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一体化对亚洲一体化的启示

2016-10-24赵文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亚洲各国欧共体纲领

陈 斌 赵文杰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欧洲一体化对亚洲一体化的启示

陈斌赵文杰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洲情”不同,欧洲一体化的今天,未必就是亚洲一体化的明天。但无论如何,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的的经验教训,都值得作为后来者的亚洲各国认真剖析、借鉴和取舍。亚洲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都是作为友邦而存在的,中日韩三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进行了长久而规模庞大的交流。虽然现如今的亚洲地区根本没有一体化的土壤,但正所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相信在不就的将来,一个和谐,团结的亚洲将会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欧洲一体化;统一纲领;核心;耐心和恒心;妥协

欧洲一体化进程到今天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其形成无疑是当今世界上区域一体化最成功的案例。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经验与历史教训对世界上其他地区尤其是亚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为了深刻了解欧盟的运作机制与现实意义,我们首先对欧洲一体化的历史做一个简单的概括。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史称“舒曼计划”。1952年7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正式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1月,《罗马条约》正式生效,以上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布鲁塞尔条约》生效,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而为一,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12月,欧共体各国及政府首脑在荷兰小镇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约》,这两个条约统称为《欧洲联盟条约》,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马约》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2009年11月3日,《里斯本条约》获得通过,欧洲一体化进程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由上述可以看出,欧盟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欧洲各国在欧盟形成的过程中经过各种角力和斗争,最终达成了一个较为妥协的方案。而此时,亚洲内部围绕着各种一体化方案,也进行着热烈的议论。和欧盟所获得的进展相比,亚洲的一体化进程相形见绌,长期停留在方案(甚至还不是一个方案版本)层面。那么,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可以给亚洲带来怎样的启示?

一、区域一体化必须有统一的纲领和基本的共识

欧洲一体化的核心精神早在1951年初步成型,1958年正式生效的欧共体《罗马条约》即已形成,并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贯彻始终的指导准则。可以说,被搁置的“欧盟宪法草案”是《罗马条约》的终极版,而《里斯本条约》则是《罗马条约》的现实版。与之相比,亚洲的一体化并非没有纲领,恰相反,有太多的纲领,甚至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政治家,在不同时期也会提出不同版本的纲领,其所缺乏的恰恰是一以贯之的共识。

二、区域一体化要有坚强的核心和火车头

对于欧洲一体化,欧盟各国的认识并不统一,有的强调“联合”,有的则着重“自主”,之所以能最终达成妥协,形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法-德这两个昔日死敌的团结一致和齐心协力,是成功的关键。27个历史不同、想法各异的欧洲国家,也因为核心的稳固,而逐渐坚定了一体化的决心。与之相比,亚洲一体化的倡导国各怀心思,虽然在“一体化”这个外壳上似乎意见统一,但“一体化”的内囊却各说各话。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和欧洲一体化的“一马飞奔”不同,亚洲一体化呈现的是几辆火车头分别往不同方向使劲的面貌,倘此问题不解决,一体化进程仍将困难重重。

三、区域一体化要有耐心和恒心

从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到1967年的欧共体,再到1993年的欧盟,到如今的欧盟主席、外长和多数表决制,欧洲一体化迄今已走过59年的漫长岁月,成员国由最初的6个,增长到如今的27个。由于各民族国家均有悠久历史,国情不同,体制各异,语言不同,整合绝非易事,更不能一蹴而就。与欧洲相比,亚洲各国文化差异更大,政体、习俗更不相同,且许多国家因曾遭受殖民和侵略,对“出让主权”存在一定抵触情绪。在此情况下,亚洲各国必须付出更多耐心、更大恒心,才有望在一体化进程中有所成就。

四、区域一体化要学会妥协

不难看出,2009年签订的《里斯本条约》并不符合欧盟一体化最初的蓝图:没有完整的常设机构,没有“欧洲总统”、国旗、国徽等能让人联想到国家的象征符号,在许多细节上也更照顾各国主权。然而正是这些妥协,才让欧洲各国得以求同存异,对一体化进程不离不弃。欲速则不达,在一体化这个涉及众多国家的复杂议题上,过多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只能让问题变得难上加难。

“洲情”不同,欧洲一体化的今天,未必就是亚洲一体化的明天。但无论如何,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的的经验教训,都值得作为后来者的亚洲各国认真剖析、借鉴和取舍。亚洲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都是作为友邦而存在的,中日韩三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进行了长久而规模庞大的交流。最近几十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日韩三国互相之间的隔阂日渐加深,这不利于三国关系的发展和地区局势的稳定。虽然现如今的亚洲地区根本没有一体化的土壤,,但正所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和谐,团结的亚洲将会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1]梁守德.国际政治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计秋枫,洪邮生,张志尧.欧洲的梦想与现实一一欧洲统一的历程与前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宿琴.现实发展与想象建构——欧盟文化政策解析[J].太平洋学报,2010(02).

[4]陈新.欧债危机源于救助机制失调[J].社会观察,2011(10).

D819

A

1005-5312(2016)11-0080-01

猜你喜欢

亚洲各国欧共体纲领
从共同农业政策看欧共体的运行机制
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欧洲走向统一
欧共体时期西欧的安全防务合作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普京的总统竞选纲领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的竞选纲领
统一俄罗斯党的竞选纲领
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特征和问题——亚洲各国宪法的比较研究
亚洲应努力争取话语权
欧盟地区政策改革及趋势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