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的季节差异性调查与研究——以青岛崂山区为例

2016-10-24王悦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节事崂山区淡季

王悦

(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乡村旅游的季节差异性调查与研究——以青岛崂山区为例

王悦

(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已成现代旅游发展的主题旋律,过惯了都市生活的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能回归自然、享受清新的田园风光。因此,乡村旅游、“农家乐”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成为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旅游形式,如今成为许多大城市周边地区市民首选旅游产品。青岛崂山地区的乡村旅游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地城市居民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本文阐述了崂山地区乡村旅游季节性矛盾对崂山乡村旅游的影响,并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青岛崂山;乡村旅游;旅游季节性;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短期旅游产品逐渐成为都市人群短期休闲娱乐的主要途径。而崂山作为青岛的著名旅游地点,依托崂山而形成的乡村旅游也逐渐发展起来。崂山周边地区具有绿色开敞的空间、稳定的客流量、旅游资源丰富等诸多优势。当地区政府也大力扶持农业的多方向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

季节性是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指的是旅游现象的暂时性的不平均,并通过游客数量、游客花费、交通流量和旅游景点的流量等因素得以体现。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冬季气温低,春季回暖缓慢,夏季炎热天气较少,气候宜人的气候特征及公共假日、社会消费习惯等社会原因使得崂山的乡村旅游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旅游旺季人满为患、一座难求,淡季则门可罗雀,当地乡村旅游的经营者深受旅游客流巨大波动困扰。

一、旅游季节性理论研究背景

由于旅游业最早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因此国外在旅游市场研究方面历史较长,尤其是旅游发达国家,如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都有专门机构对其进行规划和管理。同时,国外在研究旅游供需关系时十分强调季节性波动问题。

影响旅游的季节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基本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是气温、降水等自然条件变化结果,是影响旅游的季节性差异的主导作用;而社会因素则是由人类活动、社会传统等因素导致,并通过季节、社会效应等各种社会条件表现出来,反映旅游的在一年内的变化趋势。

季节性在旅游行业的广泛存在早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产品供应和消费者需求的年内波动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旅游的季节性也一直困扰着这个行业的发展,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其在一年某一相对较短的时问内集中了大规模的客流,由此产生了所谓的旅游旺季、淡季以及介于两者之问的平季之分。而每年集中在几周或几个月旅游旺季时问内的客流将会使产业的效率大大降低,同时对目的地的社会和自然资源产生沉重压力。

事实上正是这种旺季的容量超载和淡季的容量不足导致了旅游业诸多问题的产生。因此,针对旅游季节性所产生的问题,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消除淡、旺季之问的巨大差异,将有助于克服季节性对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二、旅游季节性矛盾对崂山区乡村旅游的影响

崂山区农家乐仍处于一种小而散的发展初级状态,多数以家庭经营为主,经营者为当地村民,缺乏经营意识,文化程度较低,存在明显的淡旺季,造成旅游资源淡季的闲置与浪费。

从影响需求的基本要素看,乡村旅游主要是短期性的休闲娱乐活动,主要游客是青岛市的城市居民,因此旅游地点的季节好坏及环境是影响季节性矛盾的主要因素,由于4月、5月和10月的气候温暖适宜出行,且节假日较集中使得这些月份成为消费旺季;而社会旅游消费习惯中以孩子为导向的出游方式则造就了6月和9月的旅游相对低迷,因为这些月份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少;剩余月份气候寒冷,景色萧条,成为旅游淡季。整个旅游市场供求矛盾发生强烈的季节性波动,淡季供过于求,旺季供不应求,旺季伤害旅游者,淡季伤害供给者,无论伤害哪一方的积极性都不利于旅游市场的长期和谐发展。淡旺季其对旅游业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供给者的利益。在淡季,接待人次不高,所获得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开支;饭店客房入住率不高,达不到收支平衡点;且乡村旅游及农家乐多为农户小本微利经营。常此以往,都会损害供给者的积极性,可能会出现服务质量下降。

2.崂山区乡村旅游的旅游形象。在旺季,由于客流量大,对各项服务的需求量大,供不应求,导致饭店、客房价格等一切费用都猛涨,人流拥挤,使游客的旅游体验差,伤害游客出游感觉,不利于拉拢回头客,而乡村旅游这类的短期近郊旅游项目,回头客是十分重要的。若游客把白己不愉快的经历通过口碑传播,不利于旅游形象的塑造。

