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问题设计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2016-10-21杨军健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角色转换问题设计数学课堂

杨军健

【摘 要】数学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它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分析了如何通过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意识,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设计;数学课堂;角色转换

数学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问题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创设好的问题情景模式,能引导学生交流探索,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再通过学生的总结与反思,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发现规律。

一、感受数学问题之美

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问题”中美的因素,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展示出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丰富的数学问题的内涵,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教学后,笔者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用圆规画出各种优美的图案,经过同学们的相互讨论,认真画图,学生画出了许多优美的图案。笔者加以整理,在学习园地上加以展出,并让学生共同评论,评出谁最美?谁最有创意?看谁能通过动手实践而得到这个美丽的图案。同时课后布置了课外实践性作业,针对自己的个性爱好,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一幅对称图案;也可以通过拼图游戏得到,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这样,学生通过把图形的剪、拼、摆等动手操作,拼出了许多美丽而简洁的图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此时学生感受到了数学问题的和谐美。

二、基于学生生活,设计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许多数学规律都是从观察最普遍的社会生活现象开始,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而得到,所以问题的设计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减少纯知识,学生通过解题,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例如:(2009年本市模拟题)应用题有这样一题:有两个运输队,第一队有32人,第二队有28人,现因工作需要,要求第一队人数是第二队人数的2倍,需从第二队抽调多少人支援第一队?

这是一个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问题,学生很容易求出,笔者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的:

1. 把练习中的要求变为第一队人数是第二队人数的k倍(k为非负整数)。

2. 把题中的要求变为第二队的人数为第一队人数的m倍(m为非负整数)

评析:本题是一个劳力调配问题,大多数学生会列也会解,但是通过教师适当拓展延伸,使学生在复习基本类型的同时,渗透了不定方程(分式方程)的整数解的求法。特别是本题人数变量的取值应是自然数,在学生编题目时,有的注意到了这一点,但经过多次尝试才成功;有的却改变成两仓库的粮食调配或者改成两杯水中的水量调配问题、有的改成甲、乙两地计算机调配问题等。总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提出新问题”这种问题模式,学生创新能力必将大力提高。

三、问题设计重在实际应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作为一个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使学生体味数学的实际价值。

如:一农妇在市场卖葱,当时市场上的葱价是1.00元一斤,一葱贩对农妇说:“我想你的葱分开来买,葱叶0.50元一斤,葱白(葱的茎)0.50元一斤。”农妇听了葱贩的话,不假思索就把葱全部卖完。当农妇数过钱之后才发现少卖了一半钱,此时葱贩已不见踪影。聪明的你,请运用数学语言揭穿葱贩的把戏。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人们在吃葱的时候主要吃的是葱白,葱白应比葱叶卖得贵。

1. 假设一根葱的葱叶和葱白重量相同,葱叶和葱白的价钱之和仍是1.00元。请用数学语言说明此时农妇还会少卖一半的钱。

2. 假设一根葱的葱叶和葱白重量不同,且葱叶的重量小于葱白的重量,葱叶0.20元一斤,葱白0.80元一斤。请用数学语言说明此时农妇少卖的钱少于一半。

对以上的数学问题,学生会觉得好奇,但是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有了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问题的设计要可操作

數学问题来源于实践,要学得好,学得会,教师要重视问题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使问题变得更通俗。

课本是学生乐于探索研究的“活”问题。如在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白纸与一把剪刀,问能否一剪子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有一个学生走上讲台,把白纸对折,展开后即得一个等腰三角形,笔者又让其他同学剪一个钝角等腰三角形,并思考两底角有什么性质。为什么?如何论证?通过启发,学生都注意到了剪的过程中折痕的地位,他们领悟到要把新知识转化为前面所学的全等三角形,很自然想到底边上添中线、高、顶角平分线的证法。笔者发现学生的情绪十分兴奋,又进一步让他们探索如何折出一个点到三顶点等距;如何折出一个点到三边等距等等。这样为今后学习内、外心打基础。进而让他们动手实践:1. 如何折出一个点到三顶点等距;如何折出一个点到三边等距。2. 有一张正方形的纸张,如何折出一个正三角形,并画出对应的图形,写出依据。3. 若有一个等腰三角形,你能不能过其中一个点剪一刀,使剪出的两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剪法画图,并求出每一种情形之下的顶角度数。

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有的学生说:“数学课同劳技课一样,真是太有趣了”。有的说:“数学课这样教的话,我们都学得会,我们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总之,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探究,把课堂教学回归为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做到亲身体验,和谐发展。把课堂教学的问题回归为探索新知识的原型,把学生带入探索情境中,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让他们轻松学习新知识。

五、角色的转换,是数学“发展性问题”的关键

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谐的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他们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和感动。

“发展性问题”是数学问题的进一步升级,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前提下,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系是平等合作关系,没有任何歧视、批评。结合和谐的课堂,把数学问题内化成学习数学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能力。

教师要把微笑、鼓励的掌声、带进课堂,教师要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贯彻于教学中,允许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探究等多种能力。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地表现自己,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是教师、学生、知识点之间的互相协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学生的自主体验、和谐发展。也只有创造这样和谐的教学环境,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让学生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总之,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数学问题的作用,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设计出一些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立意新的问题,体现扎实“双基”,注重知识的应用,突出数学方法与能力。这样通过问题的有效设计,以一题带一片,学以致用,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龚维瑜.课题学习活动所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数学教学,2007(03).

[2]张国银.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角色转换问题设计数学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