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2016-09-22孙华峰

考试周刊 2016年66期
关键词:审题习惯审题能力

孙华峰

摘 要: 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细致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必须贯穿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关键词: 审题能力 审题习惯 审题方法

1.问题的提出

在数学课堂上完成练习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也能将作业不错,但在课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作业或考试中,往往不尽如人意。考卷发下来以后,学生后悔地说:“我都会做,怎么就做错了?”“这么简单的题,怎么就做错了?”对这种情况,家长、学生和部分老师常常归结为不马虎。深入分析,在不认真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而审题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状况?有学生的因素,当然也与教师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2.分析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

2.1对学生审题习惯培养不够重视。

2.1.1从教学过程看。

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教师把课堂教学看成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考虑学生应该学会什么?学生学会多少?教师这样的做法,只是注重对知识的教与学,忽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要重视学生这一习惯的培养。

2.1.2教师教学中忽略以学生为主体。

课后练习有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的功能,教师课堂上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失去审题分析的机会,学生一味等待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有依赖性。长此以往,学生失去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到了考试暴露问题时,教师往往觉得是学生能力不行,其实这都是老师急于求成的后果。

2.2学生方面的原因。

2.2.1不良的审题习惯。

很多学生做题时缺乏耐心、细心,经常只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读题时不能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对于一些图文并茂的题,有些学生只看图不看题面。另一些学生又正好相反;遇到长的题目更不能完整地把它读完;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随便猜测,而不认真地阅读思考……

2.2.2思维定势的影响。

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在计算中,常常用老印象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

2.2.3学生自身的惰性。

有的学生由于平时的依赖性较强,一遇到需要动脑思考的题目,便主动放弃,希望依赖别人。遇到题目比较长,比较难读通,难理解的,就不去思考,甚至不认真读,内心主动把它归为不会做的题目。

3.教给学生有效的审题方法

3.1多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师应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理解同一道题的意思。在教学解决问题时,主要是让学生多说条件和问题,多让学生创造性地“重复”某一题意,如仅“增加”的意思,学生可以有“送给”、“获得”、“提高”等表达词语。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学生自己的思维理解题意定会事半功倍。

3.2反复读题,培养学生审题习惯。

3.2.1不同形式地读

读题是解题的起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教师要求学生读题时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对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题目情节,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结构。多读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学生对结构的印象和题意的理解。

3.2.2找关键词

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如:“多”、“又”、“除”与“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标记,另外让学生把关于比较的内容画下来读一读,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如应用题中出现的“一共”、“增加”、“减少”、“比……多……”等关键词,这些词语在应用题里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它能使题目的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发生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制约着解题方法的选择。

3.3教师遵循规律,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者是学生本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建构。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认真读题、审题的良好习惯。要避免一出示题目后,让学生齐读,即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计算等。要留给学生审题的时间,让学生有“读”与“说”的训练。

教师除了训练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外,还应重视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应用训练。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加以分析,或进行作图分析,或应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从而更清晰地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对比训练,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

根据学生审题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概念,应用题组练习的形式,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对比训练。如:

甲乙两镇之间的公路长300千米,小孙驾车从甲镇到乙镇,已经行驶了100千米,用去2小时。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要多少小时?

甲乙两镇之间的公路长300千米,小孙驾车从甲镇到乙镇,已经行驶了100千米,用去2小时。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还要多少小时?

实践表明,应用这样的题组训练,可使学生的审题错误率明显下降,解题正确率大大提高。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审题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马云鹏,张新贵,孙晓天,著.《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数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章雄,著.数学的思维与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

猜你喜欢

审题习惯审题能力
基于解题能力培养的数学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例谈学生不良审题习惯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