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逆平喘法在哮喘发作期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6-10-21张姝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张姝

[摘要]目的:观察温肺降逆平喘法在哮喘发作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哮喘发作期患者90例,隨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温肺降逆平喘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1)与对照组(62.22%)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8.89%)明显更高,P<0.05。(2)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指标明显获得改善,P<0.05。结论:降逆平喘法在哮喘发作期中的I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降逆平喘法;哮喘发作期;临床疗效

哮喘,在中医学理论上归属于“哮病”的范畴,目前,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通常把哮喘发作期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寒哮、热哮。中医学理论认为,对哮病者,可以采取温药进行治疗。本文主要分析温肺降逆平喘法在哮喘发作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哮喘发作期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21-76岁,平均为35.5±12.5岁,病程为1-10年,平均为4.5±0.8年。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

观察组:基于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温肺降逆平喘法。

1.2.1寒哮

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麻黄、制附子、炙紫菀、炙款冬花、旋复花,量各10g(其中射干、麻黄、制附子先煎1小时;炙紫菀、炙款冬花、旋复花包煎);细辛2g,五味子6g,甘草3g,生姜1片。

1.2.2热哮

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苏子、葶苈子、麻黄、杏仁、陈皮、半夏、炙紫菀、炙冬花、黄芩、射干、地龙,量各10g,甘草3g。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和治疗有效率。

1.4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哮喘症状消失,肺功能完全恢复

有效: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肺功能获得一定的改善;

无效:症状和肺功能都没有获得改善,甚至更加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根据表1,与对照组(62.22%)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8.89%)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呼吸功能指标

根据表2,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指标明显获得改善,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哮喘急性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应当通过攻邪以达到根本治疗的目的。哮喘患者肺脾肾功能较弱,对津液调节产生影响,继而导致痰湿在体内集聚。随着病情时间的延长,体内积累的痰湿难以取出,留伏于肺,导致肺气虚弱,郁于肺经,随之引起咳嗽、哮喘。多数哮喘反复发作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怯寒、面白、舌质淡、舌苔白腻、脉虚等,可见哮喘反复发作患者更多为风寒者。哮喘是一种难以彻底治疗的疾病,病程较长,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寒痰阴凝于内及肺气亏虚,因此对于表现为热象的患者,也不应忽略气阳虚弱及痰饮之本为阴邪,不能够过度使用寒凉清热的药方,否则容易引起寒邪内闭,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建议采用温肺降逆药方进行治疗,从而防止症候复发。本研究显示,与单纯西医治疗对比,联合采取温肺降逆平喘法进行中医治疗具有更显著的疗效,对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降逆平喘法在哮喘发作期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