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古诗文积累对作文的益处

2016-09-21殷菊香

关键词:名句词句古诗文

殷菊香

【摘 要】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而文质兼备的优秀古诗文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背诵优秀的古代诗文,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整体储存感性的语言模块,还可以学习到很多实用的写作技巧,甚至还能将这些资源组合进学生既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经验中,成为其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对提高高中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关键词】

古诗文积累 语言材料 写作技巧 精神素养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我国文学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小学到高中,我们花了大量时间积累了很多的古诗文,它除了能够帮助我们应付高考中的名句名篇默写题之外,其实还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的写作资源。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所说:“中国文化宝库靠一把钥匙打开,就是古文。古文、古诗学好了,白话文、白话诗也自然会写得好。”几千年来,我国历史上许多的文化名人都是靠积累优秀的古诗文而培养出来的,如汉代的王充读书非常多,《汉书·艺文志》中的13000卷,他几乎都一一读过,这些让他在脑海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34岁开始写的《论衡》积累了很多素材。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可见,古诗文积累对写作有着重大意义!

一、积累优美词句

“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引用古诗文中的优美词句,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记叙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现魅力。这些词句或优美或富含哲理,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满招损,谦受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而且哪怕是一个字古人也几乎是经过推敲而成,如《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在介绍自己九死一生的经历时,同样表达“到达某地”的意思,作者却分别用了“行”“至”“如”“道”这些不同的动词,避免了行文用词的单调性,也给我们做出了言辞丰富的榜样。

高中教材中的古诗文是积累优美词句的宝贵资源,当积累到了一定的量时,才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历来优秀作文中就从不缺乏古诗文名句的身影,这些名句或被直接引用,或被巧妙化用,或被机智仿用,使文章大放异彩!比如201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智慧之光》中就直接引用了《逍遥游》中的名句:“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时,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

二、学会布局谋篇

古诗文中除了单独的字词句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言语材料,它的很多布局谋篇思路也能给学生写作带来启示。作者动笔之前往往都要先确定好框架,使文章能在主题的统领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么展开,怎么过渡,怎么结尾,有条不紊地进行组合。比如《六国论》:作者开篇先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接着从“赂秦”和“未尝赂秦”正反两个角度提出分论点,并进行论证分析;最后两段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办法,并联系社会现状,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表明文章的现实意义。这样的论述思路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结构安排是非常有帮助的,2011年江苏宜兴中学王希同学的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就借鉴了此文的框架结构。

三、掌握手法技巧

其实,古诗文中可供学生汲取写作养分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修辞手法的运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同时运用了夸张、拟人和比喻三种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的图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一仰一俯,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除上述修辞外,还有借代、反复、排比等等,真可谓博大精深,只要我们引读学生潜心研读,一定会收益无穷。

再比如议论文中论证手法的运用,像“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在古诗文中是常见的,而高中议论文必须要有合理的论证才能使文章严谨有力。因此,可以说古诗文是高中生写作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的一个最大根据地。

四、提升写作立意

古诗文当中积淀了许多的中华民族思想精髓,能够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除了要以其奇特华丽的文辞显世,更要凭丰富深远的内涵而著称。教材中几乎每篇文言文或诗歌当中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智慧。如荀子在《劝学》中就着重探讨了读书学习的作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再如《指南录后序》,文天祥为元军所扣,但一直心指南宋,冒死南归,在民族危亡时期那九死一生的经历不止一次令人唏嘘,那精忠报国的激情不禁令人感奋!《五人墓碑记》中出身于草野之中的平民百姓能坚持正义,因为被魏忠贤陷害的蓼洲周公伸冤而遭受杀戮,又一次向我们说明了尤其在社会黑暗时期“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给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们以鲜活的事例灌输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古诗文中的这类文化内涵,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无形中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写作立意。

“书到用时方恨少”形象地说明了在写作时对腹中材料积累的要求,而古诗文积累毫无疑问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条有效途径。记的文章多了,自然也就能摸出一些写文章的门道。曾国藩在给他儿子的信中就写到“尔欲作五古七古,须熟读五古七古各数十篇”。正因为积累古诗文能够使我们词汇丰富,语法精通,逻辑严密,我们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写出许多惊人之语,不凡之作。

猜你喜欢

名句词句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封底:·英诗名句·花儿
《中庸》名句节选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