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23例中医治疗体会

2016-10-21陈国达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体会

陈国达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采集门诊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23例,采用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止痉、局部针刺等方法治疗。结果:23例患儿中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结论:中药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有一定的优势,无明显毒副反应。

[关键词]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治疗;体会

抽动秽语综合症(TouretteSyndrome,TS)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以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频繁眨眼,挤眉,摇头,耸肩,扭颈,喉中不自主发出的异常声音,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90%以上于2-12岁之间起病,故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笔者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门诊运用中医针药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中医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筛取门诊患儿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5岁,4~6岁4例,7~12岁16例,13~15岁3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年。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1)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2)主要表现为多种抽动动作和一种或多种不自主发声,两者出现于病程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同时存在;(3)抽动症状1天反复出现多次,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的强度有一定变化,并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或数小时;(4)不自主抽动或发声,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1.3治疗方法

1.3.1中药治疗

本病多因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故一般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止痉为主。药用:熟地、山药、白芍、山萸肉、枸杞子各8-15g,茯苓、玄参、天冬各6-12g,天麻318g、钩藤6—15g,龟板、龙骨10-24 g,僵蚕6-9 g,蜈蚣1-2条;全蝎2-5g。加减:痰火扰心者加黄连、竹茹各3-6 g;肝胆火盛者加龙胆草、栀子各3-6 g,石决明9-15g;心脾两虚者加太子参、白术各6-12 g;阴虚火旺者加生地6-12 g,石斛6-12g,改用生白芍;秽语重可加菖蒲、郁金各5-10g、豁痰开窍。每日1剂,分2次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

1.3.2针刺治疗

眨眼、挤眉、及面部抽搐明显者加针刺治疗,取穴头维、发际、阳白、攒竹、睛明、太阳、承泣、球后、地仓、四白、颊车等随症选取3-5穴,常规行针,隔天一次,半月为一疗程。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结果以服药1个疗程症状的改善作为观察指标。

(1)痊愈:症状全部消失,1年随访无明显复发;

(2)显效:症状全部消失,1年内随访复发;

(3)有效:症状基本缓解,偶有发作;

(4)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

1.5结果

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

2.讨论

中医文献将本病归于“瘛疯”、“抽搐”、“筋惕肉胭”、“慢惊风”、“郁症”等范畴。治疗上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结合阴阳学说为出发点。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精血津液等物质相对不足,阴不足则阳有余,阴虚则不能制阳,易出现阴亏阳亢风动的病理变化。阳动有余,阴静不足是其主要病机特点。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肾、脾,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阴虚为本,阳亢风动为标。肝阳偏亢,表现为脾气暴躁、心烦易怒。肝主筋,开窍于目,肝亢风动则出现皱眉、眨眼、摇头、耸肩、扭颈等症状。肝亢日久,累及它脏,则出现它脏所属的局部症状。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肝旺脾虚,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故出现四肢的局部抽动,挺胸鼓肚,噘嘴,颜面肌肉的抽动。波及心经,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则表现为伸舌、健忘、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宁、烦躁易怒、疑虑。木火刑金,累及肺,肺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则表现耸鼻、喉中出声。治则上应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最为重要,兼健脾化痰、清心安神。方中用熟地、山萸肉、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天麻、钩藤、龙骨、僵蚕、全蝎、蜈蚣降逆潜阳,平肝熄风;茯苓、山药健脾化痰,三者相伍,长养其阴,平抑其阳,阴与阳济,风止痰祛,则诸症可宁。

根据文献报道,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终身疾病,完全治愈是极端罕见的。但有自发缓解的趋势。大多数TS病人的抽动在药物治疗的控制下青春期常被控制。穢语症的出现和缓解常见于青少年期间。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多巴胺D2受体阻滞剂,包括氟哌啶醇、哌咪清、太必利等。其副作用相对较大,主要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综合征,嗜睡,反应迟钝,记忆减退,学习成绩下降等等,往往容易中断治疗,影响了本病的治疗和预后。

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根据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的原则,对病因及证型的分析,按照每个病例的特殊临床表现,参照舌质、舌苔、脉象制定治疗原则,因人而异,有目的地选择用药,在控制症状的同时,改善患儿体质,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随时更改药物,症状控制后可用扶正固本法,以巩固疗效。总之,中医发挥整体作用,了解小儿体质状况,认识体质,准确辨证,权衡用药,祛邪安正,调整阴阳,使患儿减少复发,恢复健康。

本病除了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外,积极开展心理干预措施,亦是重要治疗方法。主要是解决儿童的情绪问题与其他伴随症状,消除诱发因素,恢复儿童的自信心,减轻因本病引起的心理压力,防止发生其他心理问题,间接的缓解症状,为患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安静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体会
“攻”“补”“通”法在治疗系统性硬化症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一名电视体育记者转型新闻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