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园哭泣:有好有不好

2016-10-11iKids

孩子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入园陪伴绘本

iKids

也许她只是发现,幼儿园虽好,可是没有你。

9月的重灾区当然是幼儿园门口。

早上送女儿入园。一想到她将在门口撕心裂肺地哭闹,我的心就揪了起来。但没想到的是,我已做好各种抗战准备,女儿却连再见都没顾得上跟我说,就被教室的玩具吸引进去了。

就在我出乎意料地感觉轻松时,朋友Carrie冷冷来了一句:“我女儿刚入园也没哭。但是后来哭了足足8个月。”

所有准备做足,女儿还是哭了8个月

Carrie,两个女孩的妈妈,一直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还经营了一个“微的貌美爱煮义”公众号。Carrie详细记录了那8个月她和孩子是怎么过去的。虽然案例有些极端,但个中的情绪矛盾、解决之道,对今天普遍焦虑的妈妈应该都有帮助。

女儿入园之前,全家配合,借用绘本、编故事、参观幼儿园开放日等,有计划地让她和从小陪伴着的妈咪分离。开学前,她也表现出对新生活的迫不及待。

开学那天,她头也不回地跟着老师走了。看她小小的个子背着大大的书包,牵着老师的大手消失在走廊尽头,为娘真是百感交集,既惊喜又失落。

谁知,一段10天的旅行后,再回幼儿园时,她突然开始哭,哭得撕心裂肺;放学去接她时,看到也是两只哭肿了的眼睛。

女儿会提及班上的好朋友跟她玩的游戏,会给家里的娃娃们排排坐点全班的名……可是无论怎样,她还是哭。我尝试了各种方式,不骂不威胁,有技巧地推敲,可小小的女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在幼儿园开心吗?很开心;有好朋友吗?有,还对她很好;老师好吗?好,像妈妈。可是,从早上坐进安全座椅那一刻,女儿就开始不说话,等到幼儿园时,就重复前一天早上的哭闹情景。

就这样,持续了快两周。

在寻求“专家”无果后,我转向万能的朋友圈。其中一位好友说,她的孩子也断断续续地哭了将近一年,哭得全园无人不知,可现在不也好好上着幼儿园吗?“

当她还不能表达的时候,你去帮她找原因,也许就没有原因,她只是发现,幼儿园虽好,可是没有你。”好友这样开导我。

于是我放下了所有的指导书,不再照着畅销书的套路去察觉孩子是否有“分离焦虑”。我坚持每天送她去、无论她怎么哭都给她一个紧紧的拥抱,放学准时接、接了就绝口不提幼儿园。但她一旦主动提到,就帮她强化幼儿园给她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还选择坚定地相信老师,即使听到另一个家长说“看到你女儿一个人在教室哭”也没有动摇。我不奢求老师真的有时间去照顾好女儿每一个细枝末节,我能做的,只有更多地陪伴和关怀女儿,更主动地去和老师沟通,邀请老师一起为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点赞。

慢慢的,女儿开始能做到一两次不哭了,尽管小小的脸上还是流露着不舍。她会自己回来在餐桌上开着玩笑不经意地说:“我今天中午吃饭想妈妈了,所以哭了一点点。”

再后来,她会在上学路上开心地和妈妈讲故事、分享绘本和儿歌。她不再像以前每个上学的早晨都耷拉着一张脸,她开始和同学的妈妈、和老师们打招呼。

艰难的8个月,就这样过去了。

妈妈的话——无论怎样,千万不要站在老师的对立面。

这句话,很多朋友跟Carrie说,她也一直在心里默念,称之为“那一年最大的收获”。

“人心啊,毕竟是相互的。”Carrie认为,如果她总是怀疑老师,常常责问问老师“孩子为什么一直哭个不停”,老师势必会感受到不信任,结果反而对孩子照顾不利。而且如果怀疑老师,回家肯定就会不停盘问孩子是不是在幼儿园经历了不愉快;孩子接收到的全部是你的担忧和焦虑,最终,真正受伤害的也只有孩子。

按Carrie的建议,只要选择的是一家有正规办学资质的幼儿园,所谓的伤害,相信都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她坚定地信任着老师,最终让女儿和她自己都平稳度过了这段艰难时期。

