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6-10-21吕鸿雁

关键词:职业导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吕鸿雁

摘 要:本文具体讨论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并对团体辅导在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中的运用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团体指导者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观念结构要求较高,在团体心理辅导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灵活性。

关键词:职业导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79-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包括知识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本课程以中宣部、教育部有关精神为指导,在广泛深入进行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人文、心理素养的基本要求,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和职业工作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构建内容体系,序化学习过程,以训练活动为载体,实现课程从“知性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转变。

1 课程设计

从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到社会适应能力为主线,设计四个教学情境,从执行力适应力的培养到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完成学生从自我发展到社会适应的教育目标。四个教学情境分别是:①认识自我、适应环境;②直面压力、迎接挑战;③人际和谐、全面发展;④健全人格、精彩人生。

在教学中选取学生学习、生活、实习、实训中的真实场景,模拟职业适应中的现实问题,设计体验式的项目教学。

2 课程内容安排

以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心理品质目的,在调查基础上整合了职业生涯适应所需的十二种心理素质。即逆向思维能力、方案制定能力、目标调整能力、言语沟通能力、企业文化适应能力、良好的总结能力、岗位变化承受能力、勇于接受份外之事、换位思考能力、客观对待忠诚、自我安慰能力、积极寻求机会。

①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性的前提下,依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职业适应的具体要求,选取课程内容。

②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解构课程内容,以职业适应为核心设计教学项目。

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查,教学中选取学生学习、生活、实习、实训中的真实场景,模拟职业适应中的现实问题,设计体验式的项目教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和构建,是建立在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全面了解和深入地对行业、企业调研及毕业生反馈基础上的。

依据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基本路径为:职场新手——合格员工——业务骨干——技术负责人。归纳为行动领域的能力为环境适应能力、 压力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加强团队意识、促进班集体的高凝聚力

团体归属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但并不是每一个团体都能让其成员感受到归属感。目前,高校学生班级就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凝聚力、归属感缺乏的问题,这削弱了学生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功能,也削弱了学生班级为其成员提供社会心理支持的能力。我国高校新生中,独生子女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一代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应试制度下的学校教育方式等原因,普遍缺乏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在团体辅导的理念与技术下,通过设计、组织如“六盒冰红茶”、“高空飞蛋”、“盲行”“信任背摔”、“逃离岩石岛”等活动能让学生形成自信、团结、合作的心理品质。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专业群体,开展各不相同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学会情绪的管理,勇于面对职业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学会有效地与别人沟通,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快乐合作创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能够了解自己、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确定人生方向促成全面发展。

4 针对职业能力进行的不同团体辅导的意义

①增强学生自我认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才能、确立自己追求的目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良好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立足实际规划人生。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培育积极面对竞争社会的优良心理素质。③增强学生的压力管理能力,使学生学会应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康的人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 团体辅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团体辅导性质本身就决定了非常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体验式和互动式的团体辅导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涉及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通过活动能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思考、体验和体会行为的改变,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在高职院校开展团体辅导可以从以下几个领域来进行:

5.1 心理素质训练

团体辅导在帮助学生探索自我,提高人际沟通的技巧改善学习方法、学会自我管理、探索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有着独特效力。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特点的要求来设计各种不同的心理素质训练。主要的形式有:竞争与合作训练,人际沟通训练,自我情绪管理训练,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2 心理健康辅导

团体辅导在帮助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的团体辅导主要包括成长性辅导和矫治性辅导两大类。

5.2.1 成长性辅导

通过各种成长小组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对待自己,增强自我价值感,提高自我效能感。发现内在冲突,学会独立处理消极情绪,学会自我接纳,能够调整偏差上的认知,改善不良行为。团体辅导通过成员间的互动,能够让学生更了解自己也更懂得别人,从而调整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又能改善人际关系。对学生健康成长和职业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

5.2.2 矫治性辅导

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针对特殊群体的行为进行矫治。在社会发展日益加速的情况下,新生的事物也是层出不穷的,各类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如电子游戏成瘾,网络依赖等。严重的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因而可以针对这些特殊群体,在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团体辅导。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运用不同的辅导策略和方式,在学生充分自主的情况下,从知、情、意、行等不同的方面同时引导学生,会收到特殊的效果。

总之,职业导向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团体指导老师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在团体心理辅导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灵活性以及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的针对性。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学生基本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塑造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一的学习精神;自觉、主动、独立的学习原则;整合信息、内化知识、创新创造、流畅表达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生發展奠定基础。

在社会能力的培养中,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形成的基础中介,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制约的作用。心理素质是个性不断完善的能动性基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关注心理,关注健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的同时,不应该使人文教育缺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教育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学的终极目标是使人生活得更加健康、愉快、成功。我们通过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帮助学生成长为身体、智慧、心灵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参 考 文 献

[1] 官锐园,樊富珉.10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前后16PF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2002,16(7):483-484.

[2] 周海谦.团体咨询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河南职技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3).

[3]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5.

[5] 梁东标.团体辅导在学校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02(11).

猜你喜欢

职业导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创新教学研究
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