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和应对心得

2016-10-24陈镜竹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微信大学生

陈镜竹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和应对心得

陈镜竹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网络新媒体的方兴未艾对每一个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亟需在正确的引导下学习专业知识并为融入社会做好准备。网络新媒体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平台也是一个容易让年轻人迷失的“双刃剑”。我们需要从自身示范出发,加强道德与法律法规知识宣讲,创新地把新媒体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为培养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媒体;高校学生工作

一、新媒体的兴起和特点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微博、微信、QQ及手机短信等网络新媒体工具更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让“地球村”成为现实。相比于传统的字面媒体,普通人包括大学生更容易通过网络新媒体了解到全世界即时发生的大小事。2014年上半年的“马航事件”和2014年下半年的“冰桶挑战”凸显了新浪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快速的传播速度、深远的传播范围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力。诸多名人明星通过微博或微信发布生活点滴拉近与粉丝的距离,甚至于政府单位也顺应潮流通过网络平台而亲民化。不仅如此,新媒体的最大优势是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上的“红人”进而受到其他人的关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5年2月3日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3.8%,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2.3%,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占比合计达到17.0%。其中,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5.88亿,比2013年底增长了5561万,年增长率为10.4%。即使通信使用率为90.6%,较2013年底增长了4.4个百分点,使用率位居第一。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及,与其他群体相比,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舆论表达意愿更强烈,尤其是10-19岁网民网上发言积极性最高,有50.2%的比例;其次是20-29岁的网民群体,有46.6%的比例。青少年处于思想意识形成期,言论表达的积极性较高,网络空间给了青少年群体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有利于培养独立的个性。但网络空间的虚拟与现实混淆、言论的群体极化效应等也会对青少年的社会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如上述,新媒体具有移动、自由、及时及交互性等特点。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也给政府信息监管包括学生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样的工具在不同人的手中可产生迥异的效果。正如美国“斯诺登”及“维基泄密”事件就在全世界各国间掀起了轩然大波,由此可见网络的力量。这带来的后果是,易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全面判断认知的大学生就需要在正确的引导下接收和使用新媒体,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新媒体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资源丰富的学习平台,汇聚了各行各业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化本专业知识,拓展专业以外的眼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充分地进行学习。利用微博或者微信,他们还可以认识志趣一致的朋友并成立兴趣小组,极大的提升学习效率。高校是舆论阵地的前线,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新媒体可以集成声音、文字及视频等多元素材,具有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这一工具把枯燥的课堂讲解演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微博互动。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利用“9.18”等重要历史节点设计一篇精彩的微信文章,图文并茂的讲述抗日战争爆发的历史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以把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现实师生关系拓展到课堂下的网络虚拟世界朋友,这能进一步走进学生内心的真实世界,获得他们的信任。通过关注学生的微博或微信动态了解其学习生活动态,我们可及时地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现实生活已经有许多案例报道新媒体工具成功挽救企图自杀的失意者。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在这个平台上他们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并想借此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

综上,正确使用新媒体可为高校老师和学生双方创造双赢的结果。这不仅可改善教育工作者的亲和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为大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二)新媒体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然而,新媒体的自主性强、缺乏监管以及时间空间的不确定性也为高校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前述,当代学生是中国网民中的主力军,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注重自我感受,愿意追逐自我价值的实现,迫切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理解。因此,新媒体和学生结合在一起常会碰撞出火花。网上时常会有学生发布的高校教师打人事件,亦会有不明真相的学生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发布措辞犀利的言行。如今,新媒体上也有用心叵测的人宣传散步落后腐朽的思想甚至招募学生从事不法活动。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高校学生的是非判断力较差,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易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鉴于他们的较强可塑性,如何在网络媒体这一舆论阵地取得思想政治教育胜利是每一个高校老师不得不面对的紧迫问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避免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犯错误后也更应该进行善意的批评和引导,不放弃不放任。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心得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老师,我们需要及时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并明白自己承担的重要责任。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而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才是中国的未来和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必须站在舆论阵地前线,利用新媒体,培养三观正和专业过硬的大学生。现简要介绍本人的工作心得如下。

首先,我们本人必须积极学习和领悟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为人师者,必须起好带头示范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熟悉新媒体技术的更新,转变思想观念,把传统工作模式和新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时常关注国内外的热点事件,做到心中有数和有的放矢。前不久,柴静发布的雾霾调查让大多数学生都热衷于批评我国的环境污染。诚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但他们大多不清楚资本主义国家发家的历史,也忽视了工业化是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条件。及时通过新媒体发布以上观点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能塑造高尚的教师形象,赢得他们的信任。

其次,我们还可通过校园网上传爱国主义教育片,开设时事政治论坛,从根本上降低新媒体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通过与学生们在网上的交流,我们不仅能了解其思想动态,还能及时对他们进行疏通引导并培养民族主义情怀。这样,我们就能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和预防性。日常生活方面,公布辅导员微信或者QQ号,我们还能及时发现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情感和经济困难。这样一来,成为朋友的师生关系会更融洽,更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还可通过新媒体“广而告之”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借此传递正能量并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开展网络票选寝室长、班长及年级长,遴选各种奖学金,体现评选公正性和透明性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最后,大棒也是胡萝卜之外的必要手段。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定期向学生解读我国有关互联网法律法规相关知识能让学生们依法使用新媒体。目前,我国已经颁布数十部国家和地方互联网法律法规。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网络上熟知的“转发500遍”不是笑话而是事实。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不发表不转发不利于国家、学校和个人的言论。建立寝室长负责制度,我们就能把工作具体到学生一天的工作学习。学生寝室只能通过校园网接入外网,加强管理员内部监控力度,夜间定时断电,从通道上规避学生上黄网、网络赌博及沉迷网络游戏可能。

四、总结

综上,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老师开展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顺应时代掌握不断更新的网络媒体技术,加强自身政治修养,创新性地利用新媒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建立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作出应有的贡献。

[1]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02-03.

[2]韦粤.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创新应用[J].湖南农机,2011(11).

[3]陈家荣.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与运用[J].出国与就业,2011(23).

G647

A

1005-5312(2016)11-0232-01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微信大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信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微信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微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