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反思

2016-10-24马晨钊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空间

马晨钊 王 晨

(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我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反思

马晨钊王晨

(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一直走在世界前沿,但文学研究却比较滞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许多学者选择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性、文体、作品、作家,以揭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规律,但这些研究都十分局限,难以有所突破,显然当前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已陷入瓶颈。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应反思现状,走出传统研究思路,扩大文学研究范围,开拓文学研究视阈。本文将针对我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反思展开研究和分析,以促进中国文学的持续发展。

现代文学;历史现状;反思

新时代背景下,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以开始走向零散化,平庸化,大众文学、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主流文学,加之网络文学的出现及相关理论视阈和阐释方法的应用,也起到了一定消极作用,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近些年的研究中,一直以来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显然这并不利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所以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应回顾历史,反思历史,打开当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僵局,为文学研究增添新的学术增长极。

一、我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社会内部发展历史性变化条件下,受外国文学影响后形成的新文学。发展中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同时也受到了西方文学与古代文学影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更加多元,构建了一种新文学体系,体现着现代科学民主思想和文化观,反应着现实生活①。中国早期文学由于受到特定社会语境限制,文学研究上通常以文学批评为主,文学观念非常狭隘,人思想受到禁锢,文学观点受到限制,文学创作封建色彩依然浓重。而中期,中外文化不断融合,文学观念不断更新,创作风格和方法发生转变,文学研究也开始出现变化。但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文学创作思想明显受到了影响,且在市场需求下,文学创作质量呈现低俗化,艺术价值越来越低。并且虽然现代文学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一片繁荣景象,但文学研究却十分滞后,限制于现代文学理论框架,制约了文学创作支点,影响了现代文学审美特性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非常局限,多忽视文学空间表征功能和意象性,范式化现象非常突出,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的揭示文学产生的内在机制。著名作家叶匡政曾发表文章《文学死了》,他指出现代文学已失去生机,没有了以往的生命力。此外,朱大可也在文章中指出,现代文学生态就像一个工业化的生产线,大量的文学垃圾在污染着文坛,文坛正在向着垃圾场演变。这样激烈的言辞批评,虽然具有一定偏激成分,但并非毫无道理。显然当前中国现代文学不论是创作方面,还是研究方面都陷入一种瓶颈,难以突破,致使中国文学作品质量下降。

二、我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反思

新时代的文学是平民文学,具有大众化属性和市场化属性。因此,现代文学研究要素越来越多元,但一直以来也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依然停留在传统研究范式。想要转变当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现状,应走出传统,从文学作品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两方面入手,进行更全面的研究。从当前中国文学发展来看,市场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所以物质属性研究必不可少,这也是现代文学研究发展的主流趋势③。显然,市场化背景下,作品文学价值密度在不断下降,精神属性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造成文学作品价值密度下降的原因,多数在追求市场效应,追求商业目标的实现,忽视了文化含量与思想意义。但实际上,从很多的文学研究论述中不难看出,这是现代文学发展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渡期。尤其是社会价值逐渐丰富、文化内容、形式多样化的今天,这种更是一种必然,这是现代文学经济化、社会化的体现,但这并不利于我国现代文学的持续发展。应提高对文学精神价值的重视,削弱商品要素,创造文化价值,升华文化内涵,融入多元化研究思维。例如,将文学空间理论融入文学研究,突破文学研究局限于时间向度研究的传统模式,以现代空间理论为文学空间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及支点,将文学研究延伸到文学想象空间和文化空间研究领域,提炼文学空间中文学表现特征和审美的内在联系,从而削弱文学研究中的本体化、中心化,关注文学空间性和社会性及价值属性,使文学空间中体现的空间表征得到展现,对文学空间在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后的结果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学的意象性。在以往的文学研究范式中,多忽视意象性和表征功能,所以研究中对于文学作品空间形象的文化意义研究不透彻,不能很好的揭示文学空间的再现功能与构建及文学产生的内在机制。显然这种研究模式,局限性非常大。而多元化研究,以空间向度范式为主,注重文学生产要素,关注文学内在机制,所以对文学形象的分析更透彻。

三、结语

现代文学发展虽然迅猛,文学研究却非常滞后,不论是理论,还是研究范式都具有较大局限性,严重制约了文学发展,并不能揭示文学内在本质属性。因此,现代文学研究中融入多重理论思想,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能走向新阶段。

注释:

①卢兴.电子媒介视域下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11):119-124.

②张宗慧.试论我国现代海洋小说的创作与局限[D].济南:山东大学,2014(14):132-135.|

③吴新玉.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中的人性价值观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11):119-124.

I206.6

A

1005-5312(2016)11-0015-01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文学空间
我们需要文学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
我与文学三十年
讲授到接受: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再思考——兼及现代文学教学改革新路径的探析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