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输应激对甘南牦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6-10-10马永生董艳娇马彦男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甘南牦牛生理

马永生,董艳娇,马 雄,马彦男,朱 静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甘肃 合作 747000)



运输应激对甘南牦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马永生,董艳娇,马雄,马彦男,朱静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甘肃 合作 747000)

本试验选用13头甘南牦牛,采用自身配对试验设计,经过近180 km的运输,检验其血液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在运输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运输后的牦牛血液常规项目和生化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WBC显著升高(P<0.05),GOT、GPT、CK和LDH等四种血清酶极显著升高(P<0.01)。针对以上出现的运输应激反应,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旨在为防制运输应激对牦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甘南牦牛;运输应激;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牦牛主要分布在高海拔、低气压,冷季长、暖季短的高寒高山草原。甘南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我国牦牛的主要产区。2015年,甘南州牦牛存栏量达87余万头,主要分布在海拔2 800 m以上的玛曲、碌曲、夏河三县及合作市、卓尼县、迭部县的部分地区。甘南牦牛为当地农牧民提供肉、奶、毛、皮等动物性产品,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甘南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牦牛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异地屠宰加工、育肥等原因,牦牛的跨区域长途运输也日益增多,运输过程中的装卸、拥挤、颠簸、饥、渴、惊吓、酷热、严寒等因素可作为应激原会对牦牛的生理生化产生影响,以致引起牦牛发病、致伤甚至死亡,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血液是机体重要的内环境,直接参与机体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复杂的生化过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可用于临床检验和诊断。目前,有关动物运输应激及成年牦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关于运输应激对牦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报道甚少。本试验通过研究运输应激对甘南牦牛主要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防制牦牛运输应激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2015年9月,随机选择13头产自于甘南的成年牦牛,其中9头为去势雄性牦牛,运输前检查牛只情况,皆临床健康、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运输途中禁食禁水,运输车辆满足运输卫生要求,运输里程自某活畜交易市场运至某屠宰场,国道(路况良好)正常行驶近180 km。

1.2采样及处理

本研究采用自身配对试验设计,用事先准备的标了编号的有塞试管,分别在运输前20 min内和运输后20 min内对每头试验牦牛各采集颈静脉血约15 mL,其中5 mL置入加了抗凝剂EDTA的试管,盖上试管塞并轻轻摇匀用于血常规检验;另外10 mL置入未加抗凝剂的试管中,立即带回实验室进行3 000 r/min常温离心处理10 min,取上层血清,放入已编号的干净离心管中,存于4 ℃下,在24 h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

1.3主要仪器与试剂

721型分光光度计,常规离心机,全自动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冰箱,恒温水浴锅,微量加液枪,生化试剂(南京健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血常规试剂(山东兆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1.4检测指标及方法

血液生理指标: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PCV)、白细胞总数(WBC);血液生化指标:总蛋白(TP 考马斯亮蓝法)、白蛋白(ALB 溴甲酚绿比色法)、谷草转氨酶(GOT 赖氏法)、谷丙转氨酶(GPT 赖氏法)、肌酸激酶(CK 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DH 比色法)、碱性磷酸酶(ALP 可见光比色法)。具体操作严格按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

1.5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所得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运输前后甘南牦牛血液主要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

表1结果显示,经运输后,试验牦牛血液主要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RBC、Hb和PCV升高均不明显(P>0.05),只有WBC升高显著(P<0.05)。

2.2运输前后甘南牦牛血液主要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表2结果显示,经运输后,试验牦牛血液主要生化指标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GOT、GPT、CK和LDH四项血清酶指标升高极显著(P<0.01)。

表1 运输前后甘南牦牛血液主要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n=13)

注:数据肩标“*”表示同列差异显著(P<0.05)。

表2 运输前后甘南牦牛血液主要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注:数据肩标“**”表示同行差异极显著(P<0.01)。

3 讨论

通过对运输前后进行对比,发现在运输应激作用下的试验牦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都发生了变化,其中白细胞数和部分血清酶指标明显升高。

3.1运输前后主要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

血液常规指标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动物应对应激时自身生理反应情况。试验牦牛RBC、Hb和PCV水平有一定的升高,可能是因试验牦牛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氧来满足代谢需求造成。白细胞是血常规检验主要项目之一,如果机体WBC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发生了感染、损伤或炎症。同时其升高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本研究中WBC有较大幅度变化,但考虑到牦牛经过了近180 km的运输,认为其升高并不是发生了感染、损伤或炎症,而是因较长时间持续地为避免晃动、保持身体平衡,神经肌肉持续紧张疲劳所致,应属于生理性升高。至于各类白细胞变化情况,本文未展开进行研究。

3.2运输前后主要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血清酶是进行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生物催化剂,其水平及活性不同程度地反映着机体的代谢水平。正常情况下,血清酶以恒定的活性存在于血液中,当机体某一部位、器官发生病变或损伤时,与之相关的酶在血液中的活性亦会随之发生改变。

在运输应激状态下,机体新陈代谢在激素调控下会进一步会引起血液中某些血清酶的活性发生变化。大多数动物在运输应激作用下,血清中CK、AST、LDH等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

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分别为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丙酮酸之间氨基的转移酶,一般认为它们是反映肝脏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过度疲劳、神经紧张甚至情绪激动等等情形下也会发生其活性的升高。试验牦牛在运输应激状态下肌肉长时间的紧张疲劳,可以引起两项指标的升高,至于应激对牦牛肝脏是否造成了损伤,可待运输过程结束,实验牦牛充分休息后再行检测对比或结合其它检测肝损伤的指标后可进一步明确。

