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中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6-10-21苏艳生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家园共育城中村

苏艳生

【摘 要】城中村幼儿园幼儿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一大热门话题。在实际生活当中,幼儿园都采用相当形式的家园共育策略,但成效不大,究其源头,在于家长思想观点未能得到真正转变。本文着眼于城中村幼儿园家园共育中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来谈谈城中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策略。

【关键词】城中村;家园共育;思想观念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亲意识到孩子在幼儿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全面快乐的发展。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幼儿园和老师以及家庭当中父母的亲自教育。而在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融合与交互中,家园共育应运而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城中村幼儿园,由于环境较为复杂,问题更多。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大城市。在城市当中,农民工居住,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形成了农民工的文化。同时也造就了城中村的格局。城中村中幼儿教育,特别是家园共育是我们现在的一大问题。

家园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家庭和幼儿园一起努力和共同教育孩子,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群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两大重要资源,两者相互作用促成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正如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该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开展家园共育,家长与幼儿共同承担育儿大事有利于幼儿园更好地利用家长资源开展互动教学,同时也是家长全面深入了解幼儿园各项工作,参与幼儿园管理的重要途径。

二、城中村中家长思想观念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幼儿园教育注重于幼儿整体性的发展。就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时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性,但是却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在幼儿园当中,一般小班标配是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每班固定配备师资为3人,形成了“教师少,幼儿多”的格局。加之,幼儿教育工作十分烦琐,幼儿教师无法集中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幼儿身上。而家庭教育不一样,现在的家庭大都是核心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孩子是父母的主心骨。父母关注的只是一个孩子,更强调孩子的个性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会存在一种冲突与矛盾,从而滋长幼儿家长的错误观念。

首先,很多家长会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之后,那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自己没有像老师的能力那样教导孩子。在入园之初,幼儿家长总会和老师说这么一句话,“以后我的孩子就老师管了,任你来打骂”。每每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总会让人有一种想与之理论的冲动。而细细想来,这样一句话,包含了对老师的信任,但更多的是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老师,而不是自己。家长是子女成才的教育者。这是家长所承载的一种先赋性的角色。家庭是孩子成长发育的摇篮,是培养未来人才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更了解孩子的所需、所想,更能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教育孩子,与幼儿园形成合力。幼儿园只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成长的环境,家庭才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更为重要的环境。

其次,有部分家长会认为幼儿园教师更重要的事情是照顾小孩,是孩子的“保姆”。家长对教师的这种认识有失偏颇。照顾小孩的生活是幼儿园教师的职责之一,但这并不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全部。幼儿教师的工作除了保育工作外,同时还要承担完成教学任务的工作职责。而在这种观念之下,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就存在着障碍。降低了与教师沟通交流的质量。

最后,有很多家长认为幼儿的问题出在幼儿园上。很多家长会疑惑,自己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并没有的一些坏习惯,比如,吃手指、说脏话等等在上幼儿园之后就有了,而自己家中并没有这种行为习惯。当幼儿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时,很多家长就会质疑幼儿园。

三、城中村中家长思想观念中存在误区的原因以及对策

事出有因,因必有果。家长思想观念存在问题的果要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因。

(一)家长思想观念中存在误区的原因

人与人产生分歧和矛盾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产生问题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双方沟通出现了问题。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沟通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重要手段。在幼儿教育中,有些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很大的误会和矛盾,其原因往往是两者之间沟通不善造成的。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孩子早期发展的两大场所。这两大场所各自有各自的功能,要想将这两大场所的功用发挥到最大那就得将其连接。而连接这两大场所的重要手段就是沟通。

幼儿园开设的班级主要是招收3到6岁儿童。而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大多数幼儿的家长都是较为年轻的父母。作为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家长们对于孩子的保护以及教育都尤为关注。关注孩子成长无可厚非,但是有些家长则过分保护孩子,有病不告诉老师,有缺点藏着掖着,只是一味地夸赞自己的孩子,没有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年轻的父母,家长缺乏一些相关的育儿经验,而这些经验获得的途径又是有限的,特别是现在很多80后、90后家长,他们都是“网络达人”,当他们在网上查询到的方式方法与幼儿园教育方式方法存在不一致时,矛盾自然就激化。

家长对于自身的身份定位不明确也是造成其思想观念存在偏差的重要原因。家长对于幼儿园和孩子来讲,家长是孩子教育的消费者;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观察者;家长是不断进取的学习者;家长是家园合作的支持者;家长是子女成才的教育者;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评价者。幼儿家长的身份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对于某种身份的过分偏重,那就会形成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并导致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激化。

(二)家长思想观念中存在误区的对策

沟通是关键。沟通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传统的家长开放日、亲子游、幼儿舞会、幼儿美工比赛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活动状态。同时,幼儿园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助教,以家长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体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管理幼儿、教育幼儿方面的艰辛。此外,請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以及课程开发也是我们在与家长交流与沟通时的做法。家长委员会是典型的形式。在日常园务上,通过家长委员会,园长给家长相应的报告,并通过园公告栏将园务情况一一展示,让幼儿家长放心。在课程设置上,园长以及园骨干教师以及各班家长代表在孩子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

幼儿家长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很多家长,有些家长甚至是大学教授,对于自己的孩子教育都是没辙。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更好地学习相关的幼儿理论以及实践性知识。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上可以通过家长讲座、家长谈话沙龙等方式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幼儿家长进行育儿方面的知识交流。

此外,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更应该提升自己的说话艺术,避免与家长产生矛盾。对待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家长,我们的说话方式方法、语音语调、动作手势都应该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2](美)杰拉尔德·纽马克著,叶红婷译.如何培养情感健康的孩子[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晏红.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家园共育城中村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医联紧密时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应强化的三个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