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校爱国主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6-10-08朱莎莎罗银春

求知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微课教学

朱莎莎+罗银春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点,课程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本文研究了如何应用微课来提升高校爱国主义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通过对爱国主义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微课应用的原则和微课的特点,从微课的选题、微课内容设计和微课实践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微课;爱国主义;教学

一、引言

2004年10月 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①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到:“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②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将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以声、电、光、影的形式呈现教学片断的教学过程。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它更像师生共同观看一部简短的纪录片,而且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复习两相宜。这样的微课应用能极大地提升爱国主义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现状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虽然国家非常重视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绝大多数学生也具有爱国热情,具有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是由于受到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以及各种价值观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爱国主义课程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学生上课不听讲,觉得乏味、无聊,跟教师有距离感,抵触教育教学内容,甚至出现公然唱反调等危险信号。

笔者经总结梳理发现,我国高校爱国主义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枯燥

部分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课程教学时仍以传统说教为主,不善于创新课程教学方式,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使大部分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萌生抵触情绪和反感心理。

2.教学内容未充分联系社会实际,学生接受度低

有很多学生由于心智不够成熟,意志不够坚定,对爱国主义没有全面认识。有的学生还会被一些失实或偏颇的网络言论所误导,爱国的方式也比较激进,他们不能客观对待一些热点新闻事件,无法正确分析这些事件的利益得失和长远影响,并理性作出反应。最终导致学生即使接受过爱国主义教育,爱国热情也逐渐减退或消失,面对非主流思想的冲击对爱国主义表现得不以为然。

3.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教学目标被空置

多数大学生没能把爱国意愿落实到爱国的实践中,也体现出我们的教学预期效果与教学的结果不相符,没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爱国主义课程内容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改革爱国主义课程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是当务之急。

三、微课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学者李梁是这样定义微课的:微课是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以微型视频为教学内容或信息载体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系统和结构变革与优化的教育资源。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实现共享、快速简洁和交互性强等,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微课才具有了传统课堂不可比拟的优势。

高校爱国主义教材是标准的、统一的、用学术性语言描述的纸质载体, 但纸质载体对于学生而言过于乏味、枯燥,而开发爱国主义教学系列微课程则能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丰富生动,它可以借助绚烂多彩的图片、真实动人的故事,利用多种媒体和技术手段把爱国的教学知识和师生的情感态度融为一体,给学习者提供一个更立体、真实、更自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来使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借鉴其他领域微课应用的经验,教师在开发微课资源时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微课内容要精细化,呈现形式要多样化

精细化的教学内容能为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呈现形式丰富多样,更能吸引不同特点和学段学生的注意。

2.微课配套资源特色化,微课资源平台共享化

微课配套资源特色化在吸引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如今,微课资源平台的共享性使得不同地区的高校师生随时随地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微课素材选取生活化,微课成果制作主体化

微课的素材选取要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最具代表性、最有针对性、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素材,以此真正实现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同步。而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微课的制作中来,使微课成果制作主体化,从而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四、在爱国主义课程教学中的微课内容设计

应用微课来提升高校爱国主义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应立足于当前的教学现状,结合微课特点和应用原则,进行爱国主义课程内容的设计。

比如,可以将爱国主义课程内容分篇章地进行微课制作。

篇章1:中国——你太美丽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文明,具有独特的国情。为学生立体呈现美丽的中国,能激发和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设计“祖国山河多壮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知我中华,腾飞中国”等微课片断。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微课的素材搜集和整理环节,将生动的故事、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以及感人肺腑的音乐融为一体。首先立体化、全方位地呈现中华民族漫漫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有壮丽、多姿多彩的大好河山,也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有许多的辉煌成就。中华文化让世界为之赞叹,为世界各国所研究,中国的历史成就引领着世界前进的脚步。再用视频呈现当代中国在军事、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进步、发展和富强,从而真正振奋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最后阐述“中国梦”的伟大设想这一系列属于新时代中国的蓝图,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不断升华。

