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靠盐说话的秦廷御膳

2016-10-22肃慎

饮食保健 2016年17期
关键词:御膳大官翡翠

文/肃慎

靠盐说话的秦廷御膳

文/肃慎

秦始皇

在烹调方法上,秦廷御膳讲究烤、烧、烩、蒸、煮。在调味上,秦馔多保持食物的原色,靠重料出浓味。对调料之上味——食盐的运用,秦廷御厨们可以说是行家,烹调时投盐的时间和用量的适度大都用一勺准来形容。

秦始皇最后一次固执的意志表现是四处求仙,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伟大的始皇帝龙体一直欠佳,正值壮年就开始齿松发脱,目光昏花。尽管东南诸郡动荡不安,北方匈奴屡屡骚扰,他还是把入海求仙当做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甚至不顾病弱,毅然亲自出巡,结果中暑死在求仙路上。

秦廷御膳的负责人叫“大官令”,大家喜欢简称其为“大官”,后来这种称谓在民间演变成对所有高官的称呼。御膳房的顶头上司是掌管帝室财政收支及宫廷服务的少府。

“大官令”的副手叫“大官丞”,主膳食。前厅服务台经理叫“大官献食丞”。此外还有负责宰割的胞(庖)人长、丞,主舂御米的导官令、丞,主饼饵的汤官令、丞。

汉承秦制后,宫廷御膳干部中又多了掌管珍贵食品的甘丞,掌管新鲜瓜果、蔬菜的果丞。

始皇帝一向很注意保密工作,把皇家饮食视为机密,严禁外泄,古代文献中几乎没有关于秦代宫廷御膳的记载。后人只能根据陕西当地的一些饮食特点推测秦朝宫廷御膳的轨迹。

陕西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治地,故称秦,特别是关中平原堪称是一块宝地。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八百里秦川”之称。连《诗经·大雅》也称赞这里生长的野菜是顶级的好吃。而陕西菜点更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其宫廷御膳一方面继承了古镐京饮食烹调技艺,另一方面在夺取全国胜利后也吸收了其他几国宫廷菜的优点,博采各地之精华,兼收并蓄,然后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秦馔的独特体系。

在烹调方法上,秦廷御膳讲究烤、烧、烩、蒸、煮。在调味上,秦馔多保持食物的原色,靠重料出浓味。对调料之上味——食盐的运用,秦廷御厨们可以说是行家,烹调时投盐的时间和用量的适度大都用一勺准来形容。

秦菜“味道偏咸”,这个说法出自《苻坚载记》:前秦皇帝苻坚的侄子苻朗很善于品味,食盐能吃出生盐与熟盐之别,食鹅肉能知其羽毛的颜色,世称“苻朗皂白”,有着南北朝第一美食家之誉。在淝水大战后,苻朗投降南朝东晋。一次,东晋会稽王司马道子设盛宴招待苻朗,席间包括当时江南的所有美味佳肴。茶余饭后,司马道子问苻朗说:“你们关中的菜味和我们江南菜比起来哪一个更好?”苻朗回答道:“都好,只是关中菜肴盐味稍重些罢了。”司马道子也喜欢美食,但更是个较真儿的人,于是就找来御厨询问,那些王室的厨师说的都跟苻朗一样。

现今的陕西一带秦馔的基本特点依旧是料重味浓而爽口,色泽朴素而和谐。还是靠盐说话。

苻坚

现在孔府宴菜系中有一道名叫“翡翠虾环”的菜就与秦始皇有关。

始皇帝晚年想求长生,方士术士一时拿不出炼制的金丹来,便声称金丹丸要和翡翠环配着食用才有效。他们伙同御膳房的大师傅这样忽悠始皇帝,用翠绿的瓠子切成圆片,中间挖空成环,虾仁套入环中。到午膳时这一道“翡翠环”就出炉了。所谓“翡翠环”,实际是一道用瓠子和虾子做的菜,翡翠证其色,虾环圆其形。这道菜虽然没有用真正的翡翠,但秦始皇见其色香味俱是一等一的美妙,拾箸细细品尝之后,更觉得神清气爽,从此天天点名要吃这道“翡翠环”了。

这道千古名馔流传到今日,厨师们对其有所改良。比如用黄瓜代替瓠子,或者用猪肉取代虾仁。瓠子俗名:长瓠、扁蒲、瓠瓜、蒲瓜、大黄瓜、葫芦、葫芦瓜、夜开花、长瓜、付子瓜。在七千年前,瓠子在中国就有栽培,为葫芦科植物葫芦的变种。瓠瓜的食用方法同葫芦相似,有炒、烩、做汤、制馅等,如瓠子饼、瓠子塞肉、瓠瓜炖猪爪、瓠瓜炖肥鸭、瓠瓜淡菜汤和焦炸嫩瓠子块等。

《群芳谱》:“瓠子,味淡,可煮食,不可生吃,夏日为日常食用。”《食物本草》:“主利大肠,润泽肌肤。”夏令吃瓠子,百无禁忌。

瓠子具有清热、解暑、止渴、除烦、利水的功效。估计当年或多或少能平息一下秦始皇求仙的焦虑心火吧。

猜你喜欢

御膳大官翡翠
翡翠湖
一只翡翠手镯
略述现代餐饮经营御膳的几点要素①
游翡翠湾
平泉御膳糖饼
翡翠玉坠(短篇小说)
白费功夫的“御膳”等
御膳饭庄
“大官”陈诚教子有方
北魏三都大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