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转型中“一模三式”校本培训的构建模式

2016-10-21黄健宇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校本培训模式城镇化

黄健宇

【摘 要】校本培训立足于城镇化转型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社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和教师发展的实际水平,提高在岗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并对处于城镇化转型期的农村学校具有借鉴意义。本文论述了城镇化转型中的校本培训“一模三式”的构建模式,“一模”是指专家到校的校本培训模式,“三式”是指以课堂教学载体的磨课式、主题式、赛课式校本培训形式。

【关键词】城镇化;校本培训;模式;成果

如何构建新型的培训模式已成为教师发展的重要任务,尤其是构建城镇化转型过程中的教师培训模式,既是农村中小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校本培训是为了让教师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由学校组织和策划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活动,旨在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在岗培训活动。

一、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

(一)以学校为主要阵地

学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更是教师发展的基地。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条件和资源,立足于学校自身发展需求,建立适宜、适时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使校本培训更具实践性和成效性。

(二)以教师为主体地位

校本培训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教师在岗培训。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学习新知,更新教学方法,以应对遇到的新问题,与此同时,注重总结和反思,完成“学习到实践,实践到学习”的循环过程。因此,要实现校本培訓优化高效,必须始终贯穿以教师为主体的核心思想,彰显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

(三)理论联系实践

校本培训不可闭门造车,要针对本校的实际发展需求和教师的个人差异,在实践中应该把教师的整体要求和分层提高相结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职业道德等方面有统一的要求,在学科知识更新、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应该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和学科特殊性而区别对待。

二、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培养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教育的本质活动即为教书育人,通过阅读书籍,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价值观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这是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首要基础。

(二)加强专业知识内容的学习

专业知识是教师最基础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任务。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务必继续进修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专业知识是教师服务于学生、立足于校的根本。因此,加强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这在任何时候都是教师的本职核心,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重视的。

(三)拓展教学科研能力

教学教研能力应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首先,从培养一般科研能力,比如示范课、研究课;其次,培养一定科研论文的总结能力,善于根据实际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出具有指导性的调查报告和教育小论文;最后,培养专题研究能力,根据课堂教学、教学探究发现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拟定教学方案或教学报告,撰写高层次的科研论文的能力。

(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目前教学的一项基本手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显得非常重要。校本培训对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的是应用能力,不需要一定具备非常精深的专业性很强的设计开发能力。

三、校本培训模式的模式构建

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方法不拘一格,多元多样化,以穗石小学建立的校本培训模式为例,该校通过采用“磨课式培训、主题式培训、赛课式培训”的培训方式构建出适合城镇化转型过程中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自我发展的模式,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纵深发展。

(一)“一模”——专家到校的校本培训模式

1. 建构城镇化转型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模式

激发教师学习动力,唤醒教师发展自主性→借助外力推动、专家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校本培训执行制度作保障→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促进城镇化转型教师自主发展校本培训策略的形成。

2. 探索专家到校培训的校本培训形式

基于“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问题研讨——专家指导——教育实践——反思提升”的校本培训策略,借助专家的指导经验,根据教师的实际不足和需求具体指导教师,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3. 研究城镇化转型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活动形式

实施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 “磨课”培训、骨干教师“跟踪”培养模式→学校鼓励、推荐阅读,提升理论基础→教师实施职业规划,定向发展→鼓励教师定期写作,提升研究成果。

(二)“三式”——磨课式、主题式、赛课式的培训形式

1. 磨课式培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课前准备,上课教师自主备课,由专家和科组成员共同听课,并指正上课教师的不足和疏漏,提出改进建议;其次是课堂听课,上课教师向同学们授课,专家和科组成员旁听,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和实践效果点评优缺点;最后是上课教师的总结和反思,确定最佳教学方案,并与同行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2. 主题式培训

根据教师教授的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强调的重点也有不同。如数学教师如何增加练习课的趣味性;语文教师如何传达语言的丰富性;英语教师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单词等开展主题式培训。

3. 赛课式培训

赛课式培训是一种具有竞争性质的培训模式,旨在通过专业技能大赛,促进教师成长,激发教师的自主意识。如“大班上课”“同课异构”“两人分课时同上一个课题”等形式,并设立奖励奖项,增加了教师比赛的热情,提高了培训的成效。

(三)教育实践

1. 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教学特色,以此为先导和模范,建立校本培训的模式,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树立榜样;针对劣势科目和薄弱环节,应该充分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设立研究方法并完善。

2. 确定校本培训的发展途径

校本培训模式需要吸收新的发展思想和经验,因此,需要通过“专家指导,骨干引领”的方式为教师的自主发展铺垫道路。建立优秀教师的成长档案,有利于专家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修改的建议。优秀教师通过总结教学反思,并将自己的收获与同科组的成员进行分享,带动其他成员的教育教研能力。

3. 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学校可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来激发全体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提高培训的效果。如每月开展“自我学习”活动,有利于教师自我总结和反思提高;制定校本培训的评价激励制度,对教师的成果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所以,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校本培训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四)反思提升

评价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起着连接学习与实践的作用,是促成再学习、再实践,循环过程的关键。我校主要强调两类反思:教学反思和考后反思。

四、校本培训的阶段性成果

校本培训模式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培训模式,在发展中求进步,在进步中不断创新的培训模式,因此,它的成果也是卓有成效的。首先,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再学习,从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论文质量而言,都有很大的提升,相关科技能力和大赛竞争力也获得极大的进步;其次,教学能力日益增长,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辅导学生能力日益增长;最后,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在实践中培養了科研意识,提升了科研能力。

五、总结

如何有效地构建城镇化转型过程中的校本培训模式是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发展面临的难题。本文立足于城镇化转型学校中的基本校情,相应地推进和发展了比较新颖的校本培训模式,将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内化为开展农村校本培训的实践,强调对现代教育所需要的具体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技能的培训与学习,将校本培训的出发点立足于发展,而不只是弥补缺陷,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引导和促进教师不断发展,形成符合具体实际的培训方案,构建可实际操作和运行的城镇化转型过程中的校本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铁坚.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0(06).

[2]卢少雯,周颖.论新型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3(35).

[3]刘要悟,程天君.校本教师培训的合理性追究[J].教育研究,2004(06).

[4]曾诚.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校本培训模式城镇化
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合理进行校本培训评价
农村骨干教师校本培训,痛并坚持着
研析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的方法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