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基础教育中的真、善、美探索

2016-10-24余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美的基础素质

余锋

(贵州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贵州贵阳550025)

美术基础教育中的真、善、美探索

余锋

(贵州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贵州贵阳550025)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所重视。美术基础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关键的一门课程,本文立足于当前美术基础教学的现状,对美术基础教育中真善美的探索进行简要的探究。

美术基础教育;真善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学校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应当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美术基础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性课程之一。在美术基础课程中,引导学生对真善美进行探究,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在美术基础课程中进行真、善、美探究的意义

美术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地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美术基础教育是教师通过美术基本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萌生出对于美学的思想。在美术基础课堂上教师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美术知识,通过对美术艺术的欣赏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水平,让学生懂得欣赏身边美好的事物。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个性审美体系。这种个性审美体系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从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所以,教师在美术基础课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美学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真善美是一个人自身道德素质的体现。一个懂得欣赏的人自然会更容易拥有这样的品质。从美术的角度来讲,美术基础教学的核心价值,便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这一点上说,美术基础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教师通过美术基础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有一颗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真、善、美的真谛。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灵,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此情况之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对真、善、美有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也会将真、善、美作为自身做事的准则,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美术基础课程应当着眼于对学生审美的培养,注重学生对真、善、美认知的培养。

对于有着艺术梦想的学生来说,美术的基础课程是他们学习美术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美学思维的基础。教师通过美术基础课程,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学生对真、善、美的审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艺术来源于生活,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真、善、美的追求不仅是艺术家对艺术的诠释,更是每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二、当前我国美术基础教育的现状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当前艺术素养是综合素质的短板,所以当前我国的美术基础教育应当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将真、善、美在美术基础课堂中引导出来,提升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

当前部分学校只是简单的将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作为教学重点,对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另外,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进行真、善、美的探究,这样的美术基础教学对于部分学校来说相对困难。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艺术的元素,然而很多学生并没有发现美的能力,这导致学校的美术基础课教学脱离了实际的生活。在美术教学中对真、善、美进行探究,这种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看来是跨界教学,是不符合常理的,大部分学校也不愿意进行这样的教学尝试,造成了探究真、善、美的教学方式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这也就是说在当前我国的教学体系中,提升美术基础教学质量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但当前大部分院校尚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美术基础教学中引入真、善、美探究的教学方式也没有进行积极地探索。

三、美术基础课堂中真、善、美探究的具体方法

(一)美术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

在传统的美术基础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培养学生的美术表达技能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对学生真、善、美认知的培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当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是学生提升美术素质的核心,所以在这一点上要通过多种手段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美术基础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美术基础教学的性质和目标为根基,紧抓培养核心。

当前的美术基础课大多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为核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真、善、美的认知作为教学重点,这导致我国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失去了其对美术基本核心认识的解读。只有先懂得欣赏美、发现美,才能更好地学会创造美。所以教师在进行美术基础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更多地关注创造美的过程和途径,多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学生往往会通过欣赏作品来发掘作者创作源泉和内涵,以此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与灵魂的交流。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是作者思维和情感的表达,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对创造美的过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创作者的思维和情感,以此投射出真、善、美的影子。

(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个性化的评判机制

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了思维能力、智力能力以及情感能力上的差异。同时,相同的情景、相同的工具、相同的题材也会出现个体作品上的差异。这些差异正是个体之间存在区别的特殊表现,但通过差异展现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应是相通、一致的。如今,美术作品的题材、种类、形式繁多,并且教育界对美术作品优劣的评价标准也各持己见,众说纷纭。然而,在美术基础教学中,教师除了对美术欣赏持有自我评价外,更应该横向地广泛发掘学生对美的不同认识和表达,而不应采用统一地评价标准在教学中贯穿始终。

教师应设定多种评价模式和相对宽泛地评价体系,而不应以单一、固定的评价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其评价体系中,还应充分融合学生个体的不同差异,允许个性的张扬和发挥,鼓励个性的表现。并运用合理的方式,以多样化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进行真、善、美的挖掘。

(三)组织多样化的教学

如今,我国的美术基础教学仅仅是单纯地对学生美术技能进行培养,这样的教学使得所有在校生接触到的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毫无特点,导致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被禁锢。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创作,更不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在错误的美术基础教学中,将会慢慢地迷失方向,对真、善、美渐渐失去了自己的认知。所以在进行美术基础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个性化的教学。

教师在进行美术基础教学的时候应当多组织互动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在进行美术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的精神和思想进行剖析,让学生养成关注艺术创作过程的习惯,一个好的艺术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对真、善、美的思考和诠释。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美术基础教学的短暂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通过美术进行精神领域的完善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挖掘。

四、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美术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也正在不断地凸显出来。借助美术基础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有艺术梦想的学生而言,对真、善、美的探究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教学工作者应当重视美术基础教学。

[1]袁洪哲.美术基础教育中的真、善、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

[2]杨庆水.基础教育专业美术学科教学方法探究[J].教师,2013(01).

G633.955

A

1005-5312(2016)11-0242-02

猜你喜欢

美的基础素质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