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探析

2016-10-18戴天心

活力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人力资源

戴天心

[摘 要]人力资本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质量,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意义重大。应当在教育、卫生、文化、培训等各方面服务中,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运用。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民族聚居区域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60%以上。但是,很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偏低,甚至处在严重欠发达状态,因此努力开发少数民族的人力资源,提升少数民族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人力资源的开发比任何其他资源的开发更重要、更具有根本性质。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在《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一书中提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生产资本要素,而人力资本被证明在实践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最大障碍就是来自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突出问题。

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

人力资源是指总人口在经济上可供利用的最高人口总量,或具有劳动力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学人口、家务劳动人口和军事人口,包括现实人力资源(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和潜在人力资源(就学人口、家务劳动人口、军事人口)。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总体特点表现为:人力资源数量丰富,存量增速快;人力资源年龄结构轻,文化素质偏低;人力资源就业结构单一,就业不足,贫困面广;人力资源城乡二元结构典型,地域空间分布不均衡,开发难度大。

这些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方面问题的突出地表现在:

1. 人口增长快,人口的绝对数量多,潜在规模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短缺和人才配置的不合理,给劳动力就业、受教育机会与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定压力。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汉族人口。

2.人口教育水平偏低,人力资本存量整体较低,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的劳动力相对数量较少,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人均教育、文化、培训资源不足。

3.人口就业结构单一,多以农业为主,工业化发展水平不足,这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由于就业结构单一,缺乏行业和职业的多样化,分工不发达,造成了交换和市场范围的局限,从而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

4.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一方面是一般人才存量多,但高新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人才职业技能培养没有跟上。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人才向发达地区的外流,人才流失也影响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5.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滞后。尽管很多民族地区相继制定出一些人才优惠政策,希望留住人才,但是成效较差。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缺乏整体性观念和各部门协调机制,不能形成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合力。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性缺乏足够认识,例如在教育上集中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对基础教育重视不足,忽视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相适应的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师队伍、教育目标、教育体制等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晕要意义。并且,开发的重点又往往集中于人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很少研究和挖掘民族文化、创造力、合作精神、民族意识等素质。

这些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既是经济落后的产物,又是下一轮经济发展的突出障碍。因而在民族地区发展中必须引以重视,亟待解决。

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供求矛盾

1.中高级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但一般劳动力供给过剩。当前,我国中高级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人力资源质量和素养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但是,一般劳动力的供给量却大大超过需求量。一段时期内将客观存在的这一供需矛盾是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基数较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力自然增长较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以及城市国有部门的大量富余人员下岗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受民族地区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等水平的局限和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总量非常有限。

2.供求人员素质结构不相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受中等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偏低。尽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一些新兴产业和职业,对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有需求,但与之相应的人力资源供给却又存在着脱节。而初级劳动力资源过剩,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不足和隐性失业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呈失业人数逐年增长、失业率不断攀升的趋势。并且,从目前趋势来看,青年人力资源供需矛盾开始显现,尤其未来大学生供需市场将长期面临巨大的压力。

3.地域差异供需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多是农牧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城镇人力资源和农村人力资源的供需差异较大,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远大于其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城镇人力资源比重较低。经济中心区域以及业集中地、矿产地、旅游景区景点等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增加,但总体供给数量及供给结构与所需之间仍存在缺口,未能良好匹配。

三、我国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路径建议

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源开发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强化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质量,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1.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尤其重视基础教育。要发展多种教育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应当继续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做好基础培养,从而为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输送优秀生源。同时,要着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并且,也应加大对高等教育尤其是民族高等教育投入,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政府对民族高等教育给以更多的政策优惠、资金倾斜和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以保证其能够针对民族和地区的特殊性设置专业、组织教学、培养人才,在人力资源开发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从基础教育到大学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建立起灵活培养的机制,为社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除了公立教育,也应当鼓励民办教育,以补充公办教育的不足。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与广播电视教育,做到教育的普及。注重教育培训是解决结构性供求矛盾的重要举措,对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教育培训与就业结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强化各类基础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并结合劳动力市场信息分析,逐步提高应用技能型和复合型人员的培养比例,以适应区域人力资源的需求。

2. 注重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做好干部人才培训和培养,做到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党政人才执政能力,以及经济人才的经营管理和驾驭市场能力。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工程建设。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吸引和凝聚各类人才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做贡献。

3.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通过法律法规引导市场的运作。通过竞争,消除用人问题上的腐败行为,从而达到发现人才,合理配置人才。同时,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市场的配置来用活人才,避免闲置人才、浪费人才的现象出现,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有序的流动。目前,一些民族地区仅仅用高薪和优厚待遇希望留住人才,但实施起来也并非易事。要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实实处,既要注重硬环境的改善,更要注重软环境优化,努力给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既留住本地人才,也鼓励外地科技管理人才参加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4.完善人力资源的制度建设。以人为本的人才开发观念及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人力资源被看作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重要产业,应当充分调动全民族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性,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制度建设。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把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组织结构模式的不断变革,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以影响人才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建立开放和信任的人才环境,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工作,使人才发挥最大价值。在实施人才战略的过程中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实施重视人才内在需求的人性化管理,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营造培养、吸引、凝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良好制度氛围和政策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平等竞争、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新型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逐步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择优扶持的管理培养机制,以确保人才工作的高效有序和高质量。

5.坚持市场优化配置人才资源的原则,重视人才结构优化。人才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不仅能在开发自然资源中起重要作用,而且能够通过其特有的高层次的能动性创造出新的物质资源,并促使经济发展成倍数增长。人才开发,特别是对科技创新人才开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应该积极探索和完善市场优化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发挥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挖掘和发展吸纳人力资源潜力大的产业和行业,增加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首先,通过发展经济,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提高劳动力需求量;其次,在经济增长前提下,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增长性行业,发掘吸纳人力资源潜力大的产业,从多途径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情况,发展轻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二、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缓解人力资源供求矛盾。同时,开发和培育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色经济优势对人力资源的聚集效应,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合理开发和利用人才。

6.建立多元户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原有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发展,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的转移,妨碍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变革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和区域性户籍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四、结语

人力资本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质量,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本指人的体力、知识和技能价值的总和。其主要强调观点包括:

1.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不断增强人口素质。

2.人力资本必须通过需要消费资源和资本投入来取得,人的知识、人的技能等都是投入的结果,也是财富的再生产的内在源泉动力。对于人力资本投入的渠道主要有五种:(1)不同层次的教育投入。这也是人力资本构成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投入。(2)职业仅能培训投入。这主要是对在岗劳动者而进行的职业技能学习培训,以期提高劳动技能、技术等。(3)身体素质健康投入。包括花在医疗保健、母婴健康、营养、休息以及体育锻炼等有关身体健康方面的费用支出。它有助于“健康资本存量”的增加,也是人力资本形成、积累和发挥效能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4)迁移和流动投入。指个人和家庭为谋求更好的生活或更大的效益,通过迁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的投入。(5)科研投入。这是一种需要特殊技能和设施来发现与开发特殊形式的新信息的专门的活动。

人力资本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人力资本投入和物质资本投入都是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生产性投入,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入作用大于物质资本投入的作用。人力资本是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的资本,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大本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重视人力资本开发,坚定“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有限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加人才总量,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9:180页.

[2]杨林.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 续发展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27.

[3]杨鸿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供 需矛盾及对策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 报,2007(02 )

[4]王晓峰.美国人力资源开发中政府的作 用[J].人口学刊,2005(03).

[5]姚裕群.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与对 策[J].甘肃社会科学,2005(02).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人力资源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