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利胆和胃颗粒联合胆石通利片治疗胆囊息肉40例

2016-10-17李瑞娇李自强党中勤汪方园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7期
关键词:利胆胆囊颗粒

李瑞娇 李自强 党中勤 汪方园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自拟利胆和胃颗粒联合胆石通利片治疗胆囊息肉40例

李瑞娇1李自强1党中勤2汪方园2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2

目的:观察自拟利胆和胃颗粒联合胆石通利片治疗胆囊息肉(气滞血瘀夹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胆囊息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胆石通利片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自拟利胆和胃颗粒并随证加减。两组均为28d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0.00%,试验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利胆和胃颗粒治疗胆囊息肉患者,在临床综合疗效及症状积分方面效果显著,能帮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胆囊息肉;气滞血瘀夹湿热证;自拟利胆和胃颗粒

胆囊息肉样病变[1](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是胆囊壁向囊腔内呈局限性隆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简称胆囊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据文献报道胆囊息肉样病变患病率为3%~7%[2],临床可表现为慢性反复性上腹部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笔者运用自拟利胆和胃颗粒治疗胆囊息肉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胆囊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全部胆囊息肉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2岁、平均(39.9±8.4)岁,病程6个月至15年,平均(5.3±4.1)年;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9~64岁、平均(41.2±8.7)岁,病程5个月至15年,平均(5.2±3.8)年。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1.2.1西医诊断标准[3]参照《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制定:①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可向右肩胛下区放射。②可伴消化不良症状,体格检查可有或无右上腹压痛。③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胆囊息肉,直径≤3mm。④需与急性胆囊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肝脓肿、急性心肌梗死等可能出现右上腹痛的疾病相鉴别。

1.2.2中医诊断标准[4]参照《胆囊炎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制定:气滞血瘀夹湿热证主症:①右胁胀痛或隐痛;②疼痛因情志变化而加重或减轻。次症:①厌油腻;②恶心呕吐;③脘腹满闷;④嗳气频作;⑤舌质淡红,舌苔薄黄或腻;⑥脉弦。主症2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

1.2.3纳入标准[5]①符合胆囊息肉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符合气滞血瘀夹湿热型;②年龄18~65岁;③胆囊无明显萎缩、胆管无梗阻。

1.2.4排除标准[5]①各类急性胆道疾病、胆囊结石;②胆囊有萎缩、胆管存在梗阻;③年龄18岁以下、65岁以上者;④过敏体质、妊娠、哺乳期妇女;⑤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肺、肾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⑥精神病患者。

1.3症状积分评价标准[5]详见表1、表2。

1.4疗效判定[5]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彩超检查胆囊壁不厚光滑,胆囊息肉未见;②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彩超检查胆囊息肉直径≤1mm;③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彩超检查胆囊息肉直径≤2mm;④无效:症状、体征仍存在,彩超检查胆囊息肉直径较前无改善。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5方法两组均予基础治疗:生活起居规律,情绪舒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饮食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主,适量摄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规律饮食。

表1胆囊息肉中医主要症状量化分级评分标准

主症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右胁胀痛或隐痛无轻微疼痛,不影响休息和工作中度疼痛,阵发性加剧,对休息和工作有影响剧痛,疼痛难忍,需用解痉止痛药情绪抑郁或易怒无偶有出现易出现经常出现

表2胆囊息肉中医次要症状量化分级评分标准

次症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恶心呕吐无偶有恶心呕吐时有恶心呕吐频繁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进食油腻加重无只进油腻后,出现脘腹饱胀普通饮食也会出现脘腹饱胀普通饮食明显脘腹饱胀,需用药缓解

