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情境 让数学课堂再现活力

2016-10-21霍丽芬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主题图动态情境

霍丽芬

【摘 要】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主题图所表达的意思迁移到学生常看到、听到的情境中;充分利用主题图,将静态的情境图创设成动态的情境;根据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过程,创设一些相关联的情境;或者在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复习课中创设闯关等形式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获取数学知识,最终达到一举两得,甚至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数学课堂更显活力!

【关键词】主题图;情境;游戏;动态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就是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现象。这就为我们创设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应针对这一实际,大胆地处理教材、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大胆地开放“小教室”。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把主题图所表达的意思迁移到学生身边常看到、听到的情境中,结合他们的认识基础来创设情境。本文提出了几个设置情境的方法并进行了思考。

一、创设身边情境,获知识与品德的“双赢”教育

把主题图设成身边的情境更易获“双赢”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明丽,的确是一本让学生爱不释手的教科书,特别是那一幅幅有着丰富情境的主题图,除了包含着数学知识外,还隐藏着很多的品德教育,因此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对情境图不再感到新鲜和有趣了。因此,笔者对情景图的认识和使用方法进行了反思,并在教学中开始了新的尝试和实践。下面谈谈笔者对教材中把主题图创设成身边的情境的处理。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统计》,它所提供的主题图是由学生在马路边对过往的车辆进行统计,笔者在备课时想,如果让全班几十个同学一起到公路旁进行统计,老师难于管理和照顾,而且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另外,由于这里的人大多是农村,生活水平不太高,因此公路上比较少见小汽车,与原图意不太相符合,于是笔者把情境图转化成实际生活情境:

[情境一]在教学的前一天,先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里种了哪些农作物,如玉米、花生、水稻、甘蔗等。

[情境二]第二天回到学校,全班汇报,结果种水稻的家庭最多,让他们了解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我们榄核镇处于番禺的沙田区,有先天优越的条件,然后问:“如果让你种庄稼,你会选择哪种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原来家里种的庄稼也和数学知识、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学好有价值的数学,并且应用到生活中。

[情境三]教育他们在农忙时要多帮爸爸、妈妈干农活,除了可以减轻父母的工作,也是对社会贡献力量的一种方式。

这节课,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在这样的教学中,笔者和学生都是愉快的。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遇到有的主题图内容和我们身边的情境不太相符合时,教师创设一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进入学习的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二、把静态的情境图创设成动态的情境,学生兴趣无限

充分利用主题图,将静态的情境图创设成动态的情境。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材提供了一幅公园的大情境图,这幅图一方面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供的明确信息、数据,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如何利用好这一主题图呢?可首先出示课件制作的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并伴有声音出示图中提供的文字信息:

[情境一]动画创设情境:出现一群小朋友在公园的大树下玩捉迷藏的游戏,其中一个小男孩说:“我们有13个同学玩,现在这里有6个,藏起来几人呢?”

[情境二]动画展示:在另一棵树下,也有一群小朋友在玩丢手绢的游戏,在树上有一只小鸟说:“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情境三]动画展示:在足球场上,又有一群小朋友准备玩踢足球,小队长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只来了9人。”让学生思考,现在要提什么问题呢?

这种教学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通过对教材的有效改编,把静态的信息窗变为动态的情境串。整节课让学生“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乐此不疲”。

三、创设相关联的情境,“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吸引学生

根据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过程,创设一些相关联的情境。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运用情境教学可防止学生“注意力疲劳”,有助于“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

四、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学生乐趣无穷

小学生都是故事迷和喜欢玩游戏。如果在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复习课中创设闯关、摘苹果等形式的游戏情境。把知识融入故事中,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或欢快的乐曲,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游戏寓于教学之中,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如果根据复习内容创设闯关、摘苹果等形式的游戏情境,将单元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升,枯燥的练习课、复习课会变得有趣有益。

五、创设情境的若干思考

(一)导入情境要“一擊即中”

毫不夸张地说,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他们往往为了突破出“新、奇、趣”而去挖空心思地创造出迷人的问题情境,以至于出现了“不着边际”的演绎,结果使教学陷入“等”的尴尬误区。如一位老师执教三年级的《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伊始,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都有做早操吗?生:有。师:好,现在老师请你们看看阳光小学的小朋友做早操的情景。(电脑出示了一幅小朋友排成三个方阵做早操的精彩情景),接着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纷纷积极发言:生1:我发现他们的校服不如我们的漂亮。生2:我发现他们做的操和我们的一样。生3:我发现他们的队伍排得很整齐。生4:我发现他们每一列是男女间隔。生5:我发现他们做操时表情很好,都笑眯眯的,比我们好多了。……至此,十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在老师“你发现的真好!你真有想象力!”等夸奖下,不断有新的发现。上述情境,虽然声像俱佳,孩子们也在老师的百般煽情和鼓动下,兴味盎然、生动活泼,但是这种情境除了华丽的外表,对引发思考、激发探究又有多大益处呢?本来只需寥寥数语就能概括出的“情境”,却因掺杂了过多“悦耳的歌声和多彩的动画”,使学生一直纠缠于情境中的非数学信息,本来所应该体现的数学信息却是“千呼万唤却不出来”,老师也只能是“苦笑着干等”,如此拖泥带水的课堂诠释实在令人费解。它只是一种热热闹闹的走过场,宝贵的时间也必然会在老师“不着边际”的演绎中悄悄流逝。

(二)情境内容要求“恰当”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寻求学生感兴趣的、有体验的素材,结合他们的认识基础来创设情境。如:一年级的《图形的拼组》一课,可利用动手操作情境设计教学环节。一年级学生平时也常常玩拼图游戏,因此,对拼图形的兴趣十分浓厚,所以这一课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玩一玩、画一画中进行。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几捆小棒,再在小组内摆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在练习本上画出所摆图形的形状,然后以“小介绍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拼出来的图形,所以介绍起来定会兴趣盎然。通过学生活动操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总的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素材,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学发展需要的情境,使数学课堂再现活力。但是,在我们大力提倡创设教学情境的今天,澄清认识、走出误区也是十分必要的。衷心希望我们都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创设出内容所需、为学生所用、有利于落实“双基”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王志民,庄幼民.课堂演绎不当,尴尬由此而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张丽琴,张爱哲.“情境串”教学与“鲇鱼效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主题图动态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浅议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策略
有效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