众对文化的自觉就成为一个重要命题,也只有激发群众对于文化的自觉,才能真正提高群众文艺的地位。

二、整合人才资源,培养群众文艺的队伍

对于群众文艺创作来说,基层人才的匮乏和流失问题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一问题,也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严重影响着群众文艺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因此,如何采取多种手段发展营造创作人才队伍生长的环境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是要善于发现创作人才。群众文艺创作者既有文化部门的专业人士,也有社会各界的文艺爱好者,如果不善于发现和使用好这些人才资源,他们就很容易被埋没或流失。因此,文化部门要做有心人,要有计划地开展本地创作人才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建立创作人才库。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本地创作人才的整体情况,为有效整合资源打好基础。

二是要加强对创作人才的培训。在文艺创作人才中,许多爱好文艺的基层创作者都不具备扎实的创作基本功,但是他们所具有的鲜活的基层生活经历以及对于文艺创作的饱满热情,也是一些专业创作者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文化部门一定要注意鼓励和保护好他们的创作热情,采取措施,为他们创造培训和培养的机会。比如将有基础的创作人才列入长期培养计划,通过专家授课讲座、举办创作研习班、创作交流笔会等形式,鼓励他们多进行文艺创作,并通过专家集中点评和相互探讨,从他们的作品中发现亮点,使作者和作品逐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业余文艺创作者树立信心,不断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平和文艺修养。

三是要建设完善的人才结构。既要发挥好现有专家和拔尖人才的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他们的实力和影响力,为业余创作者和爱好者树立标杆;又要充分激励骨干人才的创作,让他们多出新作品和好作品,鼓励他们的创作更上一层楼,成为领军人物的后备军;同时,还要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培养新人,建设年轻梯队

三、提供展示平台,打造群众文艺的品牌

群众文艺既然是以群众为主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就必然一切以群众为出发点,创作生产出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既要坚持走大众化、民族化的道路,又要注意群众文化的多元化需求,在取材方面和表演形式上出新,同时还要引导群众文化向高品质发展,提高群众的审美意识。

四、突出特色抓亮点,扩大群众文艺的影响

在做好各项事业的过程中,宣传工作始终是重要的一环。干得好,也要说得好,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群众文艺工作覆盖面广、种类丰富。在宣传时,就必须注意突出特色抓亮点,才能起到扩大影响,鼓励群众积极性的作用。

对于成熟的群众文艺品牌,要不断借助已经形成的经验,整合资源,推陈出新,继续提高其品质和影响力。该市在继续抓好“周末大家乐”品牌的基础上,结合群星奖的“项目奖”,组织有条件的县区根据本地区群众文艺特点,重点针对群星奖的评比条件进行包装打造,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文化项目。

对于新的群众文艺品牌,则要善于与时俱进,既要不断推出满足群众最新文化需求的活动,又要利用各种载体,扩大宣传之势。例如,一些群众艺术馆在近年推出“四个一”平台:利用及时发布动态的信息类报纸;集发表文学、美术、摄影、论文等各种群众文化创作作品的刊物《群星园地》;链接全市各县区群文工作的群众艺术馆官方网站;对群众文艺工作成果进行全方位宣传。并促进了下辖各县区的群文创作、信息、资料、视频的收集整理工作。

五、建立激励机制,扩大群众文艺的效应

发展群众文艺事业还应建立起与文艺规律相适应的有效运行机制。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文艺体制也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生产和人才培养的规律。从而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和业余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推动文艺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和改进重点群众文艺创作项目的扶持办法,为进一步繁荣文艺事业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一是要通过调研,建立起人民群众对文艺需求的收集机制。如利用开放式的文化机构网站和官方微博、定期召开业余文艺团队和群众文艺爱好者座谈会等途径,广泛收集群众文艺创作需求的信息,在充分掌握群众对文艺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文艺创作规划,开展群众文艺活动。

二是加大对群众文艺创作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同时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艺精品的创作和生产,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群众文艺的社会效应。

三是建立健全优秀群众文艺精品的奖励机制。为保证文艺精品创作和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且可持续发展,和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艺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扶持和奖励办法,比如建立文艺精品专项资金等,通过政策激励进一步扩大群众文艺的效应。

六、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群众文艺活动的重要性,其建设理应走在时代的最前面,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活动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在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群众文艺活动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更多、更好的有效措施,并在实践过程中善于发现创作人才,从而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艺活动,使文艺活动的成果真正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充分发挥出群众文艺活动的功能与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推动我国文化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真正实现文化强国。

[1]梁文举.浅议如何发展群众文艺活动[J].大观,2015(09).

[2]彭正军.浅议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03).

[3]陈光东.从舒城实践看群众文化活动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5).

G247

A

1005-5312(2016)11-0199-01

猜你喜欢

文艺创作群众
1942,文艺之春
多让群众咧嘴笑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一墙之隔》创作谈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文艺范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