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2016-10-20李小爱

甘肃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个体化血压高血压

李小爱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李小爱

目的:观察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接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比观察其生存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量表(SF-36)各项目评分除生理职能与躯体疼痛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职能与躯体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高血压;延续护理;生存质量

高血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会逐渐升高,其发生、发展影响因素较多,除年龄外还包括肥胖、用脑过度、食盐摄入量等均与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具有较密切的联系[1]。因此对该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有着较明显影响,临床上逐渐将关注重点从传统单纯依靠服药治疗向护理工作偏移,以保障治疗效率及质量。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与护理措施密切相关,后者可为高血压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康复环境、调节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本研究对我院部分高血压患者开展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比传统护理方式观察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8例患者,其中43例男,35例女,平均年龄为(50.73±7.49)岁;对照组68例,其中42例男,36例女,年龄平均为(49.26±6.81)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所公布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舒张压超过90mmHg或(和)收缩压超过140mmHg,均已确诊[2];②患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神志清醒,意识正常,能够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并配合完成相关调查;③具有详细临床病历及资料,在市区居住具备配合参与护理方案条件;④研究开始前均了解相关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排除标准:①心肌梗死及脑卒中患者;②认知异常或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降压治疗得到满意效果能够控制血压平稳后,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告知服药要求及运动、饮食指导,而后出院。

1.2.2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建立延续护理小组,选取工作经验丰富、沟通表达能力较强的专科护士作为组员,进行系统培训,进一步加强护理组成员的护理意识,详细了解延续护理流程,掌握各种沟通方式,规范各时期沟通内容。患者在出院前由专门护士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建立个人的健康信息表,并由护理小组根据其病情及个人情况共同制定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案。如根据患者家庭人员构成选择日常家庭监督员协助完成院外病情沟通,根据年龄、认知及受教育情况选择适宜沟通教育方式,根据家庭条件选择电话、手机、网络等交流平台等。出院前对患者及其家属共同进行健康教育,讲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病程发展相关因素等,强调严格遵医嘱要求服药及规范日常运动、饮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告知日常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出院时发给患者24h血压检测仪,教授其使用、记录方式,要求患者及其家庭监督员对日常血压状态、情绪波动、饮食作息习惯等进行记录,并定期与延续护理小组汇报沟通。患者出院后,护理小组按照针对每位患者个人情况制定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定期按时进行随访、访视及沟通,包括每周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日常行为习惯规范情况、遵医服药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每月进行上门访视,给患者检测血压及简单的基础查体,对家庭成员护理中的问题予以指正,了解患者的医护需求,进一步修正个体化护理方案,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对出现心理问题、障碍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延续护理小组利用现代化信息交流方法建立网络平台,在QQ、微信等通讯工具及网络上设置公众病友群,患者可根据其家庭条件及接受能力选择适宜平台,推动网络化及时延续护理的建设。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回院复诊时,发放生存质量调查量表(SF-36)进行评估,并将两组量表各项目数据使用统计学检验对比分析。SF-36量表包括基本健康状况(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精力(VT)、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为0~100,分值越高则生存质量越佳。

1.4数据处理临床数据应用SPSS 19.0进行检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两组均数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量表(SF-36)各项目评分除生理职能与躯体疼痛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职能与躯体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SF-36量表水平对比(分,x±s)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且居民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快速升高趋势[3]。早期高血压并没有较明显的不良症状,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会逐渐出现恶心、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如不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长期高血压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及心脏病、糖尿病等继发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且亦可能会出现短时间内快速升压,对主要脏器造成不可逆损伤,影响其功能,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该病是临床公认的高危因素,也是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因此如何能够进一步控制、稳定患者血压水平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

由于该病的发生及病情发展与患者日常生活、饮食及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日常生活因素不仅影响着血压状态,也关系到药物治疗效果与预后。因此对于该病患者出院后服药情况及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逐渐得到临床重视,甚至成为与治疗效果较为密切的影响因素之一[4]。我院提出实施延续护理计划,将护理工作从医院向院外转移,延续到患者的日常家庭生活中,同时将护理工作个体化,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与其相适宜的护理方案。这样可以进一步扩展护理工作的影响范围,从各个方面有效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遵医行为及依从性,提高对血压的控制。同时个体化护理方案可以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及患者家庭环境,使护理工作更为贴合患者自身情况,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接受度与依从性,也有效提高了护理效率,节省护理资源[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量表(SF-36)各项目评分除生理职能与躯体疼痛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各个方面状况,使其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提高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1]李淑霞,张凌.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ll,39(7):579.

[3]王增武,王馨,王文,等.中国部分省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9):903-906.

[4]王咏梅.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4-7.

[5]吉云兰,崔秋霞,殷晓红,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403-4405.

A

1004-2725(2016)04-0316-03

730050甘肃 兰州,甘肃省中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李小爱,E-mail:liyaxuan925@163.com

猜你喜欢

个体化血压高血压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全国高血压日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