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处理

2016-10-21周勤梅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周勤梅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种类高血压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差异性,并总结针对性性预防、处理对策。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着5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症状为咳嗽、低血压、头痛、眩晕等,各类型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0岁以上患者与60岁以下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药物应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咳嗽、低血压、头痛、眩晕等最为常见,同时年龄、用药方案等可影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主张个体化治疗原则以及药物联合应用以降低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影响因素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的一类疾病。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转变,高血压发病率逐年递增,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难题之一。抗高血压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其适用于不同分期、类型的高血压疾病,同时在应用安全性、有效性等多方面均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500例高血压患者,探讨不同种类高血压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差异性,并总结期诊断性預防、处理对策,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均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排除标准: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原发性免疫功能、凝血机制异常。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着5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抗高血压治疗,其中男性266例,女性234例,年龄在45岁-79岁,平均年龄(59.6±4.8)岁,病程时间2年-19年,平均病程(9.5±2.3)年,患者动态血压监控结果显示均为SBP≥140mmHg或DBP≥90mmHg,抗高血压治疗时间2周~3个月,平均(1.9±0.5)个月。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50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群进行分析,统计其用药种类、用药方案、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分析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总结针对性性预防、处理对策。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0例患者中共发生不良反应25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10%。

2.1人口学特征分析

本组研究中60岁以上患者267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22例,其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42例(53.18%),男性78例(50.70%),女性70例(49.30%);60岁以下患者233例,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12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113例(48.49%),男性56例(49.56%),女性57例(50.44%)。由此可知60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60以下患者,P<0.05,但不同性别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用药方案研究

500例患者中采用联合用药方式共268例,发生不良反应120例(44.78%),采用单一药物应用232例,发生不良反应135例(58.19%),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药物应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药物种类分析

通过表1观察可知,咳嗽、低血压、头痛、眩晕、水肿、恶心是抗高血压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并且不同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并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用药患者,而在不良反应类型统计中发现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症状为咳嗽、低血压、头痛、眩晕等,各类型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在对不同药物不良反应类型统计中发现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实验回顾分析可知,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较为繁多,其在药理性质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为a受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ARB、复方制剂或中成药药物,这些种类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作用途径、方式、效应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发生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年龄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很大的联系,对于高龄高血压患者临床在用药时应保持谨慎,准确把握适应症并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保证药物应用的安全性,提升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咳嗽、低血压、头痛、眩晕等最为常见,同时年龄、用药方案等可影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主张个体化治疗原则以及药物联合应用以降低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单硝酸异山梨酯合用不同降压药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我院门诊急诊口服降糖药物处方应用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