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DCA循环的水运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2016-10-21李新夫

价值工程 2016年7期
关键词:水运工程PDCA循环策略研究

李新夫

摘要: PDCA循环模型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工程建设当中,对完善施工流程、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机率、提高工程施工建设效率等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水运工程施工而言,展开PDCA循环理论的应用可以协助制定更有效的施工安全计划,应对辨别作业场所的危险因素,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进而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本文结合水运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地策略。

Abstract: PDCA cycle model is widely used in all kind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hich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mprove safety management level, reduce the safety accident risk,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water transport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theory can assist in developing mor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safety plans,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 in workplaces, clear the goal of safety management, and build a perfect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water transport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safety are analyzed, and some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ly.

关键词: PDCA循环;水运工程;施工管理;策略研究

Key words: PDCA cycle;water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management;strate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084-03

0 引言

“PDCA”是一种管理学中的重要模式,也是一种通用的施工管理模型,从上世纪30年代被提出之后,不断地进行发展、补充和完善,目前则被广泛地应用在产品质量改善层面,因此也被称之为“质量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PDCA模式具有很好的纠错能力和改善能力,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四个主要步骤,实现最终质量的维护;相对应地,基于水运工程施工管理来说,项目安全和人员安全是第一位要考虑的内容,以PDCA循环理论可以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体系,更好地配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条例,在国家法律法规层面实现对水运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约束和规范。(如图1)

水运工程是我国重要的交通事业组成部分,相比铁路、公路、管道等路面运输部分,其施工难度更大、涉及因素更多,尤其是针对土木工程管理层面的安全因素管理,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财产安全,不可掉以轻心;本文以下以降低安全事故率为目的,结合PDCA循環理论研究安全管理的要点。

1 PDCA循环模型概述

什么是PDCA循环模型?简单地说,就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四个单词构成的一种程序结构。最早PDCA循环模型是基于管理学的概念提出的,美国管理学休哈登及后来的管理学研究人员,是希望构建一种通用型的管理模式。首先,P代表计划、规划或设计,是工作展开前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包括目标制定、行动方向和策略方针等。其次,D则代表的执行层面内容,通过已经制定好的方案按部就班的操作,但广义地说,一部分P中的工作也会延长到D中来执行,如设计工作具体开展、布局等,其主要目的是实现P中的内容。再次,C代表的是检查、确认(check),在施工执行过程中用来区分哪些部分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所以这一过程主要是用来寻找问题的,即检验实际执行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最后,A代表的则是对总结出来的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其中包括成功因素和失败因素两方面。对于成功的因素给予强化,而对于失败的因素进行防范和剔除,而对于一些在本次执行中没有完成的工作(未解决问题),则交个下一个循环流程继续执行。结合以上分析内容,可以总结出PDCA循环模型的关键要点。

1.1 循环嵌套 PDCA循环理论是基于质量管理的开展应用的,而质量管理本身就有大有小,因此它不仅仅适用于在整个工程项目层面,也同样适应于工程项目分解后的组成部分、阶段、机构、科室甚至个人,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PDCA模式,并将质量管理结果反馈到整体的PDCA循环体系中,形成一种“嵌套”形式。简单地说,大循环中包括小循环,其关系也十分清晰,大循环为小循环提供了方向和依据,而小循环则提供了细分和优化,无论规模如何,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即向企业总体管理质量目标前进。

1.2 不断推进 根据PDCA循环理论,在质量模型构建完成之后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地展开循环,理论上说,每一次循环都会促进生产质量的进步和提高,而不会存在进度、水平倒退的情况。而且,从理论上说,这种不断推进的程度是没有次数限制,只要满足工期进度的要求即可。PDCA循环模型的开展并不是在同一水平执行的,在对象分散的情况下,是多层次、立体化的进行循环前进。每循环一次都会解决一些问题,取得一定成果,但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目标。

2 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求与原则

广义地说,水运工程属于土木工程的施工范畴,实现水路运输只是功能性目的之一,在展开水运工程施工中,包括护堤、港口、航道、闸口等基础设施,工程量一般较为庞大,涉及到大量施工设备、材料和人员,现场容易呈现出纷乱复杂的局面,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极强质量管理,这也是客观需求的一种体现。结合我国当前水运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来说,具体执行中应该秉承以下原则。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原则 根据水运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分析,人是绝对的主导因素。虽然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身事故的预防能力,但科学的管理则可以将事故发生机率降低到最低水平。一方面,人是贯穿整个水运工程各个环节的动态因子,设备和材料是不可能自行展开建设的,施工建设和管理质量优劣,与人的安全能力、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生理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水运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确保人身安全是一项基础要求,也是保障整个工程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以人为本”的原则,其本质上是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调动人的安全管理学习积极性。只有作为主导因素的人的安全问题解决了,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效果才真正有效,从施工企业角度来说,必须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加强落实关心关怀,让每个人都获得归属感,形成一个高度集合的“共同体”,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才能推动水运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同时,“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也表现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企业文化代表了一个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总和,要从上向下灌输“安全”理念,才能体现出共同的追求和价值,消除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2 坚持安全管理与生产目标统一的原则 水运工程具有周期长、规模大、内容复杂的特点,特别是一些大型航运功能的水系在土木工程作业中,还要兼顾自然生态保护,需要消耗大量的企业成本。为了尽管地完成任务、缩短工期,施工企业往往会忽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安全管理和生产目标是高度统一的,忽视了施工中的安全,也就间接否定了工程质量。坚持安全管理与生产目标的高度一致是基本原则,其中安全是生产的促进动力和保护形式,而生产行为则是在安全管理满足的情况下得到的回报。片面地忽视安全而去追求经济效益是不理性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给生产带来更大的损失。

