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性”电视剧的审美价值

2016-10-24张春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蜗居热点话题艺术

张春玲

(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话题性”电视剧的审美价值

张春玲

(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话题性电视剧引发的热点话题往往遮蔽了其审美价值,电视剧的社会性往往决定了其受欢迎的程度。一部电视剧绝不仅有道德含义,它必定包含艺术形式的考量。话题性电视剧在控制审美距离时存在几个问题:热点话题被作为故事情节过度渲染;表现的重心在家长里短的情感纠结;叙事视角的美学特征不明显。话题性电视剧应该创造出反讽性,在公共话语空间之外,创造审美价值。

话题性;审美价值;反讽

电视剧《裸婚时代》、《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蜗居》、《虎妈猫爸》、《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士兵突击》、《推拿》等,都反映了社会热点,创造出公共话题和公共话语空间。这种着眼于社会热点话题探讨的电视剧被称作“话题性电视剧”。话题性电视剧关注婆媳、两性关系、保姆、房奴、物价、幸福、弱势群体、下岗、军队改编等一系列社会热点话题,关注社会变化给各个阶层小人物的生活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创作者和观众往往关注其中话题的社会性,而忽视了其审美价值。而发现其被遮蔽的审美价值,本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话题性电视剧因社会性而受欢迎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一般被拿来做消遣和休闲的工具,好像离艺术越来越远了。宗白华在他的《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一文中,指出人类第一流的文学或艺术,多半是雅俗共赏的,具有通俗性。他认为通俗性“并不防碍它们本身价值的伟大和风格的高尚,境界的深邃和思想的精微。所奇特的就是它们并不拒绝通俗,它们的普遍性,人间性造成它们作为人类的‘典型的文艺’。”宗白华转述刘友纳尔氏的观点,认为所谓常人,是指那天真朴素,没有受过艺术教育与理论,却也没有文艺上任何主义及学说的成见的普通人。常人不限于任何年龄,不限于阶级,不等于“外行”。常人对于文艺鉴赏的口味与态度是天真的、自然的、朴质的和健康的,并不一定浅薄的。常人爱好艺术所表现的内容、接触他生活体验范围内的生命表现、故事与境界,而不在艺术表现的形式。

从这个立场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话题性电视剧仅凭一个或两个热点话题,就可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些话题切合了当前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具有社会性。观众把电视剧的虚拟生活情境误认为真实生活,模糊了生活与艺术的边界,在电视剧中发现了生活中的自己。话题性电视剧具有的生活质感,给观众一个抒发和宣泄情感的管道。

每部能够引发关注的电视剧一般都有几个能引发观众同情和认同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话题的载体。当下现实题材电视剧回潮,在好故事的基础上加入社会热点话题,能够吸引观众把自己的道德观念、情感和价值观注入到剧中人物身上,在影像的镜中之城中寻找认同。观众只是凭借常识和朴素的本能对电视剧进行评价。而话题性电视剧正是在这些最基本的取向上和观众达成共谋。比如《裸婚时代》观众在认同刘易阳的同时,也把“裸婚”的愁绪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而《蜗居》更是曾经引发网友对上海“秦裕案”对号入座的猜测。

总而言之,这种种讨论,都是根植于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之上,即常人欣赏电视剧的形式部分决定了话题性电视剧受欢迎的程度。然而一部电视剧绝不仅仅是道德的传声筒,决不仅仅是内容的分解和组合,它必定包含精微的艺术形式的考量。创作者必须赋予作品以想象力的形式,才能使其创造的世界和真实的生活有重合,也有区别。

二、“话题”与审美距离

艾布拉姆斯创造了西方二十世纪艺术批评的最重要的标准,至今我们在艺术批评领域还沿袭着二十世纪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的批评理论。艾布拉姆斯认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具有四个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在作品和欣赏者或观众的关系中,存在一种距离控制。布洛在悲剧欣赏中也曾经提及距离控制的问题,他认为舞台的灯光、布景等都是对距离的控制,使戏院的观众进入戏剧情境而不沉迷于内,能够跳脱出来,保持理性。话题性电视剧在控制观影距离时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社会热点话题被作为故事情节过度渲染。比如《裸婚时代》它提出了“裸婚”话题,但是裸婚并不是生活强加给刘易阳的,夫妻双方有选择住在男方或女方家的选择权。这是他和童佳倩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个裸婚就是一个伪话题。但是电视剧却过度渲染了因“裸婚”而来的生活苦难,而这种生活苦难不必必然在情节中存在,它缺少一个符合生活逻辑的理由,使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无奈的“裸婚”悬置和被遮蔽,没有妥善完成虚拟的生活情境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转换。再比如《蜗居》过度渲染了两性关系,把第三者关系夸大到房奴之上,房奴海清借钱只是作为海藻和宋思明两性关系的引子存在。而在真实的生活中,人们更加关注这部电视剧的“房奴”话题。这类电视剧把剧情中的情绪和观念转移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建构了一个公共话语空间,最终进入葛兰西所谓的常识意识形态的领域,一个本来该以审美为重要目的的电视剧,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一个道德讨论和评价的竞技场。

