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蚕桑种质创新研究概况

2016-10-10聂磊

北方蚕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蚕业家蚕桑树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蚕桑种质创新研究概况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2月,1992年8月增挂山东省丝绸总公司蚕业研究所牌子。是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烟台)的挂靠单位,是山东省蚕学会的挂靠单位、《山东蚕业》的主办单位。建所以来,共获得立项科研项目200余项,立项经费3000余万元,取得科研成果100余项,发表各类研究论文800余篇,专著22部。蚕桑产业是山东省的特色优势产业,蚕业研究所不同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为山东省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1 家蚕品种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山东省家蚕品种资源主要由山东地方品种、从国内外引进品种和省内各单位育成的品种或材料等3部分构成的。目前,保存了中、日、欧三大品系共83个品种,中系45个,日系35个,欧系3个,三眠蚕5个,四眠蚕78个。现已完成所内保育的种质资源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的调查研究,包括各个品种的孵化率、龄期经过、幼虫生命率、死笼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茧丝纤度、解舒率等指标的调查分析。此外,还进行了一些特殊性状的研究,如抗氟性及抗高温多湿方面的研究,为资源的进一步创新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创新应用方面,分析了85个家蚕品种蛹期血淋巴酯酶同工酶,发现不同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差异较大,最多显现13条酶带,其余4-12条不等。根据酶带的染色深浅、迁移率及相对集中的程度将其划分为A、B、C三大染色区,并利用酶谱的相似度,分别选用中国系统、日本系统、欧洲系统共15个家蚕品种进行种间亲缘关系的预测,聚类结果表明家蚕中国系统、日本系统、欧洲系统各自聚为一类,说明酯酶同工酶酶谱做为家蚕不同品种聚类分析的依据是可行的,指导了家蚕育种实践。同时,根据RAPD指纹图谱计算了不同家蚕品种之间以及家蚕与野桑蚕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以野桑蚕为外群对照,聚类分析了58个家蚕品种,发现中系品种与日系品种明显各自聚为一类,其中,中系品种又分为4个类群,日系品种又分为3个类群,系统内的品种明显以地域特征聚类。这方面的研究为山东蚕区开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指导家蚕新品种的选育及杂交组合的选配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桑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目前,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系统收集了桑树种质资源共计450份,分别为山东桑树资源237份(野生资源1份、地方品种77份、选育品种12份、优良品系133份、遗传材料14份),引进省外桑树资源194份、国外桑树资源19份,建立了国内山东桑树种质资源最齐全的封闭式资源圃,为全国多家科研院所及生产单位提供种质资源2000余份次,对所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鉴定评价,获得研究数据4万余个,并建立了桑树种质资源数据库。

在育种手段上,创新了成龄桑诱导混倍体技术,提高了育种效率。现阶段,已建立了鲁桑品种“昌盛”的高效无菌体系及再生体系,确保了建立再生体系所需的无菌叶片,筛选出一种可延缓褐化5天的药物,有效减轻了无菌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工作量。在无菌体系建立过程中,探讨出防治组培苗褐化的综合措施,如建立时间、外植体采集时间、部位及各项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并进行了耐盐基因THIPK2的转导工作。

3 蚕桑种质资源创新的代表性品种

建所以来,选育的蚕桑新品种和育种新材料促进了山东蚕桑产业的不断进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利用华合、苏17、苏3、苏15、东肥、苏4、成4、苏16、春日长、东四、苏春、827、8214、菁松、苏17和856等,育成了春用品种东四×华四、东春2×757、9601×92、鲁17×92、0547×0548;夏秋用家蚕品种8401×8402、827鲁×8214鲁,特殊家蚕品种荧光茧色判性品种荧光×春玉,三眠蚕品种如芊春×知日等。以及先后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各具特色的桑树新品种,其中,高产优质、抗桑黄化型萎缩病桑树新品种“选792”,耐剪伐、适合条桑育桑树新品种“7946”,早生早熟、适合稚蚕饲育桑树新品种“8033”,叶质特优、适合种茧育桑树新品种“鲁诱1号”,抗桑疫病能力强、适合条桑育桑树新品种“昂绿1号”,不定根发根力强、适于硬枝扦插桑树新品种“鲁插1号”, 均通过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和有关机构审定。

3.1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新品种:荧光×春玉

采用紫外线下荧光选茧,定向交配、定向培育等育种方法,历时10年,育成了独有的具有荧光茧色判性性状的新蚕品种“荧光”、“春玉”及一代杂交组合“荧光×春玉”,其蚕茧在365 nm波长的紫外线下,呈现紫荧光色的茧为雌性,呈现黄荧光色的茧为雄性,判性准确率“荧光”为100%,“春玉”为98%,“荧光×春玉”为99%。良种繁育时,以此鉴别雌雄,比肉眼视蛹尾部形态鉴别雌雄蛹提高工效13.53倍,一代杂交种雌雄茧可分别缫丝,提高生丝品位。一代杂交组合荧光×春玉,经1993—1994年国家特殊用途蚕品种鉴定,全国品审会评审认为,该品种具有荧光茧色判性特点,可以节省大量蚕种生产中的雌雄鉴别用工,体质强健,产量高,茧丝质优,茧丝长达1500 m以上,其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该杂交组合,在国内外尚属首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6年12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

3.2桑树新品种“鲁插1号”

该品种2007年9月通过北方蚕区审定。属中生中熟品种。树型较扩展,枝条较粗,且直而长,皮灰褐色,节间较直, 节距4.2 cm左右,叶序2/5,侧枝少。冬芽三角形,赤褐色,贴生于枝条,副芽少。叶心脏形,墨绿色,叶尖短尾状,叶缘乳头齿,叶基心形,叶长26.5 cm,叶幅23 cm,叶片厚218μm,单位面积质量23.3 mg,叶面光滑,光泽较强。开雌花,葚少。发条力强,产叶量高,叶质优。抗旱耐寒抗风力强。三倍体。发芽率高,生长势旺,产叶量高,春季产叶量比湖桑32号提高21.87%,全年提高18.12%左右。单位面积产茧量提高25.59%。叶质优良,养蚕四项鉴定成绩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吨桑产茧量、吨桑茧层量比湖桑32号分别高6.35%、3.73%、7.47%和4.52%。养蚕龄期经过短,上簇速度快,五龄经过6.81 d,比湖桑32号提早0.8 d。抗寒性强,冻枯率低,仅4.51%,是湖桑32号(9.63%)的46.83%。抗桑疫病能力较差,桑疫病发病率达13%。不定根发根力强,适于硬枝扦插,扦插成活率达到66%,高者达到83%,是湖桑32号的5倍以上。发条力强,耐剪伐,枝条较直,适合条桑收获。

(供稿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聂磊)

猜你喜欢

蚕业家蚕桑树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桑树和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