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资源设计与实施

2016-09-22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游戏评价设计

种 琳 李 敏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英语教研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资源设计与实施

种琳李敏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游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有效且有趣的媒介,借助富有教育性的教学游戏展开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交流、倾听等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正在尝试以游戏为依托,展开游戏教学,但很难把握教学中游戏的教育性与娱乐性平衡,在其开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参考问卷数据分析结果,就游戏教学活动的游戏设计、课堂中的游戏实施与游戏展开后的评价指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与具体建议。

游戏教学;小学英语;教学资源

近年来,儿童游戏作为越来越重要的教学环节扎根于校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一个好的玩具就像一个翩翩而至的angel(小天使),既给儿童带来欢乐,也能点燃孩子智力的火花”。事实证明儿童游戏已经不仅仅是学生休闲娱乐的专属,儿童游戏正以它的教育性、启发性、规则性走进教师生活,走进学校课堂。游戏是教学过程中有效且有趣的媒介,借助富有教育性的教学展开,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交流、倾听等能力。新课标的颁布使教育者们将目光从教师转向学生,从知识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代课堂中,教师正在尝试以游戏为依托,展开游戏教学。

事实上,课堂中的教学游戏在其设计、实施与评价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课堂中的教学游戏千篇一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生对课堂中开展的教学游戏参与度不高;教学游戏本身或缺乏娱乐色彩,或缺乏教育色彩;教学游戏缺乏针对性,变现为“通识化”的教学游戏而非其“专业化”的教学游戏;游戏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正如有关学者所说“儿童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社会的需要乃是规范儿童生长方向的一个不可更易的决定因素”[1],因此教师若想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开展教学游戏,不仅需要解决以上问题,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模仿,还需要有教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需要教师自主设计,需要教师将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融入游戏教学资源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中。

一、游戏教学资源的设计建议

1.教学游戏为教学目标服务

判断一个教学游戏是不是好的教学游戏,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检验这个教学游戏和教学目标是否一致。因此,在设计教学游戏时,既要兼顾游戏性,又要兼顾教育性,教师设计教学游戏不仅为了活跃气氛,更是在为教学目标服务,游戏作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和巩固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此外,教学游戏的游戏性和教育性二者之间要存在一种平衡,对于低年级学科教学而言,游戏可以侧重娱乐性,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科教学而言,游戏则需注重其知识性和实践性。

2.教学游戏为学生服务

现代课堂所需要的教学游戏不仅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同时更要为学生服务,迎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游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以英语学科为例,英语教学的话题性从书本来看是有限的,但英语作为一项工具在生活中被使用的潜力却是无限的,英语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不仅是语言工具,也是指导人们生活的重要指南。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游戏的设计,注重教学游戏设计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因此教师需要考虑自身的教学设计有没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图1 主题发散图

然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大多是站在教材的角度,注重研读教材,把握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掌握的知识技能,但这只能作为教学游戏设计的一般依据。教师首先要考虑教材内容要求,保证学生通过教学游戏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地巩固和了解,但同时教师也要学会摒弃教材。摒弃教材并不是指教材的内容不重要或者完全放弃教材上的内容另辟蹊径,教师随心所欲地教,摒弃教材是指教师要学会放下教材,为学生准备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尤其是那些与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能够指导学生生活的教学游戏。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游戏设计时,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理解话题(如图1所示),找到话题和生活之间的关联,使学生在学习这个话题时能够有更大的收获。

举例:

教学内容:Color

相关性知识:三元色,红绿灯,垃圾分类

C.代表教学游戏:猜猜我是什么颜色;垃圾分类;红绿灯

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还要特别注意游戏的难易程度,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学游戏设计的难度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有些教学游戏虽然较为综合但远远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因此不会对学生产生太大的影响;有些教学游戏又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无法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理想的教学游戏难度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够接受的挑战。

