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视“破窗效应”,强化班级管理

2016-09-21刘惠珍

关键词:班规班集体效应

刘惠珍

【摘 要】

著名的“破窗效应”理论在如今的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对“破窗”现象引以为戒,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打破“第一扇窗”,并及时合理地修好“第一扇窗”、逐渐修复“破窗”,才能让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无机可乘。

【关键词】

小学生 班级管理 破窗效应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在加州帕洛阿尔托和布朗克斯二个地区进行了一项心理实验。结果发现,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扇窗户,而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之后,犯罪学家凯琳和政治学家威尔逊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破窗效应”。运用到班级管理中,“破窗效应”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班主任应对“破窗”现象引以为戒,控制好“破窗”的影响,才能让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无机可乘。

一、严格执行班级规章制度,不准打破“第一扇窗”

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最著名的便是克林顿与希拉里的第一次见面,可谓是美国历史的一次改变。作为班主任,也应抓好每一个“第一次”,给学生留下庄严神圣的第一次升旗的印象、亲切和蔼又可敬可畏的第一次师生见面、活跃轻松又有纪律约束的第一次上课……对这些第一次的重视,往往能产生一种神秘的力量,甚至这种力量将左右结局。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对班级每个“第一次”的重视,可以强化班级这一集体概念,良好的班风正是通过这些“第一次”而不断积累起来,班级凝聚力也会在这些点滴的“第一次”中不断增强,从而有效避免“打破第一扇窗”现象的出现。

除了对“第一次”的重视,班级规章制度也应得到每一个班主任的高度重视,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健全、完善的班规班纪可以约束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使“破窗“效应难以在学生中、班级中有抬头的机会。班规班纪的制定应遵循三个原则:1.广泛性原则,在制定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征求学生的意见,班规中应囊括师生可能所犯的所有违纪行为,不要有漏洞;2.可行性原则,班规班纪的建立切不可形式化,沦为一纸空文,而是要严格执行,真正达到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的效果;3.制约性原则,班规班纪应约束班级每一位成员,并不只是班主任以及班干部用于管同学的借口。

二、对错误行为要及时制止,修好“第一扇窗”

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一定的自律性,且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出现学生犯错的现象也是在所难免。如果班主任对学生身上出现的一些小错误听之任之,认为小错误不足为奇的话,容易在班上产生“破窗效应”,时间一长,这些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认真对待、分析学生中出现的种种不良迹象,洞察秋毫,及时修复“第一扇窗”,把不良风气及时扼杀。

例如,在一次与学生干部的交谈中得知,班级里相互起绰号的现象很是盛行,什么“大熊”“豆芽菜”“铁公鸡”“星变态”等一些外号让学生很苦恼,甚至学生之间还为此产生了一些磕磕碰碰的矛盾冲突。得知此事后,我考虑到起外号的现象如果只是一味禁止,那么这种管,往往只能在老师面前、在班级里有效,根本管不住私底下。与其堵,不如疏。于是与学生干部共同开会商讨,决定开个“我看绰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知道起一些难听的、带有讽刺意味的外号其实是对同学的不尊重行为,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正确疏导。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课,由中队长主持活动,课上让学生集体辩论,并以小故事、小品的形式给学生自主反思、感悟和反省的机会。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讨论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比班主任苦口婆心的说教来得更自然、更有效,及时有效的修复好这个“第一扇窗”,更能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端正学生的待人态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找准着力点,逐渐修复“破窗”

一个班级几十个人,难免会有学生犯错,产生“破窗”。当班级“破窗”产生,如果班主任一味的置之不理,会导致班集体的松散,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破窗效应”就会在班集体中弥漫开来。那时再想要修复好接二连三出现的“破窗”,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效果也未必可知。

在1980年代初,正是“破窗”理论帮助纽约交通警察局大大降低了纽约地铁居高不下的犯罪率。那时,纽约地铁受困于犯罪份子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当时的局长布拉顿为了解决地铁犯罪问题绞尽脑汁,后来有人以破窗理论建议他从抓捕逃票开始。布拉顿决定采取这条建议,命令所有交警将主要精力放在打击逃票上。刚开始实施,效果很差,交警也有所怀疑,但是随着打击逃票的稳步推进,地铁犯罪率逐步下降,地铁治安形势大大好转。通过研究逃票者数据,人们发现,约七分之一的逃票者是通缉犯,约二十分之一的逃票者携带凶器。正是因为在逃票阶段,就已经打击了这些逃票者,所以也就避免了有可能发生的更加恶劣的犯罪事件。通过这个例子可见,抓住主要矛盾,可以迅速简单的解决看似非常复杂的问题。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为此,班主任也应找准着力点,重视和及时修复好班级“破窗”, 使班集体拥有一扇扇明亮的“窗户”。

综上所述,著名的“破窗效应”理论在如今的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班主任应重视并及时发现班级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引以为戒,做到防患于未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破窗效应”的发生,避免出现不良效应,更好地强化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倩梅.“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职业,2012(3)

【2】邓香君.浅谈小学主题班会的有效开展【J】.学周刊,2013(10)

猜你喜欢

班规班集体效应
My New Year Wishes
画与理
神奇的班规
班规“七问”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好班规应守护学生心灵成长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温暖的班集体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