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节日文化濡染孩子的品德

2016-09-21高林林

关键词:粽子习俗传统节日

高林林

【摘 要】

所谓传统节日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流传于民间的约定俗成的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环境下,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揭示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在价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让孩子们自觉地去传承这些传统节日,让古老的传统节日为现代生活添彩。

【关键词】

传统节日 文化 品德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节日与假日融为一体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现行的小学品德教材中也涉及了一部分传统节日的题材,例如: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有《冬天的节日》这一主题,《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有《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一主题。我们要把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发掘出传统节日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让传统节日文化濡染孩子的品德,让学生真正领会到传统节日蕴含的民族情感,他们才能够自觉地去弘扬、去传承这些传统节日,为此,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调查采风,了解节日习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不同的地域庆祝同一个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也不一样。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多种方式去调查采风,了解传统的节日习俗。为了让调查采风进行得更加顺利,在调查采风前我会指导学生事先模拟调查,确定好调查采风的主题、调查的目的、调查方法,以及注意访问过程中的礼节,制作好调查采风的表格;最后小组长汇总各个成员调查的结果。以下这是清明节调查采风组的调查成果:

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学生们调查采风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调查采风的成果展示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实物、影像资料、表演等形式的展示,只要是能够帮助同学们了解传统的节日习俗,我都对孩子们予以充分的肯定。

二、多彩主题活动,体验节日习俗

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在了解节日习俗的基础上,顺接上“传统节日民俗大观园”一课,把多彩的民俗活动搬到教室,让学生现场体验节日习俗。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班开展了“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大赛”等一系列活动,重现屈原的故事,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紧接着我们班还举行了包粽子活动,孩子们不但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还亲自体验到了端午节的民俗之一——包粽子,在课前孩子们浸糯米、洗粽叶,准备各种各样的馅料:蜜枣、豆沙、鲜肉、火腿、蛋黄……在课上孩子们包粽子、煮粽子,忙的不亦乐乎,虽然孩子们包的粽子不是那么的美观,但是在端午节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也一定会别有一番风味。对传统节日的起源、相关传说、习俗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之上,孩子们再去深入体验这些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更能体会到这些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家校总动员,拓展节日习俗

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到:本课程得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应该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是有限的,我们要把课堂内没有完成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多数家长愿意和孩子一起去体验节日习俗,但是缺乏主动教育的意识,为了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激发家长无限的创意,我们开发了一项传统节日自主实践作业,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感受传统节日积淀的文化底蕴。家长们能有机会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传统节日,重温童年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重新捡拾自己的幸福感,这对他们也是弥足珍贵的。这样的家庭自主实践活动增进了学生和家庭成员的交流,孩子、家长共度每一个传统节日,在轻松、温情中拉近心灵的距离,让每一个人都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

我国的传统节日注重合家团圆,讲究全民同乐,洋溢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天然纽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以上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的课内外相结合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让孩子们知道这样过节很好玩、有味道、有我们民族的特点,学生又怎么会不了解、不认同、不喜爱我们的传统节日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担负起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唤起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让传统节日文化濡染孩子们的品德。

猜你喜欢

粽子习俗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端午节,粽子香