3.设计综合型教学游戏

教师在进行教学游戏设计时需要尽可能地设计综合类教学游戏。所谓“综合”一方面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尽量将游戏设计成能够兼顾各方面能力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综合性教学游戏,而非单一能力培养或单一知识的教学游戏。因为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听说读写的能力本来就很难分开去培养,而新旧知识的结合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进行归类复习更利于学生学习。作者对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学生们对于游戏的综合性也有一定要求,将近73%的学生希望课堂中的教学游戏能综合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或在教学游戏中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一方面,综合指的是教学游戏的展开形式要多样,教师设计的教学游戏应该是让所有学生或者说大多数学生参与的,而不是那种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参与的教学游戏。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对于各种游戏的适应性和参与度也会因此而产生区别,加之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成长经历也有区别,因此不同的教学游戏对于不同的学生也会产生不同效果。也就是说,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最好的游戏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设计教学游戏时,要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偏好,同时,尽可能多地呈现不同的教学游戏给学生,以满足不同学生需要。

4.教学游戏设计第一步从“优化”做起

对于教师来说设计全新的教学游戏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学生们又表示不希望课堂中的教学游戏千篇一律,期待新的教学游戏的出现。其实,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游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教师可以仅从优化一个已有的教学游戏开始逐步地设计新的教学游戏。教师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教学游戏,稍作改动,一个游戏就可以衍生出多个教学游戏,既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又在多样性上也达到了要求,教师不妨可以从优化一个教学游戏做起。但一定要记得,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去优化适合学生的教学游戏。游戏要有教师的特色,更要有学生的风格。

5.教学游戏设计特别注意事项

掌握并借助已有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要注意关注本校、本区县或本市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充分掌握并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游戏,使学生从感官上多方面地学习。在教学游戏设计时不要忘记借助一定的道具,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的教学游戏道具越多越好,教师还应注意以已有的资源为主设计教学游戏,尽量能够在已有的教学资源内开展更理想的教学游戏,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而不要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设计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的教学游戏中。

学会预测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尽管绝大部分的教学游戏都是在室内进行,但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也需要提前预测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流程上的问题,完善教学游戏流程;知识上的问题,提前做好铺垫,引导学生思考;安全上的问题,积极预防,防患于未然。这也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至关重要却容易忽略的一点。

二、游戏教学资源的实施建议

1.确保学生了解教学游戏的内容

一个教学游戏能够顺利地开展首先需要确保学生充分地了解教学游戏的内容,若在游戏开始时学生还一知半解,那么学生的参与程度一定不高,而学生不参与也就无法发挥教学游戏的作用。经过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整体来看,65%的学生在教师教授一个新的教学游戏时能够基本或者完全理解教学游戏内容,只有19%的学生在教师讲授一个新的教学游戏时会感觉到困难。

从整体上看,19%只是不到1/5的数字,但经过进一步探究发现对于那些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而言,他们中有60%的人在仅凭教师教授的情况下学习新的教学游戏是有困难的,而他们其实也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游戏时最希望能够参与游戏的学生。这也就造成了现在教学游戏开展时出现的教学现象,即只有少部分人真正参与到了教学游戏中,教学游戏成了优等生的舞台。

教师在讲授新的教学游戏时,尽可能借助PPT、道具、手势、示范或其他可见形式,使学生在不能完全听懂的情况下依然理解游戏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做到教学游戏是所有学生的教学游戏。教学游戏越贴近生活,越受学生喜爱。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即当自己有不会表达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继续对话,表达清楚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2.选择适合的学生首先参与游戏

教学游戏开始时,游戏给学生的压力和新鲜感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游戏,选择哪些学生在游戏开始时做示范至关重要。经过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会选择直接参与游戏,他们大多选择先观察,看其他学生的参与情况再做决定。因此,教师对于首先参与到游戏中的学生的选择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会产生很大影响,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若游戏的难度稍大,可以优先选择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参与游戏,给其他学生示范,待学生们已经基本了解教学游戏内容后,再鼓励成绩相对不理想的学生加入游戏中;若游戏难度一般,而成绩相对一般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可以优先邀请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游戏中,减轻其他学生对参与教学游戏的压力。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在开始一个教学游戏时并不一定优先让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参与,可以根据学生的积极性和整节课程的参与程度选择学生参与。如此教学游戏难度较大,则还是优先邀请成绩较好的学生参与示范,再集体展开教学游戏。

