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2016-10-21陈小梅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陈小梅

【摘 要】近几年,我区提出了“上品教化”的教育理念,“育人为善”“优质高效”是践行“上品教化”的理想目标。然而在现实中,以“时间+汗水”追求分数的方式仍普遍存在,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扭曲了教育的价值。如何践行“上品教化”的精神,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作业方式,是每个教师都应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给力作业;营养大餐;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一、制定“配餐标准”,明确作业设计目标

作业的“配餐”标准,决定着作业的价值取向。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如果能摒弃传统作业的弊端,以“美味佳肴”作为“配餐”标准,精心设计“营养+色、香、味”的给力作业,教育才能真正体现“育人为本”“优质高效”。

1. 何谓作业?

从字面解释,“作”就是创造,本身具有“鼓励”“进行”的涵义;“业”是古代书册篇卷,也是一种工作或学习的过程。作业作为知识检查和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完整掌握知识的关键。

2. 传统作业的弊端

(1)量多枯燥。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形式单调枯燥,缺乏弹性,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

(2)欠缺自主性。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3)作业的封闭性。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

(4)作业评价的片面性。作业答案标准化、单调化、教条化,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3. 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

(1)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

(2)以《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为导向。

(3)以多元智能理论作指导。

4. 给力作业的特征

(1)“营养”——给力作业体现三个要素:一是巩固课堂新学知识;二是促进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二次提升;三是实现学生对探索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2)“色”——给力作业体现多元化。教师给学生设计的作业尺度应该是多元的;作业呈现的内容应该是多形式、多渠道的;作业的答案是多样的;作业的评改方式是多元的;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多方面的。它不仅限于认知、记忆,更强调思维、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

(3)“香”——给力作业充满趣味性。教师设计的作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教师对作业的多元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

(4)“味”——给力作业体现“自主与创新”。作业设计的出发点是改“要我作业”为“我要作业”;归宿点是改“结果对错”为“学生发展”。

5. 给力作业的类型

(1)基础营养型作业

①积累型作业:指课内外的积累。内容有背诵、摘抄课文(课外读物)精彩片段、格言、警句,累积成册,以供习作时参考;摘录生活中的知识、讯息,记录多彩生活片段或感悟。

②查漏补缺型作业:让学生设立“错题集汇编”,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笔者让学生订正在“错题集汇编”上,一个星期一次小结,一个月一次中結,一个学期一次总结,帮助他们养成改错题的习惯。

(2)能力提升型作业

①能力运用作业。应用的过程也就是“迁移”的过程,也是我们传统所说的“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②演说交际型作业:作业形式有演课本剧,看图讲故事,课文内容续说、演讲辩论等。

③实践探究型作业。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进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并仿照课文,运用事物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论证法、展开合理想象写出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

二、提炼“烹饪技巧”,创新作业设计策略

教师要烹饪“色、香、味、营养俱全的作业大餐”,除了要求教师确定合理的“营养配餐指标”,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努力钻研“烹饪”技巧。

(一)制定长远作业目标——力求三年一统领

语文课堂和作业应是一脉相承的,《课标》明确说明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作业的设计也理应有长远计划,既体现整体系统性,又突出阶段重点特征,形成自己的语文作业系统。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制定和设计三年中的作业计划,遵循系统性和针对性,突出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积累”“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实践活动”四板块之间做好了长远的细化的相对稳定的计划。

(二)落实阶段性目标——力求一步一收获

目标达成三步法:第一步:找出错误。要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认真仔细地批改,尤其中下生的作文,一定要面批。一发现学生有错误,马上进行编号登记,记入备录,做到心中有数,作业本发下后,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并分析错误,订正后编写在“错题集汇编”上。第二步:了解错误。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的反馈,及时查漏补缺。第三步:消除错误。让学生了解错误点以后,对比以前相似或相近的知识,找出相似和不同。“消灭错题三步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改错观,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自觉改错的良好习惯。

(三)变“烦琐”到“精简”——力求效益最大化

语文是一门鲜活、灵性、精彩诱人的课程,却因为学生不堪作业的负担和烦琐,令他们谈语文而色变!笔者的做法就是让“有限”作业“无限”化。让作业由“烦琐”到“精简”,让精选少量的作业达成效益最大化。精选试题,这是一个重要环节,有目的、有计划的选题是成败的关键。

1. 三练合一:积累字词、书法练字、口语交际

笔者把书法训练和单元后“词语盘点”的词语训练合二为一,学生对这种形式喜闻乐见,提高了兴趣,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有一箭双雕之体验,既练了字又积累了词语。这种多样化多效化的形式,活跃了学生思维,开阔了思路,激发了学生练耳、练手、练口、练脑的兴趣。

2. 三本合一:错题本、摘录本、复习本

以一本“习题汇编”取代原来的多本作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资源,把曾经做错的题、课堂上的笔记以及自己认为有积累价值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整理到一本精致的硬皮本上。这样不仅积累了学习中碰到的难点、重点、关键点,更重要的是在完成这一项作业中所形成的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3.“读”“写”与“实践活动”合一

“生活处处皆语文”,为使作文训练效益最大化,笔者组织多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寓学于乐,包括“主题系列读书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

(四)变“霸王餐”为“自助餐”——力求创新思维发展

笔者采用自留作业、自选作业的方式把课后作业的“霸王餐”变“自助餐”,让学生自主作业,轻松学习。

1. 自留作业:教师给出一定的作业式样,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类似的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了种类繁多的作业,提高了他们完成作业的兴趣,培养了自主创新的意识。

2. 自选作业:笔者针对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不仅有作业量的分层,更有作业难度的分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作业。层次性作业使不同的学生在同一学习内容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各尽所长。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作业设计实效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故作业批改要讲究“三结合”:学生“自改”与“互改”相结合;表扬与激励相结合;家长“扶”与教师“导”相结合。

(一)“面批”與“纠错”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我反省意识不强,笔者在批改作业时一般都是坚持面批,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指点与鼓励,若发现突出问题,笔者会及时在全班统一讲解,统一改错。由于面批,学生很重视作业,质量也高。

(二)“自改”与“互查”

在批阅作业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笔者要求学生及时改正,运用同桌之间互相交换检查,最后由老师统一收来批改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在批改以后就马上弄懂做错的题目,而且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表扬与激励

1. 建立作业分数“银行”。笔者在班内建立一个分数银行,让学生每一次作业以后,据作业上的评定情况在分数银行中存入相应的分数,比如全对的得10分,字写得清楚端正的另外再加10分,一周统计一次分数,由作业组长把每一位组员的分数存入分数银行,每周进行一次评比,积分100分的均被评为“最佳储户”。

2. 实施周末零作业。周一至周五能按时完成作业,堂上能积极完成练习题,每周被评为“最佳储户”的,学生就能获得“周末零作业资格证”。

3. 举行“作业展览”。每月一次学生作业展示,主要展示每个同学的“习题汇编”,由全班学生评选出“作业小明星”,并将他们的优秀作业展示一天,供大家欣赏学习。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简析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如何走出高校武术教育的困境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