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微时代”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2016-10-21王茜

山东青年 2016年5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微博微时代

王茜

摘要:“微时代”环境下,信息传播极度开放、迅速,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鉴于当前大学生政治信息辨别能力严重缺乏的现状及为了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本文专门就“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分析“微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新形势基础上,就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与提高问题探索性提出应对策略与改进建议;旨在引导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认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微博;微信

政治认同属于思想认同范畴,思想认同在心理学上主要表现为一种情感、意识的归属状态,确切说是一种关于人的某种思想认识、思想意识的归属感;那么,政治认同就是一种人们关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种情感、意识上的归属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变了社会的媒体传播环境,特别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为主要支撑的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为人们创造了一种无时、无处不可以接收信息的社会环境,人类社会信息的传播正式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环境下,信息传播极度开放、迅速,各类信息在短时间内影响的人越来越多,影响范围也随之不断增大;鉴于当前大学生政治信息辨别能力严重缺乏的现状,以及为了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活环境,有必要就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分析“微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新形势基础上,探索性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与改进建议,以期对引导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认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与有效开展有所帮助。

一、“微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新形势

就“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形势,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反映,分别是对政治价值的认同、对政治实体的认同、对政治工具的认同和对政治效能的认同。

第一,大学生对政治价值的认同。“微时代”环境下的媒体入门门槛低、媒体开放性大大增强,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可以主动选择媒体来了解社会各类信息,媒体环境变得越来越开放形势下,信息传播变得更加的便利,在加速社会有益信息传播的同时,也为社会上各类不健康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微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极易受到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等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的人物、理论的消极影响,而影响大学生对政治价值的认同,最普遍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产生怀疑而陷入信仰迷茫。

第二,大学生对政治实体的认同。“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对政治实体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两面性”特点;一方面是大学生对政治实体忠诚性的提高,这主要源于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特别是对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祖国统一等事件的关注,更能提高政治实体忠诚度;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了解到政府部门工作的不到位,特别是了解到国家越来越多的腐败案件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表现出对国家相关部门的“不满”,降低大学生对政治实体的忠诚性,甚于对政治实体产生失望情绪。

第三,大学生对政治工具的认同。总体来说,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充满信心的,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民主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是高度认同的;即对政治工具总体上是认同的。但是“微时代”环境下,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使社会政治信息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的信息、相对宽松的媒体舆论环境,大学生对政治工具褒贬不一、极端言论是时有出现,这都有可能动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引发大学生不正确的政治认同。

第四,大学生对政治效能的认同。大学生对政治效能的态度,也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的实惠,使其坚信社会主义制度是正确的,是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表达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肯定和支持,认可政党的政治效能;但另一方面,微博、微信也加速了诸多不利信息、虚假信息的传播,使大学生对执政党的政治效能产生怀疑,认为执政党、政府正在丧失政治效能,一定程度上削弱大学生对我国政治的认同。

二、“微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与提高策略

(一)完善微时代信息管理机制,为大学生正确政治认同形成创造良好环境

第一,强化“微时代”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信息输出自我检查制度,有意识提高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信息输出门槛,真正落实社交媒体信息输出前的信息自查审查制度,从传播源头过滤掉恶意信息;第二,进一步加强微博、微信的信息把关机制建设,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运营者要积极的与国家、政府、媒体监管部门及普通民众合作,建立对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信息的共同把关机制,各方即是微博、微信信息的使用者、监管者,同时也是不当言论、信息传播责任的承担者;多方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利于正确政治认同形成的舆论环境。

(二)加强政府、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建设,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政治认同

“微时代”环境下,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之一,也是人们获取社会政治生活等信息的最主要渠道;鉴于微博、微信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地位与作用,为了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我国政府部门、高校绝不能失掉或者放弃这块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不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应该积极、主动的建设自己的微博、微信宣传工具,将微博、微信作为政府、高校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有力工具,切实发挥政府、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政治认同中的作用。

(三)发挥高校思政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微博、微信中的政治信息

“微时代”中微博、微信传播的信息可谓是真正的“海量”,信息来源及背后的动机复杂,这就使得普遍缺乏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大学生,极易受到那些所谓“自由的”、“民主的”、“普世的”的看法、舆论的影响,进而引发大学生政治情绪的波动,对当前正确的政治认同产生怀疑;这时高校应该注意贯彻好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等开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微博、微信中的政治信息,具备基本的信息真伪、正误辨别能力,做到对不利政治信息的“免疫”,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认同。

(四)注重大学生自身媒介与政治素养培养,培育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第一,注重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的培养;高校应该有意识、有计划的针对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培养教育,通过专门媒介素养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到微博、微信信息传播的本质,明白对微博、微信信息进行辨别的重要性及借助于微博、微信传播不当社会政治生活信息所应该承担的责任。第二,注重大学生自身政治素养的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从根本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更多关注与理性思考时政、社会热点事件,从而更加坚定政治认同。

[参考文献]

[1]浦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学生政治认同[J].高教学刊,2016,(10).

[2]冯竹君.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李若衡.政治认同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教育评论,2013,(01).

[4]胡媛.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建构大学生政治认同[J].教育学术月刊,2012,(07).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微博微时代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