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柞蚕微孢子虫病病原致病力的比较

2016-10-10赫英姿刘孝良于庭洪左玲玲

北方蚕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虫病柞蚕蚕业

赫英姿 宋 策 刘孝良 于庭洪 贾 姝 赵 翀 左玲玲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两种柞蚕微孢子虫病病原致病力的比较

赫英姿宋策刘孝良于庭洪贾姝赵翀左玲玲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近年柞蚕微孢子虫病的发生有了新的变化,病原种类中寄生率较低的Nosema sp.(一种未命名的小孢子)发生比例在逐年上升。比较原来的寄生优势种柞蚕微粒子虫与Nosema sp.对蚕的致病力,结果表明:Nosema sp.的致病力与柞蚕微粒子虫相当。发生比例上升的原因多数是镜检遗漏所致。

柞蚕原虫病病原致病力比较发生原因

长期以来柞蚕微孢子虫病一直是影响柞蚕茧、特别是柞蚕种茧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柞蚕微孢子虫病是柞蚕种茧检疫中的一个主要指标,在辽宁省地方标准《柞蚕良种繁育及检验规则》中严格规定母种及春季繁育的原种种茧,蛹期检验必须无微孢子虫病发生[1]。为了控制柞蚕微孢子虫病对柞蚕生产的危害,自上世纪20年代中国柞蚕生产开始采用Paster创立的雌蛾显微镜检查技术,即根据柞蚕微孢子虫形态进行鉴定,淘汰患病蛾卵[2],在此基础上,又先后补充了蚁蚕检查法[3]、早期淘汰微孢子虫病个体[4]、蛾期2次检查[5]等补正方法,从而确保了柞蚕业的持续发展。

但近年来随着柞蚕放养量的增加,尤其是繁种规模的扩大,辽宁种茧检验结果表明柞蚕种茧微孢子虫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生重的年份达到2%[2]。与此同时,笔者通过生产调查发现,危害柞蚕的微孢子虫病病原优势种种类也发生了变化。以往生产中寄生危害柞蚕的优势种为柞蚕微粒子虫(Nosema pernyi Wen et Ding)[6-7],在各种柞蚕微孢子虫病原种类中其发生比例超过90%,近几年则下降为50%左右,相反,过去在生产中很少发生的种类Nosema sp.[7](未命名种)发生量却越来越大,其发生比例已接近50%。过去仅对该孢子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做了初步研究,其对柞蚕的感染力至今没有研究报道,为此笔者以柞蚕微粒子虫为对照,试验比较了这两种孢子对柞蚕幼虫的感染力,旨在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数量上升的原因及防控提供依据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柞蚕微粒子虫(Nosema pernyi Wen et Ding)和Nosema sp.均由患病柞蚕母蛾中分离提取,制成纯孢子悬浮液,计数后贮存于4 ℃冰箱中备用。试验用柞蚕为本所保存的抗大品种。

1.2试验方法

将孢子悬浮液配制成1.1×103个/mL和1.1×105个/mL两种浓度,分别给二龄起蚕喷叶添食接种,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10头蚕,养虫瓶单头饲育,同时设空白对照。待试蚕取食24 h后除沙换新鲜柞树叶饲育。

1.3调查方法

对饲育过程中死亡的试蚕分别用显微镜检测,以判断是否为柞蚕微孢子虫感染致死。待不出现死亡现象时对剩余试蚕分别镜检,进行统计计算。

死亡率(%)=死亡数/供试蚕数×100%

感染率(%)=感染数/供试蚕数×100%

其中感染数包括感染死亡数和感染未死亡数。

2 结果与分析

2.1发病时期

通过喷叶给二龄起蚕添食浓度为1.1×105个/mL的两种柞蚕微孢子虫,出现病症的时期没有明显差异,其中柞蚕微粒子虫处理于四龄第三天开始引起柞蚕发病,Nosema sp.处理于四龄第五天开始引起发病,二者均在五龄第六天达到发病高峰。添食浓度为1.1×103个/mL的两种孢子处理,引起柞蚕发病相对较晚,均于五龄第一天开始发病,至第六天达到发病高峰。

2.2发病及感染情况的比较

两种孢子对柞蚕的致死率和感染率的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二龄蚕添食不同孢子的病死率比较

