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改背景下的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研究

2016-09-22吴盛勇

成才之路 2016年22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吴盛勇

摘 要:在农村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部分上级管理乏力使一些学校教学管理力度弱化、部分教师素养偏低使学校教学管理力度大打折扣、部分家长因素导致学校教学管理受到影响等问题。对此,农村学校务必多管齐下抓管理、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文章从明确管理分工责任、完善教学管理规则、抓教学常规关键点、以科研提升教学与管理质量等方面,研究当前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管理;农村学校;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7;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32-02

教学管理是根据长期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教育规律与特点,通过一定的监督与管理策略,面向学校各项教学工作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众多学者从没有停止过探究与尝试变革的脚步,使学校教学取得可喜的变化。目前,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鞭策着学校教学管理者与时俱进,转变管理思想、接纳管理新理念、更新管理方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培养合格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对教学变革的认识与意义

教学是学校生命线,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教学改革:第一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主要特征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第二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主要特征是先学后教、以评促教;第三阶段即21世纪以来,主要特征是变教为学、以学为主。变革体现了由重教轻学转向为学而教,由培养精英转向面向全体,由偏重知识教学转向以能力为重,由单一教法转向与信息技术融合四种形态。变革从“低级”向“高级”递进,学习与成长并存,成为发展主题。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若不紧跟时代教改步伐,学校必定缺少生机活力,失去发展良机。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管理,教师是管理的直接执行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对近90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86% 的被调查教师有轻微的工作倦怠,58.5% 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中度工作倦怠,有29%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从这一调查结果可知,身心受到极大“损伤”的教师,对工作不容易热情高涨。对此,学校更应抓紧抓实教学管理工作,督促教师安心、规范、深入做好教学工作。

二、部分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 部分上级管理乏力,使一些学校教学管理力度弱化

近十年来,国家为了提升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提出与实施了一些有效举措。广东省掀起了三次教育运动,先是“教育创强”,接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在是创建现代化教育。不可否认,这些运动提高了学校办学硬件水平。不过,三次运动,没有一次是以教学、教学管理为主。在这种大背景下,部分教育管理部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育运动中,学校教学与管理成了偏门。其二,部分县市级教育管理部门倘若没有上级的硬性任务,亦不容易创造性开展喜闻乐见的、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活动,即使是几十年来老生常谈的研讨课、教学质量抽测等常规活动也不能形成常态化。有的学校得到抛砖引“砖”的提示,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变成无教研、教学管理随意化的学校。一些农村学校虽然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有的只是紧跟形势写于本子而难以落实在管理过程中:有过程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有教师教研意识薄弱的原因,有教师所学专业与所讲课程不一致的情况。若管理形同虚设,将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

2. 部分教师素养偏低,使学校教学管理力度大打折扣

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向城市、市中心学校进军现象已经持续几十年,那些拼命“跳龙门”的老师一般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水平较高的年轻有为者。无法“跳龙门”的农村年轻老师现在是少之又少,有的农村学校老师甚至是年老有病的“民转公”者居多,其偏低的专业素养,以及有限的专业化成长,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一些农村教师存在课前没认真备课,而是重复照搬旧教案,甚至上课无教案的现象;一些教师依旧是上世纪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随意评定课堂标准、教师角色定位缺失、以灌输为主,导致学生主动性难以发挥;作业的布置脱离学生课堂实际情况,不能体现因材施教,作业内容单一缺乏延展性,作业批改一成不变缺乏创新性;在教研方面,教师听课走形式,评课只讲好处却只字不提缺陷而缺乏深度反馈;一些农村学校不懂什么是教研,也不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有的学校教研缺乏内容及主题,甚至校本教研未能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

3. 部分家长因素导致学校教学管理受到影响

城乡学位紧缺,是多年来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究其原因之一,是部分农村家长带着孩子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乡镇谋生所致。城区学位爆满后,跟父母进城的农村孩子不得不挤进城市的农村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读书。这样,部分农村学校挤满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村学生,个别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平时忙于谋生,无法较好地配合学校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工作,使学校教学管理增加难度。同时,一些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教师也变得越来越少。只有三五个老师的农村学校,连课程都无法妥善安排,教研活动的开展基本无计可施。

三、当前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针对当前农村学校教学与管理现状,要切实加强农村学校教学管理、多管齐下进行调控,才能改变有教无研的尴尬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日常抓学校教学工作的体会与感悟,可以尝试以下几方面做法,以改变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现状。