撇开故事中揪心的细节,撇开女儿以泪洗面的画面以及她自己的坐立不安,回说整个过程时,Carrie认为自己胜在认真做好了以下几个环节:

等待——对整个过程

主动沟通——和老师之间

积极引导——对孩子

也许每个家长能做的,也都只有这些。只不过一些孩子心大一些,需要家长做的少一些;一些孩子敏感一些,需要家长呵护多一些。

但无论时间长短,终会过去。

入园哭泣分为4种

Carrie的故事,听得我心有戚戚。我们采访了幼儿园老师Juanjuan,一位持有AMS认证的蒙氏老师,请她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看,如果她遇到这样的小孩会怎么做。

她给了这样的专业忠告。

小朋友为什么会哭?

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了完全陌生的环境,就算是我们大人也一样会不适应。我们会找朋友聊天、打电话,有很多方式缓解自己的不适应,可是孩子的语言发展还没有到达可以自如表达自己情绪的程度,所以,哭是正常情绪的表达。

新生哭闹基本分为以下4种:

1.哭得很大声 有的孩子第一天就开始哭,哭声很大,这样的孩子属于反应强度大的孩子,哭几天之后大多就会停止。

对策: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会安静陪伴在身边,保证孩子的安全,但不用一直唠叨:“不要哭,不许哭。”他拥有这样表达情绪的权利,老师要陪伴他,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帮助,很快他就会明白,这里和家里一样温暖。

2.从不哭到哭 一开始一点都不哭,玩得非常开心。过了几天,逐渐反应过来了,知道原来不是只是来玩一下,要一直待在幼儿园,于是开始哭,并且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哭。

对策:对于这样的孩子,温柔的聊天,肢体的拥抱,告诉他接下来要出去玩、要吃饭、要睡觉,和他一起玩耍转移他的注意力,都会帮助他感觉好一些。

3.哭哭停停 哭是一种诉求。我们在观察孩子,孩子在哭的过程中也在观察我们。如果他们在家里已经学会了利用哭来掌控大人、达到目的,那他们的状态就很可能是这种哭哭停停的,他们很会看接下来我们怎么做。

对策:对于这样的小人精,轻描淡写一点就好。

4.小声地在角落里哭 还有一些孩子,天生性格谨慎,即使哭也是小声哭,通常他们会躲在角落里,默默地抽泣。

对策:这样的孩子,需要老师格外关注。他们通常也是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可是因为相对安静,反而不会引起老师的注意。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伤心,有可能反而更需要老师的陪伴。

老师的话——家长要给的,是正面的帮助。

早上分别时,要果断地跟孩子再见,大多数孩子在跟老师进入教室之后,都会很快停止哭泣。接下来,在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也是孩子最想妈妈的时间。如果孩子这两个时段都可以顺利度过,基本上就算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大多数孩子在哭几天之后,都会逐渐适应,开始停止哭泣,这是正常的;大多数孩子经过周末、假期或者旅行之后,又会出现反复,这也是正常的。在反反复复之间,从哭到不哭的过程,孩子的内心会逐渐强大,这就是成长。

明白了这些以后,你就要知道:身为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哭而焦虑,因为你的焦虑只会延长孩子哭的时间。

你要做的就是淡定,要陪伴他们,当他们回家之后,可能会更加粘你,想要一直跟你在一起,在这个阶段,你要拿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跟他们聊天,聊老师,聊新的朋友,陪他们吃饭,睡觉,阅读相关的情绪方面的绘本。

你要坚定地继续送他们每天去幼儿园,配合老师的安排。

即使是假期,你也要合理安排孩子作息,尽量和幼儿园的作息保持一致。

你从老师那里了解到的所有的信息,要告知家里的每一个成年人,包括爷爷奶奶和阿姨。孩子、家长和老师是一个三角形,大家对孩子保持一致的教养方式,共同配合老师,才可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其中任何一方焦虑或者沟通不顺畅,都会影响到孩子适应。

猜你喜欢

入园陪伴绘本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绘本
绘本
绘本
陪伴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