3.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和分享

开展教学游戏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游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因此即使是小组讨论表演或者个人完成的游戏,也要尽可能地安排时间给学生汇报展示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这也会成为学生下一次努力完成活动的动力。

4.教师的角色多元化

2.3 2组随访复发率比较 中年治疗组随访复发率为 38.70%(12/31),对照组为 61.29%(19/31);老年治疗组随访复发率为10.34%(3/29),对照组为51.72%(15/29)。中老年治疗组复发率比较,=3.938,P=0.04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现代教育观提倡教师在课堂中减少话语量和话语权,给学生更多在课堂中表达和参与的机会,但是在开展教学游戏时,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教师能够参与到游戏中。Bennett等人(1997)发现,大多数成功的游戏活动都有教师的参与。教师的参与似乎能减轻限制性因素的影响并促进儿童的学习。[2]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学生渴望教师参与其中,教师的参与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减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无论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哪一种角色,教师是需要参与教学游戏活动的,至于选择哪一种教学游戏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游戏的设计开展情况自行选择。如一节英语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就可以充当组织者,安排活动计划,确保活动安全顺利地展开;如教师开展一个新的教学游戏,那么教师可以首先充当一个参与者,带领学生展开游戏,或者教师参与游戏讨论环节,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共同探讨;如在小组竞赛过程中,教师作为最公正的裁判,记录时间判罚输赢;如在情景表演过程中,教师则作为评价者,给学生最合理的建议。教师的角色是多样的,选择最合适的一种参与到教学游戏中,也是使学生成为课堂中主体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种方式。

三、教学游戏实施注意事项

1.关注游戏教学过程中手势的作用

手势作为动作的表达,在游戏教学实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师可以与学生约定手势,借此有效地管理课堂教学。如在教师讲授游戏规则时,手势1表示讲得太快了,需要教师放慢速度;手势2表示已经完全明白了,不需要解释;手势3表示自己有特殊需要。再如游戏教学实施过程中时间到了或者学生音量太大了,学生在看到教师打出的手势时需做出相应手势予以回应,同时监督自己是否已达到要求。

2.关注游戏教学过程中道具的使用

游戏教学实施中,道具的使用很重要。一方面,道具作为可视性工具降低了游戏难度,另一方面教学的出现能够更好地还原场景,使游戏的设计更为真实。但教师在选取道具时也需要注意考虑其是否恰当,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要使其过度分散学生的注意,尽量保证教具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在课堂中,恰当的教具使用还能够有效地烘托游戏教学氛围。如在活动中采用计时器,增加紧张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如在控制课堂音量时,准备不同颜色的指示牌,告知学生当显示绿色指示牌时,表示音量处于安全范围;当显示黄色指示牌时表示音量偏大,需要学生有意识地控制音量;当显示红色指示牌时,表示音量太大,学生需要立即安静,借助道具有效管理课堂。

3.关注游戏教学过程中座位的安排

游戏教学设计的很多活动是需要学生展开讨论与分享的,还有些活动甚至要求学生在教室范围内走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就需要考虑座位的安排。下面是布置合作学习座位的一些基本指导原则:[3]

图2 座位安排参考图

(1)每个小组坐四个学生。

(3)没有人是背对教师的, 所有人能看清黑板或教师的视线, 没有东西阻挡。

(4)每个学生很容易到自己的位置。

(5)小组桌子间的距离足够大, 学生能够轻松地活动。

(6)小组间位置靠近, 方便组间交流。

(7)教室中有一块空地可以用来进行班级建设活动。

四、教学游戏评价建议

1.评价时间的合理化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反馈是学生最快发现自身问题、改正并提高的途径,也是师生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参与情况、游戏的开展情况等内容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教师可以自行掌握,可以在整个教学游戏结束后进行整体评价,若课堂时间充裕或对某些学生有特别的赞扬或者提示也可以在此学生参与教学游戏结束后,针对他个人的情况进行评价。