第二,话题性电视剧表现的重心普遍在家长里短的情感纠结。《双面胶》中婆媳互相怨恨,《蜗居》中情人之间纠葛,《裸婚时代》中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后的分分合合……这些电视剧并没有表现出时代的大情感,拘囿于个人小圈子里的家长里短,很难给观众心灵和审美的双重震撼。而真正的艺术一定能够让我们在其中看到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活直观状态的真实,提高、照亮和鼓舞人的一切自然的愿望和追求。在审美上,虚假的笑声和眼泪都是很廉价的欺骗。

第三,叙事视角的美学特征不明显。美国电视剧《绝望的主妇》,每集开头、结尾或者故事中断必然由戏剧化的叙述者(已死去的主妇)讲述本集发生的故事。其主要的作用不在于讲述故事,而在于揭示每个故事背后蕴含的深意,颇有些风格化的意味。电视剧《蜗居》曾经使用了非戏剧化的叙述者也即故事的旁观者来制造距离,但是《蜗居》在35集的长篇幅中,仅在寥寥几集中使用。比如在海藻和宋思明互相猜测对方心理底线的时候,旁白声音出现。再比如在海藻和小贝关系恶化至分手边缘时,小贝内心深处的声音,由旁白说出。可是在整部剧中,这样的使用规模不够,不能够形成鲜明的美学特征。话题性电视剧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尚未形成风格化的叙事特征,影响其审美价值。

三、话题性电视剧应创造反讽性

文本隐含和潜在的东西,给我们提供了比创作者要表达的更多的东西。对《蜗居》的编剧来讲,她可能在着力描绘一个真实的生活,呈现给观众一种她希望表达的情绪和生活。表面上看来,作品本身把海萍和海藻两姐妹的生活轨迹和不同的境遇作了比较,从一般道德意义上和常识意识形态来讲,海萍的生活应该比海藻的生活更能令人接受,毕竟一种自我奋斗的生活取向,是能够应和很多观众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评价的。而海藻的选择,则会招来非议。她不但拒绝了小贝纯洁的爱情,而且做了第三者。作品“隐含的读者”告诉我们,这部剧中的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都没有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对他们而言,这两种生活方式都是失败的。观众的理解和作品“隐含的读者”之真意出现了不一致,在“隐含的读者”看来,观众的常识理解是不正确的,和“隐含的读者”之真意形成反讽。观众理解该剧的反讽效果,方能获得审美愉悦。

而《裸婚时代》反讽性创造有些欠缺。该剧讲刘易阳和童佳倩“裸婚”,生活因租房等实际问题发生了变化,导致夫妻离异。然而创作者不舍得放弃“裸婚”的理想,最终让他们相逢在俩人结婚宣誓的场所,经历情感波澜之后相视而笑,显然创作者倾向于“裸婚无罪”。童佳倩嫁给了自己的理想爱情,但“裸婚”后的艰难摧毁了童佳倩所代表的纯美理想,也摧毁了意志薄弱观众的心理防线。这种影像呈现、观影效果和创作者的倾向性形成巨大的反差,本来一部可以支持“裸婚”生活方式的电视剧,极可能变成对“裸婚”生活方式的反动。

在海登·怀特看来,形式就是内容(意识形态)。《蜗居》、《裸婚时代》等文本带来的反讽,含蓄地抒写着“隐含的作者”的意识形态。它没有告诉观众什么是应该选择的,但是它告诉观众什么是不应该选择的。而作品没告诉的东西,需要观众在想象的空间中填补。话题性电视剧应该创造出反讽性,在公共话语空间之外,创造审美价值。

J805

A

1005-5312(2016)11-0135-02

猜你喜欢

蜗居热点话题艺术
纸的艺术
2017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预测
蜗居中“淘金”
基于SVM的热点话题跟踪实现过程研究
不要蜗居我们的蜗居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蜗居
爆笑街头艺术
热点话题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