肌酸激酶(CK)是一类细胞内磷酸转移酶,其存在以骨骼肌中含量最多。乳酸脱氢酶(LDH)是机体能量代谢中参与糖酵解过程的一个重要酶,主要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细胞液中。当机体发生剧烈运动、肌肉损伤或疲劳时,作为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生化指标,血液中CK和LDH含量增加,且CK是肌细胞特异酶,其活性显著升高是肌细胞膜系统受损的一个指示剂。本文中由于牦牛经过长途运输,肌肉持续较长时间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致使骨骼肌纤维内氧分压较低,为增强能量供应,肌纤维加强了糖酵解代谢过程,并且磷酸肌酸在CK作用下将磷酸基转移生成ATP,同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肌内膜损伤,最终导致血清中CK和LDH活性的升高。

3.3运输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事项

运输应激状态下,动物的生产性能、免疫水平及畜产品品质等均会受到影响。如通过糖酵解作用补充能量,使运输后动物肌肉乳酸的含量升高,过低的pH引起肌肉蛋白质变性,进而影响肉的嫩度、滴水损失、肉色等。因此,要重视动物运输过程中应激反应的发生,尽量避免运输应激对其造成的影响。建议在牦牛的运输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改善运输条件 装、卸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引起惊吓,尤其是一些没有经验的牦牛;装载数量、密度要适中;行车时间若超过3 h应注意中途停车休息10~20 min,有条件时可适当提供饮水;行车过程中尽量匀速行驶,转弯及颠簸路段应缓速行驶,最好不要急刹车,尽量少刹车,避免牦牛因维持身体平衡而使神经肌肉过度紧张,导致酶的浓度升高,影响肉质。二是使用镇静类药物。在运输前可给牦牛适当服用镇静类药物或在饲料中以添加剂的形式适量添加镇静剂,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紧张兴奋。三是注意休息。若是要运到异地进行屠宰加工,可待运输结束,牦牛充分休息后再行屠宰。四是选育新品种。可考虑选育抗应激牦牛品种,以从根本上减少运输应激造成的影响。

[1]邓丽娟,郭兆斌,保善科,等.牦牛食用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J].食品科学,2013,34(17):57-60.

[2]扎西吉,张红霞.甘南牦牛生产性能调查[J].畜牧兽医杂志,2015,34(6):57-59.

[3]邓红雨,郑立,范佳英,等.动物运输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15,36(5):81-88.

[4]圈华,李莉.青藏高原不同生长期牦牛15项指标的测定[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8):62- 65.

[5]胡鹏,汝医,王守经,等.运输时间对沂蒙黑山羊生理指标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 (6):2 673-2 676.

[6]东北农业大学.兽医临床诊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68-170.

[7]李鹏.甘南牦牛肉用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其相关性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6.

[8]谢京君,李前勇,张德志,等.运输应激对动物机体影响的研究现状[J].四川畜牧兽医,2014(1):35-37.

[9]Earley B,O'Riordan E G.Effects of transporting bulls at different space allowances on physiological,haemat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responses to a 12h journey by road[J].Ir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and Food Research,2006,45:39-50.

[10]韩瑾瑾,杨高丰,张凯韩,等.夏南牛运输前后生理指标和血液指标的对比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3):121-124.

[11]李留安,杜改梅,金天明.运输应激对动物机体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0(9):40-41.

[12]Lee J R,Kim D H,Hur T Y,et al.The effect of stocking density in transit on the meat quality and blood profile of the slaughter pig[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 Technology (Korea), 2000,42:669-676.

[13]张林,张海军,岳洪源,等.运输应激对畜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家畜生态学报,2009,30(2):106-109.

[14]刘延鑫,李婉涛.运输应激对家畜理化指标和肉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 13824,13861.

[15]艾阳,曹洋,谢正露,等. 热应激时奶牛血液中游离氨基酸流向与乳蛋白下降的关系研究[J]. 食品科学,2015,36(11):38-41.

[16]陈福音,高艳霞,李建国.奶牛热应激的危害及营养调控措施[J].中国畜牧杂志,2012,48(8):37-41.

[17]高民,杜瑞平,温雅丽.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闭[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9/10):59-61.

[18]辛春艳,付浩,魏通,等. 肉牛专用运输车降低运输应激效果试验[J].中国牛业科学,2015,41(3):47-51.

[19]吴荣华,施云刚,姚红艳,等. 运输应激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生理指标的影响[J]. 动物医学进展,2014,35(1):54-57.

[20]裴志花.运输应激及其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2012(1):81-83.

[21]胡长敏,彭清洁,姜鹏,等.三种抗牛运输应激技术的效果比较[J].中国奶牛,2014(8):26-28.

[22]杜瑾瑾,贺丛,吕过栋,等.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诊断[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5):179-180.

[23]彭清洁,石磊,郭爱珍,等.抗应激处理对肉牛引入后发病的影响[J].中国牛业科学,2010,36(5):22-26.

[24]马江年. 黑牛引种过程中运输应激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措施[J].中国牛业科学,2015,41(5):113-114.

2015-03-25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校长科研基金项目(14-15)。

马永生(1983-),男,甘肃临夏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动物医学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mays-001@163.com

S 852.21

A

1004-6704(2016)05-0020-03

猜你喜欢

甘南牦牛生理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去甘南》
跟着牦牛去巡山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