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文化养老的几点思考

2016-10-24陈沙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老龄养老老年人

陈沙琳

(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湖南长沙410000)

关于文化养老的几点思考

陈沙琳

(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湖南长沙410000)

中国人口众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由于社会现状和老龄化进程加剧,与养老有关的许多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显,如何做好文化养老工作已经十分迫切,如何满足老龄人群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引导他们在愉悦身心中安度晚年、服务社会,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养老”的有效模式,已经成为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政府和社会必须着力探索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文化养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阐明了“文化养老”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方法,对今后推行“文化养老”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思考与探索。

老龄人群;文化养老;文化服务

据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统计,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883亿,仅80岁以上老年人就超过2000万,老年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就标志着已经到了“老龄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这说明今后我国将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摆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由传统的“物质养老”理念,逐步转变为高雅高品位的“文化养老”理念,搭建“文化养老”平台,以不断丰富老年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最终实现“文化养老”的目标,促进社会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一、实现“文化养老”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文化养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追求也日益提升,特别是当代老年群体的“求知,求乐,求健,求为”的愿望越来越高,老有所乐已经成为他们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来增强他们的政治修养,获取知识技能,提高生活质量,增进身体健康,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文化养老”是一种既体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尊老爱幼传统文化,又融合了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社会文明发展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良好心态为内容,以弘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的特点,是老年人群充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种养老方式。

(二)实现“文化养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老年人群是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价值观的确定、精神道德的培养、行为规范的养成,还是优良传统的发扬,都离不开老年人群。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入,老年人群的管理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个人利益诉求增多等方面。以文化养老这个高境界、高品位的养老方式为载体,坚持做到尊重、理解和关心老年人,特别是注重发挥城市离退休老年人群的优势和潜能,调动他们为社会文明发展发挥余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促进老年人的内心和谐,提高他们对社会对国家的满意度,达到自我管理的效果,并通过老一辈影响下一辈,为社会良性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现“文化养老”是传承社会文化财富的重要举措

老年群体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其中有一大批各类专业人才,完全有能力用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继续为社会发展服务,而其个体的知识、技术、优势,只有通过有组织的文化教育和学习活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并成为老年群体和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富有更高的传授价值。通过文化养老的方式,可以让这类老年人群在晚年生活中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继续传承下来。

二、当前“文化养老”的基本现状

笔者利用各种机会,对所在省份的城市和偏远乡镇进行走访了解,感觉到当前“文化养老”在城市推行得比较好,在农村因为物力财力基础较弱等原因,推进力度还相对不够。总的来说,当前“文化养老”的基本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年群体对文化养老的理想需求与现实差距比较大

改革开放几十年后,人们在物质需求上大多数人已基本得到满足,但在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方面,很多地方特别是乡镇,还停留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除了一些常规传统的棋牌活动外基本上没有别的文化活动项目,对文化养老的经费投入不足,有少数地方连开展活动所需的日常开支都难以保证,文化基础设施比较滞后,很多地方的文化养老公共设施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有的地方连网络都没有。就拿笔者所在城市的一个郊区乡镇来说,该乡镇随着城市扩展划入市区管理后,因经费投入有限,其所属社区的文化设施没任何改变,连一个集体活动的场所都没有,更别说什么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了。一些具备较高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的老年群体,他们退休后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加期待晚年明丰富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受活动设施、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机会并不多,与理想中的文化养老生活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对文化养老的全面认识和宣传还不到位

文化养老是一种新的需求,不仅仅是时髦的造势,更是对传统养老方式的一种观念更新和思路拓展。由于相关部门对文化养老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到位,往往存在重物质养老而轻文化养老的思想。在宣传文化养老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导致不少老年人员对文化养老还了解不够,对社会上需要他们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不甚了解,使得他们发挥作用仅限在几个熟人的小圈子,难以在社会上充分发挥作用。致使老年群体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化,而精神文化生活却仍然“贫困化”。

(三)文化养老的组织机构和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

有些地方虽然初步建立了文化养老的机制,但基本上是挂靠在社区或单位工会等部门,没有专门安排人负责,每个月自行组织一次集体活动,算是完成任务。有些相关制度也趋于形式,没有文化养老的长远规划,这些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当前老年群体开展文化活动的实际需求。

三、关于实现“文化养老”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员的生活状态和思想需求调查了解发现,绝大部分老年人员除了要求保证他们待遇养老的各项政策之外,更看重的是政府和养老社保机构必须重视他们的心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如果相关部门采取有效途径,把他们号召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使他们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笔者认为,当前推进文化养老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专职文化养老组织机构

为了使文化养老真正落到实处,可以社区、企事业单位为组织单位,专门成立文化养老机构,采取公开招聘或选举等方式,选出政治素养高、公信力强、热情会办事的人员成为管理组织骨干,经常根据老年人员的个人兴趣爱好,成立文体协会,成员自动入会,协会自主活动,不断大力推行社区广场文化,使其成为大众文化活动,才会吸引大多数人参加,使老年人群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形成文化养老竞争激励机制

文化养老不是静态的理念,而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更好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去保障去实践。作为一个新的养老机制,它必须有一个健康持续性的改进过程,只有在不断激励、规划和执行中不断完善,才能取得实效。为促进文化养老工作有序开展,通过经常开展竞赛活动,把文化养老作为竞赛的主要内容,使各文化养老组织机构、各协会、单位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格局,并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文化养老工作呈现出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积极态势。比如通过组织开展老年人健身操比赛、百家宴、个人才艺展示、广场舞竞赛表演等等,吸引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身体舞起来,体魄强起来,内心和谐起来。

(三)文化养老与待遇养老双重并进

“文化养老”不能游离待遇养老而单独存在,落实两项待遇是贯彻党中央关注民生、共享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做好老年工作的根本途径。“文化养老”要在待遇养老的基础上,双重并进,在不断改善老年人员的物质待遇生活品质的同时,通过文化活动的载体,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升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好政策,共享社会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晚年生活幸福美满。

[1]王亚平.我市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的调查[EB/OL].http://www. jconline.cn/Contents/Channel_4434/2014/0313/1065185/content_1065185. htm.

F812.42;D669.6

A

1005-5312(2016)11-0197-02

猜你喜欢

老龄养老老年人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