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走迷宫一样刺激和快乐

2016-09-22潘敏惠

考试周刊 2016年66期
关键词:锦囊迷宫辩论

潘敏惠

说到“探究”,我很愿意用一个不专业的说法解释它——探个究竟。什么时候孩子想探个究竟呢?遇到一个不知名的山洞,看到一口深不可测的井,或者进入一个充满迷幻色彩的迷宫?是的,当一个物象呈现出无穷未知,就会深深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牢牢攫住孩子们的心。此时,孩子们会自觉自愿地深入进去,并在寻觅探索过程中,迸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孩子的学习内容就如那个不知名的山洞,那个充满迷幻色彩的迷宫,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不就像走迷宫一样充满刺激与挑战,充满成功与快乐吗?那么,老师何不建造这样一座充满诱惑力的学习迷宫,引导孩子一探究竟呢?

一、建迷宫——创设探究情境,诱发孩子求知欲

一座充满迷幻色彩的迷宫摆在面前,相信没有一个孩子能抵挡住它带来的诱惑,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征服它的欲念会驱使他一步步走进迷宫,一探究竟。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课堂教学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学习任务的呈现方式要一改过去的单一和枯燥,变得新颖、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指向学生心灵。就如一座令学生充满好奇和期待的迷宫一样呈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走进去,深入进去。例如,有一位教师上《龟》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别出心裁,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得不亦乐乎。《龟》这篇文章来自于一本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作,从文章的词句到作者的立意,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

如果这篇文章按部就班地教,学生的反应就是可想而知的,不是沉默、不回应,就是指东打西。这位聪明的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在学生读通全文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乌龟,根据课文内容画了几处乌龟前进道路上碰到的障碍物,寥寥几笔,诙谐生动的形象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设障碍——把握探究深度,开发孩子创造力

但凡走过迷宫的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走着走着,以为是一马平川,胜利就在眼前,谁知半路突然杀出个程咬金,如这儿凭空生出了一块大石头,那儿出现了一条湍急的河,你不得不另谋出路。在这个绞尽脑汁、寻求突破的过程中,你挑战困难的勇气得到了增强,而你的智慧也在不断磨砺中得到了提升。当你历经艰险走出迷宫的时候,才会发现这成功是多么来之不易,这成功背后的付出是多么值得。如果一个迷宫简单到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获成功的话,那么它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由此,我想到探究式课堂教学应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从这一点出发,课堂教学就要遵循可接受原则,一方面在教学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上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另一方面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摘到苹果”。例如:六年级单元练习中有一个内容是学习倒顺词。学生通过学习例文,很快认识了倒顺词的特点,而且张口能说出课外积累的一些倒顺词。似乎学到这儿就完成任务了,但我觉得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只是做一些积累和一般性了解,那么这样的学习目标定得实在低了一些。

三、藏锦囊——敞开探究的思路,发展孩子的协作力

走迷宫也好,山洞探险也好,一路上都会遇到重重难关,单枪匹马、独闯龙潭只是电影中的花哨镜头,在现实中都是不可行的。遇到困难的时候,旁人的点拨、集体的智慧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走迷宫或玩类似游戏的时候,当游戏者路遇险阻不得其门而入的时候,游戏会提示我们此处就藏着一个“锦囊”,而里面正藏着破解难关的妙计。找到了锦囊,也就是找到了成功的希望。此时陷入绝境中的游戏者可谓绝处逢生,那种激动和欣喜刺激着他们更努力地前行。那么,探究式教学中,老师不妨做一回藏“锦囊”的人,引领孩子破解难题,走向成功。需要指出的是这“锦囊妙计”并没有妙到一招制胜的地步,而仅起到“捅破那层窗户纸”的功能,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自己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身份,不能越俎代庖,走在学生前面,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困难的解决,障碍的破除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锦囊中的妙计要妙在启发学生同舟共济、团结协作,通过集体努力冲破难关、走向成功这一点上。例如:学习了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后,学生产生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女孩子不必要读《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因为作者说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另一种认为女孩子也应该读,这是世界名著,可以汲取营养。双方观点鲜明,争执不下。此时,我虽然已有了自己的选择,但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探究过程,于是,我就倡议举办一场辩论赛,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坐下来商讨辩论会的议程、辩论的方法步骤、辩论中要注意的事项。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各组确定组长两名,主要辩手五名。正组长负责辩手训练,副组长组织其他小组成员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查找资料,并进行陈述整理。接下来组织两组学生进行现场辩论,教师总结。辩论这种学习方式从表象上看是对立的,其实从更高层面来说,它也是一种合作,而且我认为这是一种更具探究价值的合作,学生在是与非、对与错的层层辨析中,抓到了事物的本质,树立了正确的观念。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老师从学生兴趣出发,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学习环境设计,注意学习方式改变,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那么,相信孩子的学习一定会像走迷宫一样充满新奇、挑战、刺激和快乐。

猜你喜欢

锦囊迷宫辩论
初入职场,不妨怀揣这10个锦囊
银狐家的100个锦囊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春季养护锦囊,请收好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悦读”小锦囊
大迷宫
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