注:轻、中、重度总分分别为1~6分、7~12分、13~18分。

对照组给予胆石通利片(湖北诺得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90242),5片/次,3/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利胆和胃颗粒治疗,方药组成:金钱草15g×4袋(金钱草每袋15g,每剂4袋,以此类推),青皮6g×2袋,姜半夏6g×2袋,枳壳6g×2袋,木香6g×2袋,醋元胡10g×2袋,郁金10g×2袋,鸡内金10g×2袋。加减:胁痛剧烈者,加生蒲黄、五灵脂、佛手、香橼;口苦咽干者,加茵陈、连翘;脘腹胀满者,加厚朴、枳实、大腹皮、炒卜子;食欲不振,加焦三仙、炒卜子;大便溏泄者,加炒山药、茯苓、炒薏仁;大便干结,加生白术、火麻仁。中药颗粒剂由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411001W,冲服,每次100mL,2次/d。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

1.6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1疗程后观察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综合疗效的情况。

2 结果

2.1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时间例数右胁疼痛情志不畅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对照组治疗前409.2±2.28.5±3.09.3±2.39.1±2.7治疗后403.5±1.2*3.3±1.4*3.2±1.1*3.3±1.0*试验组治疗前409.3±2.69.4±2.19.6±2.19.0±2.5治疗后401.3±0.5*#1.5±0.7*#1.2±0.8*#1.2±0.4*#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两组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经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疗效评价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40413111270.00试验组4071614392.5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胆囊息肉的病因多样[6],胆固醇息肉的机制报道最多,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胆固醇息肉与胆汁中胆固醇的代谢有关。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一种以增生为主的疾病,而炎性息肉和腺瘤与结石、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临床多有腹痛、消化不良、厌油腻等症状,西医治疗能改善症状,但反复发作则需手术治疗摘除胆囊,患者苦不堪言。中医学并无胆囊息肉病名,但早在《灵枢·胀论》中即有论述“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故胆囊息肉属“胆胀”范畴,病位在胆,涉及肝脾。其病因多与情志郁结、饮食所伤、体质肥胖、肝胆宿疾(如病毒性肝炎、胆囊炎伴结石)等有关。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胆腑郁滞,日久气滞血瘀,发为有形之物。致胆腑气机升降失常,发为胆胀。

自拟利胆和胃颗粒由金钱草、青皮、姜半夏、枳壳、木香、醋元胡、郁金、鸡内金组成,随证加减。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能明显促进胆汁分泌,使胆管泥沙样结石易于排出,胆管阻塞疼痛减轻,有抑菌抗炎作

用[7]。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其可舒张胆囊平滑肌,有利胆作用[7]。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其药理作用可抑制胃液分泌,有止呕作用,能缓解胆胀患者恶心呕吐症状[7]。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有明显的利胆作用[7]。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利胆退黄,郁金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细胞纤维化的作用,有抑菌抗炎止痛作用[7]。鸡内金消食健胃,能增强胃运动机能,缓解脘腹饱胀症状。枳壳行气开胸、宽中除胀。醋元胡活血、行气、止痛。全方共奏疏肝理气、利胆止痛之功。从而肝气条达,脾升胃降,气机调和,诸证皆除。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胆囊息肉患者采用自拟利胆和胃颗粒进行治疗,在临床综合疗效及症状积分方面效果显著,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许照权,吕复君,刘江伟,等.中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4(12):798-800.

[2] Michael T. Corwin, Bettina Siewert, Robert G. Sheiman,etc. Incidentally Detected Gallbladder Polyps:Is Follow-up Necessary-Long-term Clinical and US Analysis of 346 Patients[J].Radiology, 2011,258(1):277-282.

[3]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上海)[J].胃肠病学,2015,20(5):292-295.

[4]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胆囊炎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J].北京中医药,2012,31(12):944-948.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1-285.

[6]吕复君,张东,刘江伟.胆囊息肉成因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24(30):4785-4787.

[7]高学敏.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药出版,2007:232,251,347,253,314.

(编辑:穆丽华)

2016-07-24

李瑞娇(1990-),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学(消化方向)。E-mail:852702426@qq.com

R575.6

A

1007-8517(2016)17-0097-03

猜你喜欢

利胆胆囊颗粒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anyi granules (免疫Ⅱ颗粒) for reversal of immune nonresponse follow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a randomized,double-blind,multi-center,placebo-controlled trial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十味鹅黄颗粒中3种成分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疏风定喘颗粒辅料的筛选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喉瘖30例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