篇章2:中国——你伤不起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面对资源的不断减少和人口不断增多的现状,我们不能如此乐观。中国虽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但也曾饱受外国侵略者欺辱,经历过被侵略、被屠杀、被割让土地等深重灾难。为学生真实地剖析事实和还原历史,更能激发他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设计“忧我中华,爱惜资源”“屈辱历史,勿忘国耻”和“危险形势,拯救中华”等微课片断。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微课的素材搜集和整理环节,利用详实的数据让学生明白中国资源有限,既要爱惜中国现有的各种资源,又要积极开发和寻找新的资源。利用直观的影像资料和屈辱的历史故事、历史图片及视频,呈现抗日战争的始末,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经历的各种屈辱历史。借助当前国际社会的热点新闻等相关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处在当前复杂世界格局中的中国也是危机四伏,从而全方位激发学生勿忘国耻、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信念。

篇章3:中国——我为什么爱你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培养不同区域和不同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个人是国家存在的基本要素,国家是个体民众的集合体。具体来说,国家安稳是个人幸福生活的保障,国家能保证个人的生存与尊严等,是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力量源泉;反之亦然。阐述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能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牢固树立振兴中华的信念。

设计“个人与国家”和“中国梦,我的梦” 等微课片断。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微课的素材搜集和整理环节,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具象的国家规划让学生明白爱国的根源在于国家养育了你,如同父母与我们有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一样,人与国家也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认同民族身份、生活环境都是我们身上的烙印。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血液里,国土是根,人民是本,文化是魂。这也能让学生明白爱国的意义,就如同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最终让学生牢固树立这样的信念:祖国富强是国人的梦想,人民幸福是国人的向往,要与祖国共圆梦。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与亲爱的祖国共同实现“中国梦,我的梦”。

篇章4:中国——我该如何爱你

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公民。通过微课程更能具象地告诉学生如何爱国和做合格的中国公民,这有助于学生将爱国的情怀和信念落实到爱国的行动中去。

设计“爱祖国”和“做合格公民” 等微课片断。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微课的素材搜集和整理环节,利用爱国故事、爱国案例、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等具体化的内容让学生明白爱祖国的具体行为就是要爱祖国的美丽河山,爱自己的民族同胞,爱中华的灿烂文化;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建设独立自主的中国。将个人生存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每个学生都要从我做起,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扎实地学好专业文化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以便将来到各行各业都能够奋勇拼搏,敢为人先,做好本职工作。

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理性面对具体的事与物,不浮躁,不盲从,不借题发挥,不做出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维护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做到众人团结一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国强民富、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五、微课在爱国主义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反思

传统爱国主义教学由教师主宰,学生难以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学生自己无法掌控学习内容、时间、进度和节奏。而微课的使用,可以实现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实现“按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目的。同时通过微课也能用丰富多彩的光影世界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受微课课堂魅力的同时有效地参与到爱国主义课程教学中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以此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微课的使用通过把抽象的说理教育变成鲜明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来进行教育,从而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转化成积极的爱国行动。这是人们易于接受的教育方法。随着微课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教育部也开始鼓励高校将微课引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当中。但是微课并非完全优于传统教育方式,我们必须做到辩证地看待它,既要发挥它的优势,更应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防范。

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来进行爱国主义课程教学,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既要发挥微课教学形式的优势,又要将其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紧密结合在一起,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性、社会性和阶级性特点与微课相融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不动摇,努力引导学生实现爱国主义知识的内化,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行为,真正发挥微课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积极作用。

其次,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我们需要正确地掌握微课的应用方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搭建利用微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

最后,微课碎片式教学的倾向也有一定的弊端,不利于知识系统化,教师需要系统性地设计微课主题,合理地发挥微课对爱国主义课程教学的补充作用。

总之,由于爱国主义课程教学有其独特性,微课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形式,这两种方法都是服务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必须兼而有之,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应合理地进行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罗 勇.微课掀起跨界交流学习热潮(资讯)[J].中国远程教育,2014(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4]李 梁.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7).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微课教学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