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研究

2016-09-30左文君

当代旅游 2016年6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

左文君

摘 要:中国乡村旅游虽初具规模,但呈现无特色、不规范、缺乏产业链的现状。2016年,中国进入全域旅游时代,这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全域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面临的机遇,提出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的原则和思路。

关键词: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全域化

中国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内容也很丰富,但总体上缺乏特色旅游产品,处于初级阶段。从结构上看,乡村旅游以传统的休闲观光为主,通过农家乐和自然风光吸引游人。从产业角度看,没有产业链的纵向整合,也没有深层次的开发和横向整合。2016年1月29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中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战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1] ,全域旅游要求全新的资源观,全新的产品观、全新的产业观和全新的市场观[2],这为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和全域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乡村旅游全域化的内涵

针对乡村旅游无特色、不规范、缺乏产业链的现状,乡村旅游的全域化即要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以农业为基础,推进产业融合,把旅游的产业链做长,把相关产业功能做宽,最后使其都服务于旅游产业的功能定位。围绕旅游休闲产业,把各自的功能做大,让每个产业都与旅游产业配套,实现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形成特色化、规范化、全行业、全民参与的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

二、乡村旅游全域化的机遇

(一)旅游产业是市场需求导向的产业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到2020年,国内旅游差不多有80亿人次的消费,其中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占50%以上。此外,相关政策出台以后,比如2.5天的休假制度,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

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经过“十二五”五年的发展,2015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游客接待量达到22亿人次,营业收入4400亿元,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从业人员接近800万,每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乡村旅游快速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提升农村旅游消费,对发展类型,扶持政策,包括土地政策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推出了“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相关政策,财政部拨款12亿元,发改委拨款300亿元,并要求这些资金50%以用于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三)乡村旅游符合大众旅游时代游客需求

乡村旅游不同于一般的大旅游、大休闲,它是一种近距离、短途、休闲游。对于上班族来说,一般周末远距离出游是不可能的,只能去车程一两个小时之内的地方,到乡村呼吸无雾霾的空气,体验农村生活。因此,现有的休闲时间只适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三、乡村旅游全域化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乡村旅游的全域化发展首先要挖掘出当地适宜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和特长,充分整合当地资源和要素,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二)以民为本原则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在土地问题、住宿、餐饮和接待服务等方面,难免会因处理不当与当地原宿居民发生冲突,此时需要“以民为本”,充分征求和尊重社区居民意见,做好利益分配和补偿工作。除了经济补偿,可以给予其更多的人文关怀,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中,为游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享受旅游,提高幸福感。

(三)产业融合原则

乡村旅游全域化的关键是通过产业融合,做长旅游产业链,因此,产业融合是其必须要坚持的原则。乡村旅游以农业为基础,全域旅游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在乡村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实现“旅游+农业”、“农业+旅游”的全面融合。

四、乡村旅游全域化的思路

(一)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将全域旅游回归本原,旅游首先要考虑的是一个地方的可进入性,这是一个区域发展旅游的前提条件。尤其对于乡村来说,旅游交通的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更为关键。交通作为旅游活动空间移动中必不可少的服务载体[3],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此外,改善水电气,以及治安、医疗卫生、食品卫生条件,将会从整体上推动乡村旅游的全域化,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

(二)推进“旅游+”产业融合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农村为载体,农民为主体的旅游方式,在发展乡村全域旅游时,应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转变其发展理念,让其从过去发展农业生产向二产和三产过渡,最后实现农村的一二三产与旅游业的融合。首先,把农区变成景区,围绕游客吃什么,玩什么,看什么,进行系统化的概念设计,实现“养眼”功能。其次,把劳动变运动,让游客进行农耕体验,把农产品的销售从外销变成就近销售。最后,把产品变成商品、礼品,将农产品转化成旅游特产,将水果采摘等活动变成可供游客消费的体验。通过这些方式,对乡村产业进行整合,实现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还要通过产业集聚,形成特色。

(三)升级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全域化的核心在于升级乡村旅游产品。乡村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特色,从旅游活动基础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发展优势进行产品创新。吃野味、住民宿、坐牛车、干农活、抓泥鳅,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传承,能够勾起美好童年生活,一解乡愁的场景和活动均可将其升级打造成特色化的乡村旅游产品。

(四)创新体制机制

在乡村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作为保障。在投资和运营体制上,要实行开放带动,破除区域内外的体制壁垒,推进区域所有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加快全域旅游的进程。在管理机制上,要改变“一个标准管天下”的现状,根据景区转型升级发展的实际,修订景区等级标准,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引导和鼓励景区向个性化、特色化、主题型、综合型发展。此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和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李金早.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OL]. (2016-1-29)[2016-1-29].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601/t20160129_759445.shtml.

[2]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3]L.Lumsdon& S.J.Page(Eds).Tourism and Transport[J].Elsevier,2004,(4):122-125.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乡村旅游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