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6-10-24夏晨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政治思想

夏晨洁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组织宣传处,安徽合肥230031)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夏晨洁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组织宣传处,安徽合肥230031)

在高等学校中,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完整而相对独立的体系,但是,二者互有交叉又相互影响,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角度分析了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校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是知识传播的主要阵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塑造是潜移默化,既深远而又不可磨灭的,独特而富含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对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长久而深远。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概述

有研究显示,我国教育实践工作者首先提出来了校园文化的概念,而对校园文化的系统研究,在我国是1985年以后的事。①三十年来,学界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从未中断,但并无统一理解,“社会亚文化说”、“社区说”、“文化氛围与群体精神说”、“综合说”、“活动补充说”、“规范说”、“第二课堂说”等等,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笔者认为,可以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层面来看待校园文化。首先,外显于实体的物质层面。高校是师生生活的场所,各项设施设备、资源资料,比如高校的教学设备、校园景观、建筑规模、体育场所等,都是师生们工作、生活的条件。其次,高校中的教职工和学生的精神面貌。高校的文化底蕴、办学理念、思维模式、等内容都包括在内。再次,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制度规范。高校的制度文化是指教职工、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为了维护关系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包括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组织架构体系、运行机制、习惯准则等。最后,高校教职工、学生的行为模式,包括教学模式、活动组织模式、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学校校风等内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就实际存在,在西方社会也存在着“无名有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中国共产党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才逐步形成和确立。②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历史性,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发展阶段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各不相同。本文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仅在高校范围之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高校中的广大师生员工,使其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当前的和长远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它具有鲜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是高校党委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在适应与促进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③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共存于高校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彼此独立又相互交叉,既相互融合又相互转化。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能发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增强效应,二者的共同发展也会对人才培养目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交叉性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直至近几十年才被明确提出并深入研究,但是随着统治阶级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统治手段已客观存在,并且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文化领域的渗透尤为明显,二者的交叉结合是客观存在的。④

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古已有之,如古代教育中私塾、书院所教授及提倡的经史和伦理纲常等。但明确提出并深入探讨二者的关系是在改革开放后。1989年开始,中共中央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先后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从总结改革开放之初的误区,到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可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先导。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影响

第一,高校的精神风貌、优良传统营造出一个校园文化的良性氛围,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感染和制约的作用。建设风清气正的优秀校园文化,让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感受到融洽和谐的校园氛围,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要求的接受度就更高,同样地,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有序的开展所形成的主流价值观和主导文化,必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

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创新,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生动、活泼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建设,在活动中让学生们感受快乐、接受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且,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参加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得到锻炼自己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查漏补缺,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如果任何一方出现短板,将会削弱甚至阻碍另一方的发展。譬如,当校园文化建设受挫时,思想教育便有如逆水行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疲软,往往使教育对象判别是非的能力降低。⑤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生产生的种种疑虑亟需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趋向多样化复杂化,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对大学生的观念冲击,使他们思想上出现种种困惑。二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网络虚拟世界渗透到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带来的不良信息使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恶化,使大学生出现价值取向扭曲、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和心理素质欠佳等社会问题。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领导不力,办法不多,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强,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暴露出了少数学校还没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的严重问题。⑥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们生活在变革的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人类所面临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日益尖锐,社会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但在信念问题上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他们思想活跃,求新意识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强;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广,社会价值取向愈加复杂,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张扬个性、强调自我已成为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过去常用的一些教育方式逐渐受到学生的冷落,而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却越来越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因此,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校园文化之中,是适应社会的变化,满足大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现实要求。⑦

2.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2013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给清华大学的贺信中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及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等。校园文化作为特有的文化现象,既具有强烈的学术与专业特征,同时也具有一切文化载体所共有的特征,即“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对人的影响的全面性、行为方式的渗透性”,⑧它既能影响大学生的三观取向,又能影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专业技能,还能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身心素质,在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需要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培养人们正确的社会政治观、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法制纪律观为主要目标”,⑨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独立、能动意识,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现代人格、健康心理,努力为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要达到这一目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其渗透性强、影响持久、形象生动等特点,能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有吸引力,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此外,校园文化的覆盖面广,几乎可以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校园里的每一个人,这样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使其作用在学校最大范围内得到全面实现。⑩

注释:

①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操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98.

②易艳华.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内涵发展[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③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④郑文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⑤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⑥王丽英.论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大学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⑦朱志坚.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⑧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23-124.

⑨靳诺,郑永廷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7.

⑩杨光.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2]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操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3]靳诺,郑永廷.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丽英.论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大学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5]易艳华.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内涵发展[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6]朱志坚.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7]杨光.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8]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9]郑文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G641

A

1005-5312(2016)11-0193-0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