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研究

2016-10-21吴克洪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危险因素

吴克洪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均≤3分,明确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1年时再次应用GO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Claassen分级以及术后颅内高压处理与患者术后预后具有密切联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病史、Cla ssen分级以及术后颅内高压处理方式,是影响患者I临床预后结局的独立高危因素。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危险因素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由于原发性颅内动脉瘤的病理特点,患者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及破裂等症状,最终导致患者脑出血死亡,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目前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多数患者术后预后结局并不理想,有调查结果显示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理想率不到50%,因此明确影响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筛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均明确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其中男性81例,女性47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2.5±4.3)岁,其中≥60岁60例,<60岁者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蛛网膜下腔出血术治疗。

1.2研究方法

手机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主要观察患者性别、年龄、病史、Claassen分级以及术后处理等因素。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3分作为预后不良判断标准,本组患者中共有65例患者预后不良,通过表1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高血压病史、Claassen分级以及术后颅内高压处理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年龄等对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预后不良无明显影响(P>0.05)。

3.讨论

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并且其发病率虽患者年龄增大而升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臨床对于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提倡早期手术治疗,但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手术预后结局与效果参差不齐,相关试验证实高血压引发的血管内皮损伤等是导致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Claassen分级以及术后颅内高压处理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等对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预后不良无明显影响。

通过实验回顾分析可知,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预后不良与患者的基础病情密切相关,而Claassen分级是体现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程度的重要评价工具,因而Claassen分级越高则表示病情越严重,患者血管破裂发生率越高,这也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结局;而高血压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可导致血管壁营养供应障碍,血管条件较差极易发生破裂等;颅内高压会引发脑疝等并发症,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预后结局。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病史、Claassen分级以及术后颅内高压处理方式,是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结局的独立高危因素。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出血危险因素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经造影导管血管内注入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