二龄蚕添食1.1×105个/mL的柞蚕微粒子虫和Nosema sp.对柞蚕的致死能力和感染能力均较强,其中致死率分别为63.33%和53.33%,感染率分别为76.67%和80.00%。经独立性测验,表明该浓度处理,微孢子虫对柞蚕致死力和感染力与添食孢子种类无关。

二龄蚕添食1.1×103个/mL的柞蚕微粒子虫和Nosema sp.,与高浓度处理相比,感染数量和死亡数量均较低,其中致死率分别为23.33%和20.00%,感染率分别为56.67%和60.00%。经独立性测验,表明低浓度处理,微孢子虫对柞蚕致死力和感染力与添食孢子种类无关。

二龄蚕添食1.1×105个/mL和1.1×103个/mL两种浓度的柞蚕微粒子虫,经独立性测验,结果表明柞蚕微粒子虫对柞蚕致死力与添食浓度有关,感染力与添食浓度无关;二龄蚕添食1.1×105个/mL和1.1×103个/mL两种浓度的Nosema sp.,经独立性测验,结果表明微孢子虫Nosema sp.对柞蚕的致死力与添食浓度有关,感染力与添食浓度无关。

3 讨论

试验表明:二龄蚕添食微粒子虫和Nosema sp.两种孢子,均表现为浓度高发病早、死亡重;浓度低发病晚,死亡轻。两者对柞蚕的致死率均与添食浓度有关,感染率均与添食浓度无关,且两种微孢子对柞蚕的致病力和感染力相当。柞蚕微粒子虫大小为4.57 μm (± 0.49 μm)×1.88 μm(± 0.26 μm),由于过去发生量大,易于识别,已引起广泛关注,而Nosema sp.研究发现较晚,加之发生量小,特别是其孢子大小为3.47 μm (± 0.29 μm) ×2.43 μm(± 0.28 μm),接近于卵圆形,在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很容易与脂肪球相混淆,因此,在镜检过程中会出现遗漏现象,再加上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致病力,从而导致生产中该种类发生数量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柞蚕种茧繁育质量,减少柞蚕微孢子虫病的发生,笔者认为要对种茧进行蛹期的预知检查,明确微孢子虫病发生种类,以便制种过程中显微镜检查引起注意。必要时要进行镜检人员的岗前培训,强化对微孢子虫Nosema sp.的认识,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种卵含微孢子虫基数过大。

[1]柞蚕良种繁育及检测规则:DB21/T 964-1997[S].[出版者不详],1997.

[2]邓真华,姜义仁,秦利, 等.柞蚕微粒子病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蚕业,2010,31(1):5-8.

[3]马文石,韩建华,李凤芹,等.柞蚕卵(蚁蚕)微粒子病检查方法的研究[J].北方蚕业, 2002, 23(4):38-39.

[4]秦利.中国柞蚕学[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5]历红达,李喜升.论柞蚕微粒子病补正检查[J].中国蚕业,2003(5):47.

[6]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中国柞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李树英,秦利.柞蚕病理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8]姜雯夫,朱秋梅,杜敏.近年柞蚕微粒子病蔓延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北方蚕业,2007,28(2):36-37.

[9]孟宪民,孙悦莲.春蚕种卵微粒子不同含量与秋茧产量的关系[C].//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蚕业研究论文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535.

[10]吕鸿声,钱纪放编译,昆虫病理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09-127.

[11]广濑安春.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类的交叉感染[J].蚕丝研究.1979(111):124-128.

[12]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养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92-597.

Comparison of Microsporidiosis Etiology Virulence for Two Tussah Types

HE Yingzi,SONG Ce,LIU Xiaoliang,YU Tinghong,JIA Shu,ZHAO Chong,ZUO Lingling

(Liaoning Sericulture Institute,Fengcheng Liaoning 118100,China)

Recent years have seen the new changes of Tussah microsporidiose.Nosema sp.(one unnamed microspore) which occurs least is becoming to rise year by year.Therefore, the comparison of virulence between the used-to-be dominant species, tussah corpuscule, and Nosema sp.,was carried out.The results indicate their virulence is fairly equivalent.The reason for the rising trend of Nosema sp.is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has missed to spot them.

tussah protozoosis;etiology virulence comparison; occurrence reason

赫英姿(1973-),女,大学本科,副研究员,从事柞蚕保护研究。

* 资助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2);辽宁省科技厅项目(2012201024-6-1)

猜你喜欢

虫病柞蚕蚕业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柞蚕饰腹寄蝇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