2.评价人员的多元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而评价又是教育教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学生也理所应当可以参与到评价中来。游戏的结果是多样的,它不像数学考试也许只有唯一的答案,所以如果在评价中仅以教师的标准作为唯一标准,也减少了游戏结果本身的多样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人员应该是多样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分组竞赛时,也可以分组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发现他人的优点,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3.评价目标的具体化

评价人员的多元化提出了评价的另一个要求,即评价目标的具体化。学生参与评价确实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基于学生之间关系的远近给出的评价,这就易于导致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因此在评价时,教师要给出学生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活动的具体要求,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就成了促进学生进步的有利“催化剂”。

非竞赛性游戏的最终呈现形式往往是成果展示,那么针对这样的教学游戏,如何进行评价呢?

例如,当教师在开展食物链式思维图(流程图)游戏时。教师规定学生分组讨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下要求(任选其一):

将松鼠作为食物链元素之一,请你们小组绘制出最长的食物链;

将松鼠作为食物链元素之一,请你们小组绘制出最复杂的食物链;

将松鼠作为食物链元素之一,请你们小组绘制出最常见的食物链等。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小组得满分,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不得分?还是写出三条复杂食物链的小组给80分,写出一条复杂食物链的小组给50分?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思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虽然保证了其完整性,但他们完成的质量就一定比没有完成的小组更高吗?在分组游戏过程中,写出三条复杂食物链的小组就一定比写出一条食物链小组的学生合作效果更好吗?答案都是不确定的,由此可以看出评价的标准有时不局限于某一个维度。

针对上述游戏,我们可以制定这样的评价标准,从不同的维度作评价,更为客观全面。

表1 教学游戏评价表示例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游戏结束后,教学可以采取口头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在教学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体系中展开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如果教学游戏的结果是呈现一份可以被记录的材料,教师也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记录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游戏的形式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5.评价标准的差异化

学会改变标准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毫无标准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对于学生在教学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教师也需要在游戏展开前对这个标准进行预测和规划。但更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学生之间已有的知识基础是有区别的,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了教学游戏后可以达到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所谓标准既包括整体标准,也包括每一个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同时,唯一的标准也会带来一些局限性,而这些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抹杀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长久发展。因此,教师在展开评价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而不是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教师要求的方式完成教学游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4]现代教育倡导寓教于乐,而游戏教学法无疑就是对此最好的解读。

我们的英语教师对游戏的理解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大多数教师一直在执着地寻找的是一种万能的模板,尽管有一些教学游戏相对而言是万能的,但万能并不代表是最佳,万能只能说是一种通法,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底线”。如果教师的目的在于寻找捷径甚至只是为了体现游戏教学环节设置游戏,而非在其中蕴含特定的培养目标,那么我们怎么能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症下药,开展更加丰富且优质的教学游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英语的学科价值。在开展教学游戏时,如果教师认为讲授规则是唯一的责任,那么再好的教学游戏设计也会因为学生的不理解与胆怯付之东流;在展开评价时,如果教师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那么评价就不会产生导向性与激励性的作用。因此,只有综合对游戏教学活动的正确理解与具体可行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建议,调整教学活动方式,增强学科教学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平衡,使其在游戏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游戏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收获。

[1] 陆有铨.躁动的百年[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98-199.

[2] 约翰逊,等.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华爱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54.

[3] 牟尚婕,盛群力.合作学习中的课堂管理:基于卡干合作学习结构法的视角[J].课程教学研究,2015(9):4-12.

[4] 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黄晓娜]

2016-05-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2YJC880042)。

种琳(1992-),女,河北人,硕士研究生;李敏(1979-),女,安徽人,博士后,副教授。

G623.31

A

1002-1477(2016)09-0037-06

[DOI]10.16165/j.cnki.22-1096/g4.2016.09.010

猜你喜欢

游戏评价设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