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螺杆条件下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2016-09-22乔长芬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3期
关键词:录井岩屑螺杆

乔长芬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黑龙江大庆163411)

PDC+螺杆条件下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乔长芬*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黑龙江大庆163411)

PDC+螺杆钻井技术目前已经在钻井过程中全面应用,此钻具导致岩屑采集困难、量不足,甚至有时还采不到岩屑,造成岩屑识别困难,难以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和非储集层,给现场录井人员挑选样品带来了困难,给现场岩性和油气识别增加了难度,导致岩屑录井剖面符合率降低。为此,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开展了对PDC+螺杆钻头条件下录井岩性特征识别方法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PDC+螺杆;岩性识别;岩屑;录井

1 概述

PDC+螺杆钻头的岩屑颗粒细小(如图1所示),不同岩性的钻时变化不明显,往往利用捞取岩屑难以做出正确判别和分层定名,使传统的以岩屑实物产品定名,钻时分层归位的方法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因此,要运用一些新的岩屑捞取、清洗方法、录井技术等,并结合传统录井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解决现场录井中分层定名问题。

图1 PDC+螺杆钻头的岩屑颗粒

2 PDC+螺杆钻井条件下岩屑捞取方式的研究

PDC+螺杆钻进,岩屑细碎,用常规3A牙轮钻进的砂筐,很容易直接漏掉,为及时准确发现油气显示,首先必须对岩屑捞取方法进行改进。经过反复实践,80目的砂筐有利保证岩屑的捞取。

在岩屑清洗方面,为捞取真岩屑并保证油气显示的及时发现,采用轻微漂洗的办法,PDC+螺杆钻具复合钻井,会造成岩屑极其微小,加之岩屑的造浆,这样,在现场捞到的部分岩屑为团块状,表面仅一些含油砂岩,在不造浆段,也由于岩屑极其微小,造成岩屑中油气逸散很快,所以在目的层段我们采用用洗衣盆轻微漂洗的办法,以便下一步的及时观察。

3 PDC+螺杆钻井条件下岩性识别研究

3.1直观鉴定法

嗜闻:岩屑洗净后放在手中或滤纸上闻闻有没有油气芳香味,从而初步区分是否有油气显示。对于加入钻井液添加剂或磺化沥青也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区分。

细观:盆面观察是及时发现油气显示的重要手段。

远望:对颜色的描述要做到干湿结合,远看划界。由于不同矿物光学性质的差异,导致不同岩石的岩屑颜色存在着差异。颜色除注重大套整体“远观”外,还要对新的湿岩屑给与特别的“近”观。由于PDC钻头条件下岩屑细小,在大量颜色相近的岩屑背景色下,一些少量且仅具细微颜色差异的新岩屑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远观”较难发现。通过“近观”细微颜色变化的差异,可以挑选出“新岩屑”样品。PDC钻头条件下在‘远观颜色“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强调’近观、细观颜色”。

近查:成岩性差的地层,泥岩多有切削痕迹,切削面较明显,砂岩多呈散粒,成岩性好的地层,泥岩多呈片状,颜色较深;砂岩呈片状或散粒状。近查要用放大镜和实体显微境。

切感:砂泥岩与碳酸盐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依据手感来判断地层岩性。前者难以清洗,后者易于清洗并带有响声。

粒级及形状:PDC钻头条件下,成岩作用及压实程度差异导致岩石破碎程度不同。相同岩性、相似的受力破碎条件常常形成相同粒级及相似形状的岩屑,在岩屑的识别描述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大量不同粒级及形状相似的岩屑颗粒。

硬度及手感:对细小的岩屑样品用手指进行拈磨,感觉其硬度和质感。不同岩石岩屑的硬度,在手指间的质感有着明显区别,通过这些差异可以对砂岩、泥岩、灰岩等岩屑样品的岩性进行初步定性区分。

3.2钻时处理法

无论是哪种岩性组合或是使用何种钻井条件,岩性不同,可钻性就有差异,反映在钻时上总是有所区别。在PDC+螺杆钻头条件下,不同岩性的钻时差别极小,常用的钻时曲线比例难以发现不同岩性钻时的区别,因此对钻时曲线进行相应地处理,凸现钻时的细微差别,强化钻时指相意义,就可以将不同岩性的细微钻时差别显现出来。

3.3钻时全烃比值法

地层含油气性与区域生储盖组合特征有关,表现在具体层段,与储层的孔、渗性和含烃饱和度密切相关,不同岩性具有不同的孔、渗性和岩石含气性。一般来讲,储层的含烃饱和度高于非储层的含烃饱和度,全烃值的变化可指示储层的发育程度。对于油水关系复杂,特殊岩性、高压低渗、油水同层等情况下,高全烃值、全烃拖尾等影响了储层界面的确定,因此引入直接反应地层孔隙、裂缝和胶结物发育情况的钻时特别是K(地层可钻性)值与全烃值相除来定义储层,能够包容更多反应储层发育程度的参数,确定岩性也就更为准确。

3.4荧光分析法

可采用“多包同照荧光”来解决,在相邻2~3包岩屑中各取近似等量的一份洗净,同时放在荧光灯下观察,比较各自的荧光含量、发光、颜色等。如荧光发光颜色与上部井段有明显区别,应确定新显示层,发光岩屑百分比含量变化可判断是否为井内滞后岩屑。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混油时,为辨别其真伪方法是,首先要挑出烘干后等量岩屑,采用荧光重复滴照法,对每一包岩屑滴照3~5遍观察滤纸显示逐渐减弱,可判断为假显示。若滴照3~5遍显示逐渐增强,说明岩屑内的油气不断向外渗滤,可判断钻遇了新的显示层。普通荧光灯紫外光线照射下,砂质岩、部分灰岩岩屑颗粒往往存在着颜色的差异。如砂质岩中的石英颗粒、浅色碳酸盐岩岩屑、含油岩屑等在普通荧光灯下常常较易区分,便于快速进行样品挑选。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全方位的岩性识别方法,极大程度提高了录井现场的岩性识别精度,剖面符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对录井现场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边国兴.PDC钻头条件下常规录井技术在探井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8).

[2]赵道汉.PDC钻头条件下对录井岩性特征的识别方法与对策[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13).

[3]郎东升,岳兴举.油气水层定量评价录井新技术[M].2004.

P634

A

1004-5716(2016)03-0076-02

2015-01-28

乔长芬(1969-),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资料验收技术工作。

猜你喜欢

录井岩屑螺杆
岩屑床清除工具携岩效率仿真分析
大斜度井岩屑床清除工具研制与应用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元素录井特征分析
对如何提高录井工程经济效益的思考
人工井场岩屑集收系统的优化改进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岩屑 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录井与测井差别大
一种同轴式挤出机用混炼输送机构
注塑机PVC注塑螺杆
一种发泡聚丙烯塑料专用双阶式螺杆挤压发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