1. 明确管理分工责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农村学校配备的教师一般不会多,甚至会奇缺,但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要兼顾,务必从校长到教师各人都要明确自己的管理职责。校长要把握好教学工作全局,明确当前教学动态,才能掌控好指挥棒。有的学校只配一名校长(有些学校称校区主任),要当“爹”亦当“娘”,不能紧抓指挥棒而事事亲为,否则教研工作必然难以开展;学校若配有副校长,则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还要监督、引导教师,才能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环环相扣和落实;有的农村学校只配备一名主任,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必然落在主任身上;普通教师虽然不是学校领导,但要把其当成管理者使用。根据教师特长与兴趣,让其负责相关工作。全体教师都调动起来,才能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活跃校园文化。

2. 完善教学管理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规则是为了防止严重的错误行为而制定的,一旦规则被打破,就必须进行严厉的惩罚”;当然,能依规做好工作,就必须奖励。要根据学校教学与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全面、奖罚分明的规则,使学校教学管理有依有据,又符合教师自身发展需要。这种人性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在一定程度能避免教师出现倦怠思想、鞭策教师自主学习、鼓励教师自主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畅通教学管理渠道保驾护航。比如,要按照国家规定制订和执行教学工作计划,对教学各个环节提出量化要求,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各个环节提出质量标准,等等。另外,要根据日常教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的情况,以及上级出台的管理新要求,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工作,使制度更趋科学性。

3. 抓教学常规关键点

(1)集体备课。备课是教学首要环节。一些农村教师根本不明确备课的精髓,只是凭着感觉、依赖“搬来主义”自主备课,这显然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组织好学校集体备课活动,“麻雀学校”可以组织全校教师集体备课,达到各抒己见、精益求精、共同提高的效果。还可以聘请名家名师讲清讲透备课如何吃透教材,如何分析课程内容确定教学基本主题、内容、重难点等要点;让教师明确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有所不同的;让教师谨记通过集体力量解决遇到的教学难题才是高效的,还能启迪智慧、提高专业水平。

(2)上课研讨。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课堂质量成为教师工作的最核心内容,各种形式的研讨课成为学校教学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上课研讨,既能检查课前集体备课质量的高低,还能发现执教者短板,提高参与者教研水平。应当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教学能手和“生手”,开设公开课、研讨课、交流课、比赛课,并组织科组教师甚至全体教师,还可以聘请校外名师、教育局教研员、教育专家一起研讨:反思课堂设计、交流执教者教学流程得失、商讨课堂设计的调整和修改、与名师课堂对比寻求设计亮点等等。在研讨活动中集思广益,见仁见智,能实现在学习中研讨、在研讨中学习的目的。以研讨活动为契机,鼓励老师针对教学优缺点、研讨感悟、课堂某个镜头等进行反思,利用思辨的逻辑思维对教学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把反思形成文字,可以参加各级教学论文评比,可以投向刊物发表,还能进一步加深研讨印象和展示学校教学管理成果。

(3)常规检查。对教师备课、作业布置和批改、各种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情况等常规工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能检测老师工作质量、督促老师做好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质量的保证。检查人员可以是学校领导,也可以是老师,让老师明确:坚持不懈抓常规检查,是管理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4. 以科研提升教学与管理质量

以科研为手段,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趋势。首先,要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要想更新教育理念,可以聘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把脉教学、指导教学,也可以带领教师走出校门求经探宝,还可以鼓励教师关注和学习专业杂志及专业书籍,汲取教改前沿地区和个人的先进理念。第二,探索新团队合作。“没有什么力量比团队的力量大。个人再完美,也只是一滴水,而一个高效的团队就是大海。只有融入你的团队中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而你本人也会得到相应的报酬。”麻雀学校一般只有三个至七个老师,教研力量显然是单薄的。因此,可以几所农村学校结成教研联盟,还可以与教研力量雄厚的城区学校结成联盟共同攻克教育难题。这是破解农村学校教研难题的好方法,学校、老师、学生都会获得教研带来的甜头。第三,实施科研兴教策略。科研能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增强教师教研意识。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名师、骨干教师带头,利用农村有限的教育条件和特殊环境,围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开展校本研究,也可以结合个人才干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通过教研,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教学的新方法和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的新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教而不研的旧貌。

四、结束语

当前,在农村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部分上级管理乏力使一些学校教学管理力度弱化、部分教师素养偏低使学校教学管理力度大打折扣、部分家长因素导致学校教学管理受到影响等问题。因此,学校教学管理者要与时俱进,转变管理思想、接纳管理新理念、更新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分工责任,完善教学管理规则,抓教学常规关键点,以科研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振宇.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03).

[2]吴恒山.教学改革如何深化升级[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3]赵士兵,杨宏林.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增强教师幸福感[J].教书育人,2016(02).

[4]Annette Breaux,Todd Whitaker.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5]杨建峰.世界上最有趣最有用的心理学定律[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