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2016-10-21潘光荣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兴趣阅读教学

潘光荣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感悟认知

在农村,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与城市相比困难很多,在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难度更大,在十多年的乡村语文教学中实践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对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对各位同行也可能有一点借鉴作用。

一、在阅读教学中抓好双基的教学

长期以来,较多的教师习惯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基础。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按部就班,只是生硬地了解文章。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课文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抓好学生的双基为本,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在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

二、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要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的语文知识就会丰富起来,语文阅读能力就能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笔者的做法是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后,下一步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决定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努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步,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大胆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第二步,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要多样,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记号和批语,找参考资料或同学之间解决,有时还要求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认知

有了以上几个方面积累,学生在阅读方面就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我们就要往学生感悟领域方面去培养学生。因为,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教学中,笔者在课前播放赞美自然风光的歌曲,播放描绘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習课文的兴趣。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季老先生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升华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兴趣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