3.旅游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大多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在经营期间的服务者和管理者都是自家人来进行。在旺季游客较多时,则会请亲戚朋友过来帮忙,而这些人相关工作经验不足,旺季急忙工作可能会影响服务的水平,给游客造成不良的旅游体验。如果需求不足造成供给浪费,需求过旺,造成超负荷接待,势必也会影响旅游服务质量,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缓解旅游季节性的途径

由于4月、5月和10月的公共假日集中、节事活动丰富,使得这些月份成为旅游旺季;而社会旅游消费习惯中以孩子为导向的出游方式则造就了6月和9月的旅游低迷,因为这些月份学生的闲暇时间少。

节事活动作为相对动态的影响因素可以用来调节旅游季节性,目前乡村节事分布特征与旅游季节性特征高度重合,从而放大了旺季市场,压缩了淡季市场,使得节事活动不能有效调节崂山乡村旅游的不平衡性。鉴于其可变性,今后的节事活动可做出适当的调整,挖掘淡季市场潜力,改善冬季月份的客流;另外可以适当调整旺季的旅游节事活动,时间分配上向平季倾斜,这对减轻目的地旺季环境压力、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缓和劳动力紧缺、改善旅游交通状态以及提高游客满意度等方面都十分有利。

(一)政府的宏观调控

1.指引方向。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要搞好规划,并一丝不苟地执行规划;确定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编制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行业的经营方向;要加大旅游市场的规范整顿力度,解决违规操作、恶性削价竞争、整体效益偏低等等问题。

2.完善市场。完善市场运营机制,建立一系列行业标准来规范市场规则,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经济杠杆的运用来完善宏观调控,合力应对季节性问题。

3.发展节事活动。挖掘淡季市场潜力,改善冬季月份的客流;另外可以适当调整旺季的旅游节事活动或发展其他冬季月份的节事活动,时间分配上向平季倾斜。

4.建立预报制度。建立旅游供需情况预报制度,合理利用环境容量,确保旅游质量。

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崂山多山,道路狭窄、车辆停放不方便、活动区域较小。缺乏整体规划、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很难吸引到更多的游客来旅游消费。

(二)乡村旅游经营者

1.充分利用价格机制,发挥杠杆作用,淡季可将目标市场主要定位于那些收入水平不是很高,对价格敏感程度高的游客,如普通工人等。调节旅客流量,防止在旺季时景区内个别景点过分拥挤而个别景点异常冷清。

2.利用与大学距离近的地理优势,进入大学校园进行宣传。大学生空闲时间多,同学间的聚会也多,吸引大学生利用周末闲暇时间进行观光消费,提高冬季淡季的收入。

3.现有的崂山区乡村旅游多为分散经营,一家一户缺乏规模,几家经营者可将现有的乡村旅游通过对内、对外实现联合,达到网络化,扩大规模实力集中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深入开发市场,坚持以特色取胜。

4.积极开拓新业务等,如对于承办商务洽谈等,但要注重业务与白己的实力范围之问是否差距太大,如果基础设施跟不上,造成与会者不满,这样不仅不能提高知名度,反而会带来很坏的影响。

四、结语

在未来几年内,是旅游业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青岛崂山区农家乐旅游也呈现良好发展趋势,据统计崂山区成功举办了“好客山东,做客崂山”、“青岛崂山茶文化节”、“北宅樱桃节”等活动,每年崂山风景区接待海内外游客200万人次。正因为有了这些特色活动,崂山地区的农家乐才会有更加好的发展。只要崂山区的乡村旅游切实把握现代旅游业发展方向,着力抓好旅游项目建设、建设乡村民宿和休闲观光农业,以及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农庄、休闲山庄、乡村乐园等休闲旅游载体,深度发掘乡村资源,推进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就可以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同时,适应和满足现代旅游向休闲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提升旅游综合效益。由于数据搜集的样本较少,本文对青岛市崂山区乡村旅游的旅游季节性的调查与研究仍需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跟进和验证。

指导老师:李秀丽

F592

A

1005-5312(2016)11-0274-01

猜你喜欢

节事崂山区淡季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基于内容分析的景区节事活动探究
“淡季不淡”!1-2月玩具出口5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8%
“淡季不淡”,2021玩具出口开门红
妈妈不哭
淡季不淡 尿素后市何去何从?
青岛市崂山区51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体验视角的旅顺(北海)渔人节开发研究
节事活动与城市形象传播——以广州马拉松比赛为例
五月淡季来临 塑料面临回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