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戏曲小戏在当下的创作

2016-10-24李昀茜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戏剧种唱腔

李昀茜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浅谈戏曲小戏在当下的创作

李昀茜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对于那些冗长古老的唱段肯定不会感兴趣,如果采用戏曲的艺术形式,在创作上体现时代的元素,以现代人的视觉进行戏剧的创作,在时间上改冗长的剧情为戏曲小戏,观众会在看戏的过程中发现原来京剧之美,从而让戏曲艺术走进更多人的心中,让中华民族的国粹能够源远流长。

戏曲;小戏;发展;创作

一、戏曲小戏的创作研究

(一)戏曲小戏的创作特点

1.剧种的多样化。现在从演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剧目来看,有京剧《梵音》和《局中局》、越剧《樱花飘落的时候》、黄梅戏《飞扬的色彩》,四个小戏,出现了三个剧种,说明创作者了解这些戏曲剧种的艺术特色,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剧种的特点设置情节,在剧中展开冲突,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

2.内容的多样化。戏曲小戏的创作与影视作品的创作相同,都需要创作内容的宽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不同的观众群体,戏曲小戏才能走的更远。比如剧本《梵音》是讲述蜘蛛转世成人,最后降落凡尘,用16年的时间苦苦等待自己前世的那段姻缘,最后在佛祖的指点下明了白生命的真谛,这是带有神话色彩和宗教色彩的小戏。

(二)戏曲小戏的表现形式

1.唱腔音乐。民间小戏的唱腔有歌舞音乐的成分,有说唱音乐的成分,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是小戏的一个主要特色。而它基本的曲调都是来自民歌。民歌是词曲兼备的艺术,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群众的创造和锤炼才得到的。因此,从内容到形式,从音乐节奏到曲调都比较精纯,可以直接成为小戏的某些唱词。

2.唱腔处理。由于受到演出时间、场地的限制,唱腔可长可短,见机行事,灵活多变,因此,有了“本体”与“变体”之分。“本体”指剧情的骨干部分,没有什么变化。“变体”,即在枝节、语言、唱段方面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增加或删减,伸缩性强。民间小戏稳定的演出惯制和多变的艺术方法,使之拥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三)戏曲小戏创作的误区及对策

1.编造的痕迹过重。很多戏曲小戏之所有不能吸引观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作者对生活感悟的贫乏而导致编造的痕迹过重,脱离了观众的生活基础,从一开始就让观众失去了观看的兴趣,这种编造的戏曲小戏也是不会留住观众的。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说,创作的源泉都来源于生活。一名优秀的剧作者应该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有价值的材料,并要认真地挖掘这些材料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东西,然后用精妙的构思来传达这种体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作品就成功了大半。

2.留住小戏的原汁原味。小戏资源丰富,并且都很有特色。要用好这些传统资源,首先要保护好小戏特色,做好抢救和传承,不能把家底老本丢掉。其次要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看小戏,对小戏市场资源的开发要分阶段进行。在保护好、整理好传统剧本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好演,,珍稀剧种的表演和唱腔最终靠演员保护传承。只有把山野小戏的原汁原味留住,才能留住其鲜活的生命力。此后再考虑新剧本、新题材的创作,才能站稳脚跟进一步扩大市场。

二、如何关注戏曲小戏的发展

1.关注戏曲小戏面对的观众群。戏曲小戏的“小制作”机动性更强,能够更加便捷地走进校园、厂矿、乡村等消费能力相对较弱,但也渴望欣赏到高质量文艺节目的场所。由于和观众的距离更近,演员表演的细微之处都会被观众收入眼底,也就需要演员更加投入地进行表演,需要时刻揣摩观众的反应,磨练自己的表演功底。《孔门弟子》就是一部很值得观看、很值得回味的剧目。该剧将中国传统文化代表孔子的学说、弟子活动等内容与戏曲形式、与现代人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让生、旦、净、丑体验孔子思想,用唱、念、做、打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三个虚构的、渴望成熟的弟子,一个真实的、诲人不倦的夫子,在周游列国途中演绎出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又发人深省的故事。民间小戏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不同于大戏主要反映都市生活、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者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与现实有一种“距离感”。

2.关注戏曲小戏的舞台效果。戏曲舞台上,演员表演时所产生的每一个调度、每一个动作,一般情况下会在遵循“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高先低、欲东先西”的规则上进行的。演员表演时离不开用动作表达人物,而动作的使用最忌讳的就是直来直去、见棱见角。戏曲艺术讲究在虚拟表现手法中,在观众的欣赏视角中,把不太大的舞台空间变成相当广阔。戏曲动作在舞台上起扩展和延长舞台时间和加深观众视觉印象的作用。舞台上,演员做一个“指手”时,如果按真实生活中那样,把手径直向目的地指去,那动作迹线很短,整个动作的时间就显得短促,也容易被观众忽略过去。而采取高于生活的舞蹈化了的舞台动作,动作迹线延长,律动时间也相对延长,这样就可以使观众从容地欣赏人物动作全过程中的微妙心境,既能引起观众的充分注意,而获得的印象也就会深刻一些。

三、结语

戏曲小戏以篇幅短、容量小、节奏快、编排新而吸引观众,但创作一部出成功的小戏也绝非易事,选材要精简,结构要精巧,语言要精粹,表演要精彩。希望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戏曲小戏的创作能够再现繁华,通过戏曲小戏的传播,让传统艺术再次走入观众的心中。

[1]张莉.回响时代强音的史剧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11).

J825

A

1005-5312(2016)11-0111-01

猜你喜欢

小戏剧种唱腔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