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脱千篇一律,秀出个性风采

2016-10-09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弗莱明老腔高考作文

赵福海

高考作文时,如果仅以理论论据分析,难免会空洞,如果适当地融入事实论据,于典型素材中展示话题内涵,一定能够起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所以说,素材是文章的血肉,有了它才会内容充实。2016年高考作文阅卷现场,我们再一次见识了考生在素材运用方面的灵动思维,也发现了一些失误之处。

佳作示范区

1.思维拓展

围绕写作中心,选择具体素材进行分析时,可以运用思维拓展的方式,对素材内容进行深入开掘。具体分析,可以先对素材内容进行简要解读,然后由此引出与之相关的素材,对其进行思维延伸,上升到具有时代共性的话题中去,进而与写作中心实现巧妙的契合。这样,就可以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展示出论证的深刻性。

如2016年高考作文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老腔是由皮影戏发展而来,表演形式一直有着严格的规定。可老腔却并没有为此而阻挡前进的步伐,而是在时间的冲刷中不断地完善,终于,它又一次给人们带来了惊喜。

2015年,谭维维把老腔带上了央视春晚,把极具原生态特色的华阴老腔与现时流行的摇滚乐融合在一起,使观众看到了民间老艺人和时尚摇滚女歌手的合作,戏曲与摇滚相融合的美妙,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碰撞的火花。独具“精神气”的老腔给万家团圆的日子注入了力量、激情以及声响上的震撼。并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我,突然间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那是爱,震撼带来的爱。

由老腔这一写作对象,引出谭维维在表演中将老腔与摇滚融合这一素材,展示出其精彩魅力。然后由此进行思维延伸,将其上升为文化的层面,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

2.感情充沛

素材,是表达写作中心的依托。运用素材时,如果只对素材进行客观分析,虽然能够证明观点,但展示不出鲜明的感召力。如果能够将一种丰富的情感融入素材分析之中,将素材内容随着自己内心的情感流淌出来,表达对写作中心的充分思考,一定会使素材展示出飞扬的文采,从而提升论证的力度。

如2016年高考作文江苏卷《让个性与创新相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的巨轮毫无顾忌地向前行进,让我们追求往昔的英雄的脚步。回到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我看到商鞅正跋山涉水前往秦国。秦孝公新登基,便下令召集天下奇才,主持变法,成就霸业。商君来了,带着一腔热血,满腹经纶,带着要秦国称霸的信念。商君不畏强权,不与达官贵人同流合污,他开创了新的法律体系,新的奖罚制度,他剥夺了旧贵族世代优越的权力,换来了秦国的强大。秦国经变法,“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及至始皇,秦国“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壮哉!

商鞅用自己个性的智慧,开创新的局面,打开一处新的天地,为秦国称霸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就了秦国的千秋霸业。

在分析“个性与创新”这一话题时,作者选择了商鞅变法这一素材为论据,具体分析时,作者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其中,尤其“商君来了,带着一腔热血”“壮哉!”等语句,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力。

3.情境烘托

写作议论文,并不一定要那么严肃。在运用素材进行分析时,可以借助与之相适应的情境,对论述的中心进行生动解读。具体分析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情境感的素材,通过对其内容进行诗意的理解,表达写作的中心。

如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III《分一粒种子给你》:

和鸣之好,你定会懂。

一拉一提,一顿一缓,是小提琴演绎着梁祝柔和的乐谱。闭上眼,是轻歌曼妙的两只翩翩蝴蝶,是小桥流水般的诗情画意,是十八里相送时的欢心与不舍,是悲痛中透着决绝的一片倾心。虽然独奏已经带给世界为之震撼的乐曲,但一首好的乐谱,只献给一种乐器,也必定少了几分韵味。倘若缺少了钢琴的前奏,管弦的和鸣,那又如何真正肆意的表现小情调的雀跃,相见时的轻快,离别时的哀愁,化蝶之际的凄凉美丽。分了一段乐谱,琴瑟和鸣,相得益彰,只用那细细的琴弦与修长的琴弓引导乐曲的和谐,这将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一枝独秀不是春,没有谁是全世界的鸟语花香。

以“共享”为立意的中心,选择了梁祝的故事为素材,而在具体分析时,则以小提琴演奏的情形,烘托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然后对素材内容进行生动理解,使写作中心更加真实的表现出来。

4.辩证认识

对一些体现时代感的素材进行分析时,可以运用辩证思维,对素材内容进行客观全面地理解,从而展示出写作的深度。运用辩证思维,需要站在理性的角度上,或以矛盾对立,或以普遍联系,或以一分为二,对素材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这样,就可以站得高,想得远,挖得深,说得透,从而使素材表现力增强。

如2016年高考作文浙江卷《虚拟世界,别样真实》:

不得不说,人类凭借非凡的智慧,推动了科技发展,让虚拟的空间展示出非凡的魅力。

2016年,一场世界瞩目的围棋人机大战落幕,最终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一提到比赛,很多人都会想到输赢。然而,有些比赛,是没有输赢的。人机大战,其实是人类在虚拟与真实的空间里的一次对决。在这场比赛中,人类并没有输给科技,因为科技本身就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科技的发展带给人类的是生活的便利。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让人类智慧又一次战胜自我,登上新的高峰。相信,今后的生活,虚拟空间还会不断拓展,这个空间所展示的科技能量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对虚拟与现实这一话题进行分析,选择了“人机大战”这一素材为论据,分析时,运用辩证思维,对素材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从科技与生活的关系这一角度展示出写作的深度。

