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奖惩之后素材运用解析

2016-10-09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漫画文章

方河

【高考真题】

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0分)

【命题解读】

从漫画中的人,我们可以想到自己,也可想到某类群体,甚至可以抽象为人类这一集合概念;人物手举的分数,不仅理解为考试分数,也能理解成人物品质、道德素养,甚至理解成某个团体或国家的文明程度;人物脸上的唇印、掌印,看成亲吻、掌掴之外,还可视作一般意义的表扬与批评。而成绩浮动与奖惩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引发考生对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程度、数量与质量等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比如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问题,对孩子期望与现实情况的问题,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如何比较参照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孩子学习成绩的进步与退步问题等。从这方面立意,可以谈树立正确的全面的教育评价观问题。

围绕“分数论”,我们还可以扩展开来思考,从社会与国家的层面去切入,比如如何看待经济发展的问题,唯GDP论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比如国民素养的问题,就是物质重要还是精神重要等等,从这方面立意,可以谈物质与精神的问题,可以谈经济发展快与慢的问题。

从素材选择方面来看,我们可以从当前教育的问题去生发,选取热点素材,比如虎妈狼爸的素材,也可以选取古代的素材,比如孔子的教育之道,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具体的方法是:

1.引用人物“语录”,增强文章底蕴。为了使语言更有说服力、权威性,增强文采美、文化含量,常常会引用一些人物格言。他们的故事让人震撼,他们的语录更启发人的思考,成为考场的得分点。比如蔡元培“平等博爱”,陶行知“诚实无欺自觉纪律”,孔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还比如虎妈狼爸的教育语录等等。

2.还原其“真实场景”,渲染气氛。要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热点人物,抓住人物给你感觉最强烈的那部分——中心印象,以此为切入点对素材进行还原和再现,渲染气氛,为论证观点埋下伏笔。比如文章以曾国藩家书为素材,通过对场景的还原描述,融入作者的想象和思考,引出“教育重在引导而不在惩戒”的论点。

【高分作文一】

差别待遇

湖北一考生

赞扬与责骂的差别在哪儿?

对于小明来说,是一百分与九十八分间的毫厘。

对于小亮来说,是及格与不及格间的跨越。

看似的差别待遇毫无道理,仔细思索却能悟出其间的合理。

如他人言,人生来不平等,自呱呱坠地时起,每一个生命便是一个独自的个体,有着其属于自身的优劣与价值,生而如此,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单薄的规矩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

千年前,圣人孔子便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敌国的巨贾,有位极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是,而孔子则成为后世称赞景仰的伟大教育家,究其根本,在于其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优劣长短,扬其长补其短,因材施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待遇”,才使得每个人都得以尽展其能,各得其所。

【素材运用亮点1】文中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张,有力论证了“教育需要差别待遇”的观点,巧妙引入名家语录既能增强说服力,又能增添文章底蕴。

社会对于每个人,应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既不能缺少轰隆雷鸣的马达,也不能松懈默默无名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可能对于小亮而言,九十分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尽其所能的结果,若是我们只是用统一的标杆来评价不一样的人,那世间将会埋没多少奇能与怪材!

【素材运用亮点2】文中巧用比喻,将每个人比成高速运转的机器,说明评价不能单一的观点,比喻贴切,生动形象。

是的,我们社会需要差别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发需精确到小数点后十多位,而汪洋恣意的书画只求神形俱备即可;正如廉颇以身经百战显赫战绩位列上将,蔺相如以如莲巧舌精巧说辞为上卿;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铺写精致,《我在故官修文物》中一双双巧手以古物刻写精华……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差别待遇而实现整体的共赢!

【素材运用亮点3】文中运用排比的形式,列举了航天器的研发、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热点素材,有力论证了社会需要差别待遇的观点,论证有力,彰显时代风采!

由此观之,作为肩负向国家与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的学校,更应抛弃条条框框,摒弃墨守成规之道,改革创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每一个莘莘学子的独特光华,以不同的标准,相同的诚意,培养出各取所长的栋梁之材!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同样的期许。

【素材运用亮点4】由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体现了论证的层次性和深刻性。

我一直坚信,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而我,愿养我浩然之气,展我独特风采!

“差别待遇”不差别!

【阅卷总评】这是一篇满分标杆作文,文章层次分明,论据充分,说服力强。首先,作者分析漫画,思考差别待遇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接着,作者结合孔子的因材施教、社会的各行各业,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差别对待的重要性。最后水到渠成的引出观点: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在论证观点时,大量采用了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材料丰富,事例典型,显示出作者比较丰富的写作积淀。

【高分作文二】

进与退,爱与责

湖北一考生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虎妈猫爸”,教育从来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命题。今日阅一漫画,故萌生在此浅谈之意。

【素材运用亮点1】开篇结合典型事例,巧妙引出话题,教育一直是一个重要命题。

漫画中,一个孩子成绩从满分退步区区两分,便从爱变为责罚;而另一个孩子由不及格到刚刚及格,父母却是由责到奖的巨大转变,此情此景,讽刺意味十足。

看到孩子脸上鲜红的唇印或掌印,我不禁想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饱受现实之苦的父母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大有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之意。北大一母亲望子成龙,各类兴趣班培优班将孩子的课余时间挤占得满满当当,而人们在对这条资讯摇头嗟叹的同时,不也奔走于接送孩子上下补习班的路上?孩子出生的一刻,家中挂上“高考倒计时十八年”或是对着尚读小学的孩子大吼“每一分都得争”……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也。

【素材运用亮点2】结合北大虎妈热点事例,论证了爱之深、责之切的话题,材料典型,论证有力。

然而,父母们,在你们心焦之时,是否想过,自己的判断标准是否合理?离满分只差两分,也是很优秀的啊,可为什么以“退步”为由予以责罚?及格了,进步了,可鼓励过度是否会使孩子沾沾自喜?你们谈论着“我把工资的一半投入到孩子的教育”甚至为此得意,却忽视了教育需要的不是老师知识的一味灌输或是父母的奖罚,而是孔夫子于数千年前便提出的“因材施教”——了解、理解、引导;不是暴风骤雨,而是清风徐来——和煦地拂开孩子的心门,调动其积极性,在快乐中汲取营养。

【素材运用亮点3】巧妙变化句式,运用一系列反问句,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钱学森先生在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时曾无限感慨:学校里,老师带领大家自由探索自然,间或讲解,虽然同为应试教育的产物,我似乎幸运太多,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进步时父母提醒切莫骄傲,退步时父母关怀保持自信,而走进考场前他们给予的拥抱,现在仍向我的胸膛输送着温暖……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力量,助我平静、进取、成功。

【素材运用亮点4】巧妙引用钱学森的名言,论述了教育的真谛,论证有力。

进与退,或许是矛盾,但爱与责,并不与其一一对应。责,但不打击;爱,而不盲目,遂成就成功的教育。

【阅卷总评】这又是一篇满分标杆作文,文章开宗明义,观点鲜明。作者认真研读漫画,结合古今教育现象提出话题:进与退,爱与责。文中运用了辩证思维,引用孟母三迁、虎妈猫爸等典型材料加以佐证,材料充实,发人深省。文章主体部分,例子鲜活,条分缕析,将论述逐步引向深入。文章最后卒章显志,呼应开头。考生腹有诗书,举例丰富而贴切,行文起承转合有度,且多处巧用反问句,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漫画文章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