2.3 坚持防治结合、强化防范意识 从施工企业主观角度出发,任何人都不希望出现安全事故,但由于涉及的主体过多,利益因素明显,很容易导致主观思想上的不重视。安全生产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日常管理中建立起完善的预防制度,将人员、技术、物料、设备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引进高新技术及全新设备,淘汰掉陈旧、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机械,减少应用过程中员工的意外伤害。水运工程施工建设中由于安全隐患加多,必须做到未雨绸缪,考虑到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该如何处理。因此,施工企业要联合多部门共同制定紧急预案,一方面立足于企业生产实际,通过定期开展紧急预案演练和不定期管理要素整合,将预案中所需要的各类物料合理安排,正确到位,坚持改进。

3 基于PDCA循環的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3.1 计划阶段(P)安全管理策略 针对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采取PDCA循环模型,在第一步的计划阶段,很难保障全面性,同时也没有必要强调多么的完善。在第一层循环开展的过程中,计划阶段只需要给出大概的纲领,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什么时候做”、“在哪做”、“做多久”等等,由此来实现工程招标、施工目标、施工流程、施工周期等各方面内容的制定。在此阶段,通过对水运工程施工的缜密和详细策划,对施工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汇总、整理与分析,以及在施工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列举,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在此过程中,还有提高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并对其进行安全处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这一阶段的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划分类别。对水运工程施工作业进行全面、细致的划分,对比如高空作业、水上作业、起重作业、挖掘作业等方面,进行细致化、专业化的划分,从而保证作业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全面分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期间所可能遇到的所有可能造成危险的因素,进行合理预测,对比如雷雨、冰雹、大雪、洪水等方面的自然灾害以及来自设备、管理、和操作失误等来自管理上和施工上的危险元素,都要进行合理的预测和汇总。第三,划分等级。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对水运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且进行细致的等级划分,并根据危险等级来确定后期的应对策略。第四,制定预案。根据危险源的类型和等级的划分,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对预案的可行性进行合理评估,从而确保危险源在可控范围之内。

3.2 执行阶段(D)安全管理策略 精确的策划要通过实施过程来体现他的科学性,在实施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施工计划,对具体操作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监管,从而保证是水运工程的施工阶段,可严格按策划准确的进行。

3.3 检查阶段(C)安全管理策略 水运工程在严格按照策划施工之后,施工质量是否可以达到标准要求,就要通过全面的安全检查来验证。水运施工的检查主要分为具体的施工操作检查以及施工管理检查。施工操作检查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是否符合技术规定,是否标准化、规范化,在检查过程中,要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从中发现问题,找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避免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施工管理检查主要是安全管理检查,尤其是管理过程中对相关规章制度的贯彻和实施。对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斗和弊端,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制定相应措施对之进行整改。

3.4 处理阶段(A)安全管理策略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模式中重要的阶段,是承上启下的一个环节。作为提高水运工程施工管理综合水平的最关键环节,当前面几个阶段运行完毕之后,就要对这一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将最终结果纳入相关的规章制度中去,并将之纳入下一个循环中去,从而反复使用,最终达到提高水运工程管理水平的目的。

4 传统方法与PDCA循环方法在水运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例如,按照P阶段制定的施工计划和措施,每天的土石方工程量为100立方米,包括设备维护、工程监理、施工个人等都应该按照既定的计划和进度展开,在执行一个周期之后(如10天),计划总目标负责人召集土石方负责人进行实际工作情况汇报,了解当前工程进度与总进度之间是否协调;所收集的施工数据资料,汇集到C阶段,并在下一个循环中提出相应地改进措施。效果如表1所示。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科学程序,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循环,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需求至关重要,通过不问断的PDCA循环,不断实现更高的管理目标,使安全管理“螺旋式”上升,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兴亮.浅析PDCA循环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13-14.

[2]吴学强.基于PDCA循环的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 港工技术,2010(04):33-35.

[3]吴学强.PDCA循环在港口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港口经济,2010(07):57-59.

猜你喜欢

水运工程PDCA循环策略研究
中国水运工程施工监理的发展及建议
PDCA循环应用于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水运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人员的事前控制及管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