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图书资源,构建研究性阅读课堂

2016-09-21李艳

关键词:研究性图书课外阅读

李艳

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可见阅读对于人们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青少年学生获得知识首先是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其次是来自于课外阅读。因此,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课外知识的源泉,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还可以作为“第二课堂”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利用好学校图书资源,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各校开设阅读课的目的。

为切实上好阅读课,我对我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图书阅读的内容范围,阅读方法展开调查,同时征集读者改进和完善服务措施方面的意见和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存在下面问题:

学生普遍喜爱阅读儿童文学类作品,对神话、寓言、成语故事、童话等作品关注较多,对学习辅导类图书关注程度次之,对散文、小说、人物传记等关注较少,对法制经济等基本不关注。学生阅读图书随机性比较强,对内容关注多,对内涵关注少,多采用走马观花式阅读方法。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效果差。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界定研究性阅读的含义为:一种在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文本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来对阅读文本所涉及的文学现象、社会现象,进行理解、阐释和探究的学习行为。

为了防止课外阅读陷入放羊式的无序状态,发挥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有作用,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认真指导,切实利用好图书资源,开展研究性阅读。

一、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图书资源

针对目前学生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读物无选择、阅读肤浅无方法等问题,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如下:

(一)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学生的阅读需要,推荐恰当的图书资源

阅读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求知的情绪性、随意性比较明显。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按年龄推荐图书,选择并提供各类型、各层次的推荐书目,便于学生找到阅读门径。通过在课外阅读好书,帮助学生培养优良品德,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扩大知识面,加强知识综合化,开发学生的智力。

同时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图书利用教育,培养他们利用图书馆设施的习惯,提高他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能力,让图书馆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成为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良师益友。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终身学习意识

教师应该积极向学生介绍图书馆藏书情况、目录使用方法以及借阅手续等,培养学生独立查找、选择图书和借阅图书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在同类书刊中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优秀的书刊。同时,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查找自己所需的知识点,从而养成独立寻找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训练学生正确的阅读观点,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够扩大阅读效益,促进思想交流,并使学生在将来的阅读生活中终身受益。

二 、 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专题为中心采用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图书资源的整合

学生课外自由阅读时,教师可以加以指导发现可行性的研究专题,确立研究性阅读目标,为研究性阅读定向。教师指导学生确立专题目标时,专题的确立不宜过大,便于学生开展的小专题。确立专题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好一份具体的专题研究计划,以确保专题研究性阅读有序、有效地进行。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资料信息后,由学生针对专题进行切磋,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争辩、互相启发。而教师可以作为专题研究的指导者甚至合作者进行参与。经过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总结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为了让学生对专题研究性阅读保持盎然的兴致,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在评价中,应该重过程,而不是重结论,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发现的快乐,要让学生始终尝到研究的甜头,培养作为一个研究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专题性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展学生阅读面,提高学校图书利用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的提高,有助于图书馆对阅读信息的反馈,了解学生阅读需求有助于图书资源的合理整合。

(二)整合图书资源,推荐多样化和多角度阅读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构建有效的阅读课堂

图书资源的利用必须是有实效的,必须符合新课标理念,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中要求对文本进行以读者为中心的多元化解读,因此,开展阅读课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特阅读体验,老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时,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合适的价值取向。不可偏离文本,乱加解读。多角度解读文本可以构建更加有效的阅读课堂,解放学生的思想,产生创造性的阅读效果。

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可以指导学生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记读书心得和体会,介绍读书知识,推荐名人读书方法,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搞文学讲座,也可通过读书会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把学生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可以开展读书方法交流会等活动。

总之,从图书利用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有效整合利用图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符合阅读教学要求,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此,教师的要有意识地整合图书资源,打造研究性阅读课堂。

猜你喜欢

研究性图书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