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2016-10-19郭霞

中国市场 2016年35期
关键词:教育环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

郭霞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新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新问题进行探索性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目前状况的不乐观性,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尤其在政策办法,直接的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教育环境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5.20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 “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 “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严重社会新问题。我省经济欠发达导致剩余劳力多,从而使我省成为一个农村劳务输出大省,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 他们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新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基于教育的责任感,我们一直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新问题。通过对我省一些农村中小学的走访调研,缘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三缺”现象,衍生出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系列新问题,亟须引起全社会的正视和关注。

1 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表现为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家庭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终身的影响。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的基本需要,但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享受不到这一正当的权利。其家庭或者是父亲外出,导致和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如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一片迷茫。同时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认为只要给孩子以金钱补偿就对了。这样长此以往孩子拿着钱也就心安理得地乱花,无形中使父母和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人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父母和子女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质量和孩子的成长发展水平。其次表现为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少年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 “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另外“留守儿童”寄养家庭代养人文化素质普遍低,缺少文化氛围,无力辅导其学习,教育方式不科学、不理性,难以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困惑,从而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留守儿童”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2 社会重视的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新问题伴随我国的社会转型而产生,“留守儿童”如何教育管理的新问题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天,不知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而留给我们广大农村社会的“留守儿童”又不知有多少?又不知因此而引发有多少社会矛盾和新问题?只是从有关报道中了解到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几乎占社会犯罪率的70%。这一严酷的现实新问题,应让我们警醒:到底该如何规范社会教育的缺位?如现有的城乡网吧经济,由于管理不严,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量“留守少年儿童”在假期和放学后进入其间,作为网吧老板并没有按《互联网管理条例》查身份证、“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的门牌形同虚设,文化管理部门督查不力。全社会对这一严重新问题却不甚敏感,反映淡漠,缺乏战略性的理性思索和高度重视。

3 文化教育环境的缺失

众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经济落后和文化贫困相生相伴,这种贫瘠落后的农村文化以其浓厚的小农意识顽强地“抵制”着外部先进文化的影响,消极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人们难以打破原有陈旧、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客观地影响了“留守儿童”对教育选择的倾向。教育对他们来说纯粹是一种“风险投资”。加之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剧,教育返贫现象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他们对子女升学接受良好教育的价值选择,使他们变得更为务实和保守。同时,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管理存在的种种弊端,也使教育缺乏鲜活的动力。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也在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3.1 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老实守信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假如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布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布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3.2 用爱激励孩子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代养人要像父母一样经常和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3.3 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非凡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轻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和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尤其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如我校另一位刚初中毕业的男孩唐某,父母在他读小学时就外出打工,缺乏正确的家庭管教,和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结伴上网,不听老师的教育和劝告,结果走出校园不多久就因打架致人重伤。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

3.4 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喜好爱好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喜好和爱好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3.5 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索、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和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孩子犯了错误,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猜你喜欢

教育环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