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群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2016-10-24叶剑川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体群众文化

叶剑川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文体新局,福建泉州362500)

关于群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叶剑川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文体新局,福建泉州362500)

群众文化是一种具有强大社会性与亲民性的文化形态。与主体文化的高端不同,群众文化十分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本文将对群众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作出简单的介绍,并且归纳一下在文化工作推行的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点心得。

群众;群众文化;思考

根据学术界对于人类心理的研究:人类想要健康的生活,不仅物质方面的供给要充足,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要得到满足。文化就是因此而产生。群众文化和主体文化共同组成了国家文化。主体文化是国家根据自身发展的最高战略制定的文化,是站在国家和政府角度思考的文化。这就是群众文化产生的缘由。群众文化是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国家的主体文化的建设基础。国家根据自身发展的最高战略,制定了主体文化。但是主体文化来源于国家和政府,脱离人民的日常生活。而群众文化却不同,群众文化深深地融入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与人民群众毫无隔阂感。这就决定了要开展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一定要深入到群众当中,从人民群众当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一、什么是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的发展有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学者们对于群众文化的定义也是各有各的看法,但是在经过激烈的探讨之后开始趋于统一。现代学术观点普遍认为:群众文化,就是由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的,以满足自身精神需求为目的的各类文化娱乐活动。群众文化的主要特点有三个:第一,群众文化要以人民群众为主,强调人民群众的参与;第二,群众文化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第三,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队伍四方面内容①。

群众文化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是怎样的,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国家和政府通过对群众文化的建设,能够将国家的方针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联系在一起,在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人民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也是对人民群众的品德思想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二、群众文化工作需要注意的地方

1.群众文化的广泛性。群众文化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群众文化包含的内容范围很广。群众文化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比如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服饰文化、道德观念等②。群众文化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演变过程中,地域、风俗、思想观念的不同都会对群众文化的形成造成影响。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群众文化也就大不相同。就拿我国来说,作为一个农业占据重大生产地位的国家,农业对于群众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在这种背景下,就产生了二人转、扭秧歌等娱乐活动方式;(2)群众文化的受众群体范围很广。群众文化的受众群体十分丰富,包括了各个年龄段和各个行业。个体的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和欣赏水平不同,都会对文化的接受造成影响。在进行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时,要注意针对受众群体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文化特色。比如对于老年人,就不能举办一些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书法、绘画等文艺活动。

2.群众文化的民主。对于专业文化和传媒文化来说,学术研究机构和媒体机构是传播主体,人民群众只是文化的受众。在这样的文化形式中,人民群众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没有参与感和积极性。而群众文化则不一样。群众文化是通过人民群众自发组织举办而形成的活动。群众文化来源于人民,也被人民所享受。人民群众在主动参与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文化和道德品质的提高。

3.将主体文化与群众联系在一起。从主体文化、群众文化和群众三者间的关系来看,群众文化位于主体文化和群众中间的位置③。主体文化想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导向传达给人民群众,必须要通过群众文化这一桥梁。一方面,群众文化与主体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一脉相承,在思想意识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另一方面,群众文化具有先天的亲和性和社会性,能够轻易地融入群众。主体文化通过群众文化这一媒介,切实传递给了群众,影响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

4.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群众文化继承了很多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艺术形式、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在流传的过程中,既有糟粕的部分也有精华的部分。群众文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化形式,在继承民间风俗和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取符合人民群众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观念的部分。剪纸艺术、皮影戏、木偶、泥塑、舞狮等艺术形式都是我国群众文化传承以往优秀文化成果的代表。建设群众文化,有利于延续我国的文化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三、结语

在我国当前的文化格局中,群众文化是一支强大的新兴力量。群众文化最显著的特点与生俱来的文化亲和性。因为这种亲和性,群众文化可以紧紧地将主体文化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了一起。在建设我国的群众文化时,一定要牢牢结合群众文化的广泛性、民主性、文化传递性和传承性。推动建设群众文化的发展,就是在向人民群众传达主体文化的精神理念,就是在带动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就是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注释:

①崔秀梅.关于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188-189.

②芦伟.关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展望,2014(24):194.

③张春华.关于群众文化进社区的几点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04):65-67.

G249.2

A

1005-5312(2016)11-0215-01

猜你喜欢

主体群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