5.言行互证

在分析时运用具体素材固然会增加论证的力度,同时,如果能够以相关的名言融入素材分析之中,一定会表现出更好的表达效果。名言从理论上提升了观点的思想性,素材从实践上表现出观点的可靠性,两者融合,中心会更加突出。

如2016年高考作文上海卷《评价让社会变成“花非花,雾非雾”》:

评价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

当今社会要求的是完美,家长为了孩子“完美”,逼迫孩子学这学那;年轻人为了自己“完美”,不惜花费千万,飞到韩国去整容……从而,评论的风波向我们袭来。社会中应该发扬的是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那样的优良文化,而不是传播“完美”到令人发指的思想习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出现越来越多的暴发户,相反,素质跟不上经济的步伐,就会出现经济上升、素质稳定不前或下降的现象,人们的素质得不到保证,那社会评论的风就会越来越大。外国评论家曾讽刺中国说“就算中国的钱比我们再多,我们的素质也比中国人多”。这一席话,不能不让我们中国人反思,我们是否还要跟外国评论家一样对别人说三道四呢。

在分析“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话题时,作者运用了逼迫孩子学特长、去韩国整容、暴发户现象等素材为论据,并以两句名言贯穿其中,使整个分析水乳交融,中心突出。

运用失误区

1.叙述成分太浓

简单将叙述性很强的故事类素材搬到分析之中,不做提炼与概括,会大大降低素材运用的有效性。

如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II《中华文化之树根深叶茂》: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自然离不开“读”。“读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孔子认为只有在完成自我修养的基础上,才可以从事政事。在这里,自我修养就是读书,读书便是优秀素养的源泉。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的基础之一“写”便与“读”密不可分:读书是肥沃的土壤,借它才能妙笔生“花”。“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从古至今,人类几乎将所有的智慧结晶都藏匿于书本之中,广泛的阅读将你的眼界变得开阔,让你的头脑富于智慧。眼界的开阔,令人多了沉稳踏实,不会因小事大惊小怪;而智慧像是支架,将素养支撑起来,让人散发美德的光彩。

分析语文素养的培养,选择《论语·先进》内容为素材,对作品中的故事进行了全面引用,使文章叙述成分过重。可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出重要信息即可。

2.概括不够精练

运用素材时,能够对素材进行概括,但概括不够精练,从而使整个内容过于冗长,不利于突出写作中心。

如2016年高考作文山东卷《绽放思想的火花》:

走在路上,只要我们足够细心,足够用心,便会发现最美的风景。

自己在家中发霉的蔬菜水果上找找,或许你也会发现青霉,可你或许永远不会像弗莱明一样发现青霉素。

青霉素发现以前,人们对细菌感染束手无策,只要发生感染基本上就难逃死亡的命运。1928年,弗莱明在检查培养皿时发现,在培养皿中的葡萄球菌由于被污染而长了一大团霉,而且霉团周围的葡萄球菌被杀死了,只有在离霉团较远的地方才有葡萄球菌生长。弗莱明想到是不是青霉抑制了细菌的生长。接着弗莱明又把这种霉菌接种到各种细菌的培养皿中,发现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白喉杆菌等都能被它抑制。这极大地鼓舞了正急于找到一种治疗化脓性感染药物的弗莱明。随后他将经过过滤所得的含有这种霉菌分泌物的液体叫做“青霉素”。由此,细菌感染有了治疗方法,无数人因此得救。弗莱明抓住了思想的火花,用看似无用的青霉菌造福了全世界。

写探索发现的主题,选择了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素材为论据,具体分析时,对素材内容的概括不是很精练,素材所表现出的中心与话题中心的联系不是很紧密。

3.缺少逻辑性

素材是为写作中心服务的,要与理论分析紧密建立起内在的逻辑性,但一些考生在运用素材时,不能将这种清晰的逻辑关系展示出来。

如2016高考作文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

当然,网络阅读并非洪水猛兽,某种意义上说他只是代表了阅读的另一种姿态。我们正站在一个崭新的阅读时代的门槛上。

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在获奖致辞中写道:“因特网用其虚无引诱了整整一代人,理性的人们及时承认他们为此而上钩,但却难以再得到自由。比如,他们可能一整天都在阅读博客中过去了。”莱辛曾将津巴布韦的学生同英国北部的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在发达国家,电视与网络对人们的思考能力带来极大的影响,而在条件简陋的津巴布韦,孩子们对书本的渴望却极其强烈。因此,莱辛呼吁人们不要沉溺于电视与网络,因为作家“不会从没有书的房子里突然冒出”。莱辛对传统阅读日渐式微的焦虑,也正说明在互联网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后崇尚传统阅读习惯的人们内心的困惑和不安。

分析阅读方式这一中心,选择了多丽丝·莱辛的名言及事迹为素材,初衷很好,但在分析过程中,整个内容缺少必要的逻辑性联系,显得很牵强。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弗莱明老腔高考作文
唱首老腔给党听
老腔新韵绕梁来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埋头做事
老腔唱新歌
埋头做事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青霉素发现者的两字经典
高考作文两关注
弗莱明与青霉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